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经1次取石成功96例(36.36%),2~5次取净结石165例(62.50%);共计261例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98.86%);10例患者胆镜取石后出现发热,6例有少量胆道出血,5例并发腹泻,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窦道断裂、胆管十二指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POC)能有效清除胆管残余结石。该技术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纤维胆道镜下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难治性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网篮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残余难治性结石650例.结果 所有肝内外胆管残余难治性结石650例,均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取净结石的患者623例,取净率为96%,无胆道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8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配合中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对照组20例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胆道镜应用次数、操作时间和结石取净率。结果实验组平均术后胆道镜取石次数1.22次/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5次/例(P<0.05),实验组术后胆道镜操作时间45分钟/例,明显低于对照组72分钟/例(P<0.05),实验组结石取净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利胆排石中药能显著提高胆道镜的工作效率和结石取净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Ⅰ期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 ,有残余结石者再经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共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13例。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 ,除 1例术后胆瘘经保守治疗治愈外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后 2例胆道残余结石经门诊胆道镜取净 ;术中患者创伤小 ,出血少 ,术后康复快 ,平均住院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 ,只要掌握适应证 ,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6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51例(85.0%),二次取石成功9例(15.0%),击碎最大结石为3.5cm×2.5cm×2.0cm,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能提高结石的清除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经B超、"T"管胆道造影或CT检查诊断为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行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术。结果:29例(69.0%)1次碎石成功,9例(21.4%)碎石2次,4例(9.5%)碎石3次。碎石成功率100%。1次取净结石19例(45.2%),2次取净结石14例(33.3%),3次取净7例(16.7%),结石取净率95.2%。2例因结石位于三级以上胆管,胆道镜及光导纤维不能到达,未完全取净。2例"T"管脱出,因发现及时,重新置管成功:先置入F14尿管,3d后更换较粗尿管直至F20尿管。结论: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胆管残余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经T管窦道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T管窦道取石、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胆道探查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263例行经T管窦道取石、碎石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63例中83例1次取净结石,127例2次取净结石,32例3次取净结石,28例4次以上取净结石,其中1例达8次才取净结石,3例未取净结石。结论:经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下取石篮取石,联合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效果显著,具有残石率低、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和具体方法。方法:对2004~2005年应用纤维胆道镜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肝外胆管结石55例,一次性取净率100%;4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取净率57%。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0例,经“T”管窦道取石,一次性取净率50%;多次取石10例;1例胆管下段肿瘤活检获得诊断。结论:纤维胆道镜具有安全、准确、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纤维胆道镜的应用是诊治胆管残石和降低胆管残石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0例胆道探查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5.1%;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1.6%;其中有196例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均应用了纤维胆道镜检查者,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使胆管残石发生率由34.9%(65/186)降至8.1%(15/186),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使胆管残石发生率下降为1.6%(3/186).结论: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可降低胆管残石的发生率,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76例临床作用。方法对1993年6月-2004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7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胆道镜取石、胆管狭窄、T管脱出处理及彗星征定律的重要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76例残余结石中73例在本院治愈,2例转入北大第一医院法治疗后治愈,治愈率98.7%。结论(1)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治愈率高、收效快、痛苦小、安全易行。不需麻醉,不禁食,门诊即可实行。无严重合并症,病死率为0。是一种十分安全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彗星征定律是避免肝内胆管结石漏诊的重要规则;(3)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与取石是降低肝内外胆管残余率的重要手段;(4)同时强调手术、内镜两种手段,需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处理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4月至2006年6月15 000余例LC术后28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治疗及转归。结果:LC术后28例胆总管残留结石中结石自行排出3例,ERCP确诊25例,25例通过EST成功取石,其中1例为术后胆漏并发胆管结石。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积极处理,可减少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一期吻合后立即经胆囊管插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10月92例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吻合术,吻合后行胆道造影,术中发现胆道损伤、结石残留及时处理。结果术中造影显示74例吻合满意,吻合口漏6例,胆总管下段穿孔5例,右肝管漏2例,结石残留5例。吻合口漏及右肝管漏镜下补漏成功;胆总管下段穿孔5例开腹修补漏口;5例结石残留开腹直视下取净结石。92例术后均无胆漏、腹腔感染。78例随访1~72个月,平均20.6月,无胆管狭窄,2例术后30个月结石复发,1例术后12个月结石复发,EST取石。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吻合术中可及时发现胆漏、结石残留,避免术后胆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为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为175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期缝合胆总管37例,T管引流13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82例,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80例,残余结石13例,残余率7%;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4±18)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45±2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 d,平均(2.5±0.3)d;住院5~12 d,平均(8.3±1.2)d;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胆管结石患者心肺功能良好,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术中控制手术时间,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经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切开Oddi括约肌 (EST) ,网篮取石和气囊排石后 ,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80 % ,结石取净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 3~ 12d。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35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d痊愈,平均住院7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Ⅱ期胆道镜取石成功,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理想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治疗肝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通过输尿管硬镜探查,鳄鱼嘴钳取石,气压弹道碎石及灌洗取出结石。其中开腹组15例,腹腔镜组34例,经"T"管窦道取石1例。结果:全组患者术中均顺利取石,术后胆道造影示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再次通过输尿管硬镜取石成功,无胆道穿孔、出血、感染及其他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1~2年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联合输尿管硬镜行肝胆管难取性结石探查、碎石、灌洗与取石有助于取净结石,减少残石率,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2005年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纤雏胆道镜治疗的11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和左肝管结石16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49例)、LC联合胆道镜胆道棵查术(62例)、LC联合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和胆道镜胆管棵壶术(7例)。结果96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和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残留结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4例接受LC结合胆道镜胆道棵查术的病人,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由于存在离位胆管狭窄。1例由于肝门部严重粘连水肿,1例由于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良好,应该在胆系结石病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的方法及技巧,评价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11年9月术后胆道镜取石1226例,结石取净后常规行T管造影。结果共取石2685次,平均2.2次,取石最多次数者为12次。取净1182例,取净率96.4%。除1例为了重新放置T管而扩张窦道时引起出血、2例取石过程中引起窦道破裂外,未发生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胆道镜取石,作为胆道结石特别是肝胆管结石治疗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胆道结石治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获成功,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5例,一期缝合4例,胆总管受压纠正1例。治疗效果良好,全组无结石残留,胆漏1例、引流15d痊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术中胆道造影术安全、可靠、避免了结石残留,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o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与术前ERCP对诊治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于LC术中行胆道造影43例患者与术前行ERCP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阳性率占37.21%,造影不成功2例,占4.65%,无明显造影并发症,术前ERCP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9例,阳性率占30.16%,不成功13例,占20.63%,致术后胆道感染12例,急性胰腺炎9例,占33.33%。结论:术中胆道造影不仅简便,而且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明显优于术前ERCP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