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报告的影像分析,评估操作者的骨密度测量质量。方法收集18所参加多中心药物试验医院DXA的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报告共2 160例次。分别依据DXA测量报告所示信息及其影像所见,分析平均不合格率与操作者的职称类别、所在科室类别、DXA机型种类、是否接受过骨密度测量授课培训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及与DXA操作者工作年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DXA操作者职称类别的技师和护士之间的平均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不合格率与DXA所在科室类别除放射科与核医学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其余科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是否接受过骨矿含量测量授课培训与其相应的平均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DXA机型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DXA操作者工作年限与其不合格率无显著相关性(r=0.293,P=0.237)。结论操作者的操作对DXA测量质量至关重要,在临床应用DXA测量前,建议现场培训有关操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30多年来骨密度测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在骨质疏松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量近年来也得到发展.DXA机器主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方法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用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及DXA对34名受试者的桡骨远端1/3处各测量2次,并对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精确性、准确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34名受试者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5. 0±13. 3)岁,采用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测量的均方误差及均方变异系数分别为(0. 015 g/cm~2及1. 7%),均小于DXA的测量结果 (0. 019 g/cm~2及2. 1%)。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BMD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测量同DXA测量结果相似,可用于临床前臂桡骨骨密度测量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男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HD)参考数据库.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1537例长沙地区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15~85岁)正位腰椎、侧位腰椎、股骨近端(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结果 腰椎和股骨近端的BMD随年龄变化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前臂远端的BMD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腰椎、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峰值BMD(PBMD)发生在15~19岁,前臂远端的PBMD则发生在40~44岁.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男性多骨骼部位BMD参考数据库,为南方地区男性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探讨髋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检查体位对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Wi型DXA,对292例≥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志愿者,分别进行两次不同摆位的左侧髋部DXA扫描:(1)内旋位:股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和评价诊断女性骨质疏松 (OP)的多骨骼部位骨密度 (BMD)参考数据库。方法用QDR 45 0 0A型扇形束DXA骨密度仪测量 2 70 2例 5~ 96岁女性参考人群和 14 71例女性OP患者腰椎前后位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 3 8个骨骼区域的BMD ,用 8种回归模型拟合整个健康女性人群BMD随年龄的变化 ,找出最佳拟合模型的方程建立参考数据库 ,与仪器配置的“东方女性”参考数据库同时诊断14 71例女性患者 ,评价两种参考数据库对OP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3 8个骨骼区域BMD随年龄变化 ,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均优于其他回归模型 ,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 (R2 )为 0 .3 6~ 0 .65 (P <0 .0 0 1)。建立的长沙女性参考数据库 ,对患者腰椎及髋部的OP检出率比“东方女性”参考数据库低 18.8%~ 3 3 .7% ,而对前臂的OP检出率则高 2 0 .4%和 2 3 .8%。两种参考数据库对OP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仪器配置的“东方女性”参考数据库不适合长沙地区女性诊断OP。本研究建立的女性参考数据库 ,不仅为湖南地区女性 ,而且也为中国南方地区女性诊断OP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髋关节骨密度(BMD)测量重复性及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量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抽取28名(男10例,女18例)老年受试者(男性>60岁,女性>50岁),并分别采用QCT与DXA测量髋关节骨密度.收集左侧髋关节QCT扫描CT原始数据,分别由3名操作者各测量1次,其中1名操作者在不同时间重复测量3次,用于评价QCT髋关节骨密度结果的重复性.比较QCT和DXA测量左侧髋关节骨密度结果.结果 3名不同操作者或同一操作者不同时间采用QCT测量28名受试者左侧髋关节的骨密度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ICC:0.93~0.98,P<0.01),全髋骨密度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XA与QCT测量的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8,0.89,P<0.01),DXA测量的骨密度值较QCT相对应骨密度值大10.5%和9.7%(t=7.53,9.68,P<0.01).上述骨密度值系统误差可被校正.结论采用QCT测量髋关节BMD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其BMD值与DXA所测BMD结果具有相关性.QCT髋关节(CTXA)骨密度测量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疗效随访,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定(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检出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短期内行腰椎正位DXA和腰椎QCT2项检查的108例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通过腰椎CT对腰椎退行性变和腹主动脉钙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腰椎正位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7.6%,腰椎QCT为44.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椎体骨赘形成可造成腰椎正位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低于腰椎QCT,而年龄、小关节增生、棘突骨质增生、终板硬化、椎体变形及腹主动脉钙化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腰椎QCT测量骨密度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社区人群中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法(QUS)骨强度(STI)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对比,探讨QUS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上海长风社区对6 105例45岁以上常住户籍居民,采用DXA测定腰椎1~4、双侧髋部BMD值,同时采用QUS测定右侧跟骨STI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DXA为金标准评价QUS测定STI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一致率.结果 DXA和QUS诊断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分别为38.82%、10.29%和64.50%、4.49%.STI与腰椎、左侧和右侧髋部BMD相关系数分别为0.536、0.574和0.570(P值均<0.001).与DXA相比,QUS筛查骨量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86.16%、特异度为47.57%,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23.57%、特异度为97.70%.结论 QUS测定STI与DXA测定BMD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US筛查骨量异常的高灵敏度和诊断骨质疏松的高特异度使之成为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的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骨微结构、骨密度、骨矿含量(BMC)的变化,探讨ApoE在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15、28和40周龄雄性ApoE-/-纯合子小鼠以及同性别、同周龄的野生型小鼠共48只,应用显微CT测定小鼠右侧股骨远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并分析骨微结构、骨密度、BMC相关性.结果 与野生鼠相比,不同时期ApoE-/-鼠的股骨松质骨体积骨密度(vBMD)、组织骨密度、BMC、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增加(P<0.05),骨面积分数(BS/BV)、骨小梁间隔(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减低(P<0.05).股骨皮质骨内径周长、皮质骨外径周长、皮质骨面积、骨髓腔面积、截面总面积和截面惯性矩增加,而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BMC和皮质骨厚度变化不明显.DXA测定显示28周龄ApoE-/-鼠的总体骨密度明显高于野生型鼠(P<0.05),15和40周龄ApoE-/-鼠总体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8周龄ApoE-/-鼠vBMD与BMC、BV/TV、Tb.Th、BS/BV和皮质骨BM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44、0.834、0.923和0.903,而与其他参数不相关.结论 ApoE-/-鼠表现出骨量增加,提示ApoE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100例糖尿病病患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的100例糖尿病病患和选取100名体检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对比分析骨密度。结果两组骨密度情况,糖尿病组骨量减少率25.00%、骨质疏松率24.00%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6.00%、5.00%(P0.05);经测定两组的年龄和体重指数两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生化指标,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通过腰椎L1-4和髋部股骨颈测定,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糖尿病组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显著快于健康人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患的骨量减少率和骨质疏松程度比健康人大,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生化指标也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下降更快。美国Hologic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可以有效监测糖尿病病患的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折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检测手段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体检中的检测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0例绝经后女性,分别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素骨扫描及血清检测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骨质疏松骨关节病检查。其中DXA作为金标准,对CT、核素骨扫描及血清检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CT检测不同年龄组骨量及骨密度与金标准DXA检测具有显著差异(P0.05)。核素骨扫描检测不同年龄组骨量及骨密度与金标准DXA检测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检测不同年龄组骨值疏松情况与金标准DXA检测具有显著差异(P0.05)。CT检测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核素骨扫描和血清检测(P0.05)。结论 CT检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的准确度较高,能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关节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脆性骨折系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广泛应用于评估骨折风险,但仅依据BMD测量结果往往会低估骨折风险。近年来,随着DXA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实用性已从BMD扩展到其他新功能,如检测寂静性骨折、评估骨质量以及测定体成分等,这为骨折的临床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基于DXA除BMD外的其他参数在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老年性骨病,骨折是其常见并发症。OP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OP性骨折患者其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结果在低骨量甚至是正常范围内,提示除BMD外,还有其他影响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的因素。DXA测量的BMD只能反映60%~70%骨强度变化,难以评价骨微结构,而骨微结构受损与骨折高风险密切相关。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正是通过分析DXA影像像素结构进而评价骨微结构的指标。为对TBS有进一步的了解,本综述从历史背景、工作机制、临床应用、优越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对TBS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阳市健康成年人骨质疏松现状,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 应用美国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 217名20~75岁贵阳市城区居民腰椎正位(L<,1-4>、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受试者生活习惯及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结果 (1)贵阳市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micro-CT及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观察Piezo1蛋白对去卵巢小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雌性Piezo1~(ΔEC)小鼠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选取5只雌性Piezo1~(fl/fl)小鼠,实验组与模型组均行去卵巢手术后于14周龄时使用micro-CT和DXA检测和分析各组小鼠胫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bone separation,Tb.Sp)、骨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及骨皮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Th),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XA结果显示实验组BMC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实验组:(0.003±0.000) g;模型组:(0.005±0.001) g (P0.05)。Micro-CT结果显示实验组骨质疏松主要体现在骨小梁数量减少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其中实验组和模型组骨小梁数量分别为0.549±0.013和0.631±0.015;骨小梁分离度分别为0.453±0.018和0.362±0.046(P0.05)。结论内皮细胞Piezo1缺失能增加去势小鼠的骨质疏松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大鼠骨量的评价及去卵巢骨丢失敏?…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 (DXA)测量大鼠骨密度 (BMD)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及大鼠去卵巢后骨丢失的敏感区域。方法 用扇形束DXA(QDR45 0 0A)重复测量 16只SD大鼠不同骨胳区域BMD的变异系数 (CV)评价精密度 ;测量 40只大鼠骨矿含量 (BMC)与骨灰重比较评价准确度 ;与假手术组比较测定大鼠去卵巢后不同骨胳区域骨丢失率的变化选择骨丢失敏感区域。结果DXA测量BMD的CV为全身 (0 .71± 0 .44 ) % ,腰椎 (0 .82± 0 .5 3) % ,股骨 (0 .5 2± 0 .2 7) % ,胫骨(0 .81± 0 .11) % ,股骨和胫骨的各亚区 (1.46± 0 .2 6 ) % ;BMC与骨灰重呈高度正相关 (r =0 .984~0 .85 5 ) ,BMC显著低于骨灰重 (P <0 .0 0 1) ;生长期大鼠去卵巢 14周与假手术组BMD比较 ,腰椎(- 7.0 3% )、股骨远端 (- 9.0 3% )和近端 (- 7.49% )及胫骨近端 (- 11.7% )BMD显著减少 ,胫骨远端BMD显著增加 (8.82 % )。结论 DXA测量大鼠骨量是精密和有效的方法 ,胫骨近端干骺端和股骨远端干骺端是大鼠去卵巢后骨丢失最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北京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的跟骨骨超声速率(speed of sound,SOS)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用日本吉野电器公司生产的CM-100型跟骨骨超声测定仪对912名北京地区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跟骨SOS测定,并对其中110名志愿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腰椎I_(2-4)和髋部的骨密度测定。结果健康女性跟骨SOS在26~3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1 533.4±34.2)m/s],达峰值后开始下降,46~50岁后下降速度加快。绝经期前、后跟骨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SOS下降分为快速下降期、稳定下降期和再下降期。经DXA测定的骨密度值与跟骨SOS值相关(r=0.323~0.506,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北京地区健康妇女跟骨SOS正常值,跟骨SOS和DEXA测定骨密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老年性骨病,骨折是其常见并发症。OP的诊断方法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OP性骨折患者其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结果在低骨量甚至是正常范围内,提示除BMD外,还有其他影响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的因素。DXA测量的BMD只能反映60%~70%骨强度变化,难以评价骨微结构,而骨微结构受损与骨折高风险密切相关。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正是通过分析DXA影像像素结构进而评价骨微结构的指标。为对TBS有进一步的了解,本综述从历史背景、工作机制、临床应用、优越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对TBS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20.
�������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双能X线BMD测量仪(DXA)测定的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以T≤-2.5为骨质疏松。对没有发生过骨折又有低骨量的人群(T>-2.5),采用骨折风险评估模型(FRAX)工具可以计算出每位个体发生骨折的绝对风险。面对每位"骨质疏松"患者,医师都应该做到低骨量的鉴别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未来骨折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