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25例测定了阴离子间隙(简称AG)100例次,研究AG值的变化与血液酸碱度、血磷浓度、肾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本文25例均系住院肾脏病病人,其中慢性肾功不全代偿者3例,失代偿者4例;尿毒症者18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3岁。 25例患者分别测定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离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1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和72例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阴离子间隙(AG)的变化,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AG值基本在正常范围(14.9±7.8mEq/L),而尿毒症患者的AG值明显升高(29.2±4.3mEq/L)。AG值随着血肌酐值的上升而增加,二者存在直线正相关趋势(r=0.33,p<0.01)。本组测定血清钙、磷值的98例尿毒症患者中,AG值≤15mEq/L 31例,>15mEq/L 67例,二组间血清钙均值无显著差别。AG值较高组的血清磷均值显著超过AG值较低组,血清磷的增高与AG值增高相一致。临床上AG对于鉴别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尿毒症性酸中毒以及判断尿毒症患者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1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阴离子隙(Anion Gap,简称 AG)的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组 AG 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分别为:22.4±7.3mEq/L,14.4±6.5mEq/L,P<0.01)。结果表明,AG 是确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酸硷平衡状况的非常有用的参数。但是由于许多因素可追成阴离子隙的变化,致使其变化和血 pH 值并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起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75-107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值变化及其与血清电解质、肾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测定68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的血电解质、肾功能,计算AG值,32例同时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AG值增高32例(47.06%),AG值正常33例(48.53%),AG值降低3例(4.41%)。AG增高与血Na^+、Scr浓度成正比,与HCO3^-呈反比,与血Cl^-和BUN无明显相关。结论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新生儿增高AG代酸发生率高,应常规测定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气,计算AG值以指导治疗,以免盲目用碱纠酸。  相似文献   

5.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10例原发性高血压和19例各种肾脏病所致尿毒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与87例正常人值相比。正常对照组血浆ET浓度为45.5:k17.6Pg/ml;不同年龄正常人血浆ET值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与尿毒症患者血浆ET值分别呈中度和明显升高(P均<0.01)。结果表明正常儿童至成人血浆ET水平较为恒定;提示血浆ET值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一定关系,尿毒症患者血浆ET值升高可加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动态血压参数、 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3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β2-MG>2.6 mg/L为标准,分为血清β2-MG升高组和血清β2-MG未升高组2组,分析2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变异性、血清Cys-C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血清β2-MG升高组的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血清Cys-C值均较未升高组高,eGFR值较未升高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预测高血压前期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 ;血压变异性与血清β2-MG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和Cys-C同样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值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同时评价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2-微球蛋白(2-MG)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2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量患者的血清Cys-C和尿2-MG值,根据有无尿2-MG升高分为2组,分析2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值、血清Cys-C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并评价患者血清Cys-C和尿2-MG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尿2-MG升高组的收缩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值、血清Cys-C值均较未升高组高,eGFR值较未升高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同时,血清Cys-C和尿2-MG对检测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0.84)。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预测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Cys-C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和2-MG同样敏感。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间隙(AG)是基於血清呈电中性状态的一个概念。本文报道了9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的AG测定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的资料表明,尿毒症期患者AG值和AG>16mEq/L的百分比均高於对照组,以屎毒症晚期和早期相比,前者亦高於后者,说明AG值的测定确可作为判定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有用指标。对AG增大与屎毒症酸中毒程度不一致的患者,应注意寻找有无肾小管性酸中毒及其它导致AG降低的因素存在。此外,作者还讨论了AG值的单位问题。  相似文献   

9.
阴离子间隙(AG)是基于血清呈电中性状态的一个概念。本文报道了9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的AG测定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的资料表明,尿毒症期患者AG值和AG>16mEq/L,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以尿毒症晚期和早期相比,前者亦高于后者,说明AG值的测定确可作为判定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有用指标。对AG增大与尿毒症酸中程度不一致的患者。应注意寻找有无肾小管性酸中毒及其它导致AG降低的因素存在。此外,作者还讨论了AG值的单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以住院期间任何时间出现的肌酐值较入院时升高≥26.5μmol.L-1作为肾功能恶化的标准,分为肾功能恶化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2组间BNP水平差异,并分析BNP水平与肌酐升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恶化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肾功能恶化组之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恶化程度越高,BNP水平越高;BNP水平与肌酐升高值之间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发生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5例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患者,其中16例肾功能衰竭治疗前女性血浆E_2含量明显降低,男性E_2/T比值显著升高,与肾功能正常组对比P值均<0.05。经益气养阴胶囊治疗后总有效率85.7%,与对照组57.1%对比,P<0.05;对其中19例男性患者,有降低血浆E_2含量,提高T含量,调整E_2/T比值的作用,治疗前后对比P值均>0.001~0.02。提示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的物质基础,可能与体内性激素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离子间隙 (AG)和电解质变化在急性肾衰竭诊治及预后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按AG高低分成 3组 ,分析AG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 :按预后分为恢复组和死亡组 ,分析AG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G组代谢性酸中毒率 (80 .8% ) ,高于正常 ,低AG值组 (P <0 .0 5) ;治疗后恢复组的AG水平能够恢复正常 ,而死亡组AG水平仍然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AG水平恢复与否与急性肾衰竭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血 pH、Cl-变化在判断预后无临床意义。 结论 在急性肾衰竭患者诊疗过程中阴离子间隙的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酸碱平衡紊乱及进一步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障碍状况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13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肾功能,根据血清肌酐值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同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评分,分析SDS评分与肾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正常55例,肾功能不全代偿组35例,失代偿组40例,SDS标准评分别为:(52.55±14.20)分、(58.11±12.28)分、(64.22±10.99)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101例(77.7%),SDS评分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肌酐水平成正相关(r=0.369,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抑郁程度与肾功能肌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可能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碱剩余、二氧化碳结合力、氧合指数、阴离子问隙、血肌酐、血钙和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剩余、二氧化碳结合力、氧合指数及阴离子间隙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气分析碱剩余负值增大;二氧化碳结合力、氧合指数及阴离子间隙水平下降明显者,提示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肾功能情况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呼伦贝尔市医院30例不同肾功能阶段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分析其与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不同肾功能阶段血浆Hcy水平升高,并且血浆Hcy浓度随着血肌酐的升高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降低而升高,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不同肾功能阶段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高血浆Hcy增高,并且肾功能受损的程度与血浆Hcy含量呈正相关,另外血浆Hcy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休克新生儿血乳酸、丙酮酸、血气分析等指标的测定,寻找诊断新生儿休克的敏感指标.方法 选择休克患儿40例,Cabal休克评分确定其休克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休克组,对照组14例,分别行各项血液指标测定.结果 新生儿休克不同程度组及对照组间血乳酸、丙酮酸和血气pH、PCO2、BE总体均有显著改变,其中血乳酸、血气BE值在对照组及不同程度休克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休克患儿乳酸、BE值与阴离子间隙值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血乳酸、血气BE值是判断新生儿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中、重度休克患儿血乳酸、BE值与阴离子间隙值相关性好,基层医院町通过血生化中的阴离子间隙值初步判断休克程度,尽早进行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高血压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的关系,为早期预防高血压并发慢性肾脏病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6—9月在安庆市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个乡镇,共纳入1 959例高血压患者,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血浆LDL-C水平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的关系。  结果  1 959例高血压患者年龄为(69.2±7.0)岁,肾功能轻度下降患者1 231例(62.8%)。调整性别等相关因素后,高血压患者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呈正相关,LDL-C每增加1 mmol/L,肾功能轻度下降发生的风险增加57%(OR=1.570, 95% CI: 1.359~1.813)。将LDL-C三等分,与最低三分位数(T1, <2.2 mmol/L)的患者比较,中三分位数(T2, 2.2~ < 2.9 mmol/L)和最高三分位数(T3, ≥2.9 mmol/L)的患者肾功能轻度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028倍(OR=2.028, 95% CI: 1.578~2.605)和2.721倍(OR=3.721, 95% CI: 2.814~4.920)。舒张压升高与LDL-C水平升高对增加肾功能轻度下降风险具有协同作用(舒张压<90 mm Hg vs. ≥90 mm Hg,1 mm Hg=0.133 kPa,P交互=0.006)。  结论  高血压患者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在舒张压升高的人群中。提示控制高血压患者LDL-C和血压水平可以降低肾功能轻度下降的风险,减轻肾脏靶器官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8.
血浆阴离子间隙医学决定水平及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谯雅嘉  唐波  曾祝伦 《重庆医学》2003,32(10):1354-1355
目的 为了探讨血浆阴离子间隙 (AG)在不同疾病时的医学决定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 90 3K/Na/Cl离子选择电极对 4 5 0例患者及 1 0 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浆电解质测定。结果 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组、恶性肿瘤非手术治疗组、代偿性肺心病组及糖尿病无酸中毒组与健康组AG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肾功能衰竭组、糖尿病合并酸中毒组AG均数极其显著高于健康组 (P <0 .0 1 )肝硬化组极其显著低于健康组 (P <0 .0 1 ) ;急性黄胆性肝炎组显著低于健康组 (0 .0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阴离子间隙、血电解质、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12 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并按尿蛋白量分为三组 ,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 5 6例相比较。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伴有明显蛋白尿 (>10 0 0mg/ 2 4hr)者血浆阴离子间隙降低 ,与低钠血症和尿蛋白量及其低白蛋白血症有关 ,而和平均动脉压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阴离子间隙测定简单方便 ,实用性强 ,在妊娠期加强对阴离子间隙的监测有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对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酸碱平衡紊乱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玉婷 《中国医药导刊》2015,(2):154-155,158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晚期血清尿酸值检测在围产儿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妊高征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另选取同期健康产妇50例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者均检测血血清尿酸,对比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值,分析尿酸值变化与患者病情关系,对比两组患者围产儿产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尿酸值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升高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眼底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肾功能其他指标、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眼底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晚期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57%,尿酸正常组为34%,尿酸升高组为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酸升高与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呈正相关,说明尿酸值检测对指示围产儿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妊高征孕妇血清尿酸升高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尿酸变化监测对围产儿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