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乙类急性传染病,是本市重点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本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切实控制疫情,笔者针对本市2000—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疫情措施。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999~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99~2008年年度疫情汇编。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扶风县1999~2008年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1999~2008年间全县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13例,2002年发病率最高,为39.02/10万,之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疫情呈散发状态,波及全县15个乡镇,以召公镇发病为最多(占20.05%);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58.7%;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1;在总发病人数中农民占84.6%,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5~5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7.16%。结论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有季节高峰,并与环境、职业等因素有关,应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庆元县自1973年首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以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为掌握该病流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本文对庆元县1985年~1997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于庆元县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报  相似文献   

4.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83~2005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535例,年均发病率为7.42/10万。10~50岁为高发年龄,占发病总数的92.5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1%;全年均有发病,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9.81%。健康人群存在隐性感染情况。结论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灭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至今已有27个省市有流行性出血热局部流行,且疫点一经出现即很难消除,并随鼠密度上升而反复出现流行高峰。浙江省的流行性出血热白60年代初首先在嘉善报告,此后每年均有病例,80年代中期发病明显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丽水市1973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0年代开始疫情不断蔓延,疫区不断扩大,目前全市9县(市、区)均属于疫区。为了更好地为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丽水市1982—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数学模型并对今后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娄底市2004-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特点,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预测流行性出血热在2012、2013年发病情况。结果通过模型分析,该模型相对误差在0.24%~32%之间,模型良好。结论该模型适用于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并提示流行性出血热在娄底市有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是哈尔滨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自2004年哈尔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为我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数最多的年份,全年报告发病589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6.04/10万,较2005年上升了35.12%,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使许多农民家庭因病返贫.为了控制出血热疫情的上升势头,保护人民群众健康,2006年年末,由政府出资在我市出血热发病较高的19个乡镇的重点人群中,开展出血热疫苗免费预防接种,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降低出血热发病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此次免费接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诸暨市199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浙江省诸暨市卫生防疫站311800翁康忠诸暨市自1972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来,发病逐年增多,1994年呈流行势态。为探索该病的流行趋势,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诸暨市1994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好地了解和掌握2008-2012年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和规律,预测疫情的流行趋势,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中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本县共报告9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7.21/10万,死亡3人。发病最高年份为2009年,报告病例45例,发病率为53.53/10万,占5年报告病例总数的48.39%。本县流行性出血热春夏季发病明显,5-8月为高发月份,5年间共报告69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74.19%。病例主要集中在长白县马鹿沟镇辖区各参场,5年间共报告病例41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44.09%。性别及职业特征明显,以农村男性壮年为主,男女性别之比为4.2∶1。结论长白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自2009年发病高峰年后,2010、2011年发病率明显下降,2012年疫情较2011年有所回升,流行性出血热危害的主要人群是青壮年农民,并有一定的周期性,要针对该病流行环节做好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绍兴县1984-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绍兴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以掌握我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并对防制对策提出建议。[方法]对疫情资料按监测方法进行人间及鼠间疫情监测。[结果]1984-2000年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257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1.64/10万,病死率为1.1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以春夏季高峰为主并伴随冬季小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6%,仍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野外鼠密度为6.9%,室内鼠密度为5.7%。[结论]我县存在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低发疫区,加强监测力度,开展重点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哈尔滨市阿城区HFRS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年哈尔滨市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年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46例,发病率6.77/10万;发病高峰时点为5月5日,高峰时区为3月5日~7月12日;病例分布于15个乡镇及3个社区;患者主要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占78.26%(36/46).[结论]2006年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高发趋势,应采取以灭鼠、防鼠和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我市1975~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进行疫情动态分析,以探讨发病与流行,流行年度、流行分期及有关流行规律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某区部队1991~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部队防治策略。方法用全军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某部1991~2004年共报告发生流行性出血热390例,死亡4例,其中干部发病占23.3%,战士发病占72.3%。发病趋势从1991~1996年呈逐年增高;1997~1999年开展大规模防鼠、灭鼠后,发病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00年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发病明显下降,特别是驻济南地区部队2003~2004年连续2年发病数为零。结论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对控制流行性出血热重疫区的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及流行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回顾了该县1984~1995年的出血热疫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1.1疫情资料来源于该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1984~1995年的疫情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6.
崇信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分析甘肃省崇信县卫生防疫站744200富彦相我县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病例,1991年开始发现出血热疫情,确诊5例(发病率为5.92/10万),1992年无发病;1993年从10月开始,共发生1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7.
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许昌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0/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76.35%);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76%),冬季高发。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1992—1996年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特点、趋势及规律,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992~1996年全军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59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依次为67例、124例、122例、142例和141例。所有病例中干部151例占25.4%,战士422例占70.8%,职工及其他人员23例占3.8%。除1992年秋冬季高峰不明显外,其余各年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发病高峰,以春夏高峰为主。5年中共报告暴发疫情5起,发病93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5.6%;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6例,病死率1%。结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具有特殊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萧山区1991—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我区近 9年来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对萧山区 1991~ 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杭州市萧山区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报表 ,人口资料由杭州市萧山区统计局提供。结 果1 发病情况 根据疫情报告资料 ,1991~ 1999年共报告发病 1176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1 19/10万 ,死亡 2例 ,见表 1。2 时间分布  1~ 12月均有病例发生 ,主要集中在 3~ 6月 ,占总发病数的 46 2 6 % ,见表 2。表 1 萧山市 1991~ 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 年 份 19911992 1993 199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驻马店市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260例,年均发病率为0.54/10万,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为-0.67%;5—6月和10—次年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占19.62%和60.77%;男女比为2.47∶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占75.7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0.77%。结论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今后应实施以健康教育、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