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5-HTLPR)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强迫症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4例强迫症患者的5-HTTLPR基因的多态性;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连线试验A和B测评所有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患者的强迫症状.结果 不同基因型(S/S,S/L,L/L)组间强迫症患者的WCST测试、连线测试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三个基因型组间强迫症状总分、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5-HTTLPR基因多态性作为强迫症临床症状或认知功能损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脊液、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方法将4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临床症状结合强迫量表评分分为不同临床类型,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吲哚乙酸、高香草酸等物质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强迫思维型和强迫行为型(简称单纯型)强迫症患者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高于混合型,而强迫量表评分低于混合型(P〈0.05);混合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强迫思维型和强迫行为型患者(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强迫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混合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患者中枢单胺类递质及神经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进行脑影像学、神经化学、精神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支持强迫症具有大脑5-羟色胺(5-HT)功能的异常和脑神经肽的变化。但研究大多是检测患者外周体液(如血、尿等)中的5-H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尚不一致。本文就有关中枢(脑脊液-CFS)单胺神经递质和神经肽(P物质)与OCD的相关研究结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蒙蒙  杨彦春 《华西医学》2014,(7):1380-1383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尽管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的应用使强迫症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约30%~40%的患者对治疗无反应。针对这部分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试图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其治疗效果,治疗手段包括SRI联合各种增效剂、静脉滴注SRI、常规外科手术、深部脑电刺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9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施以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强迫行为因子治疗后各时段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29.41%、显效率为64.71%、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分别为25.71%、57.14%、82.8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总体疗效与单用氯米帕明相当,但起效更快,改善强迫行为的疗效优于单用氯米帕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50名健康中学生(对照组)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及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强迫症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的6个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矛盾性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及家庭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6维度分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5个分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矛盾性分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家庭环境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9例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3例口服盐酸帕罗西汀40 mg·d-1,B组32例口服盐酸帕罗西汀40 mg·d-1+阿立哌唑2.5 mg·d-1, C组34例口服盐酸帕罗西汀40 mg·d-1+阿立哌唑5 mg·d-1。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3组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对3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愈率A、B、C 组分别为15.1%、28.1%、29.4%,总有效率A、B、C组分别为65.4%、68.7%、64.7%,B、C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期间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强迫症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优质护理服务组(观察组)(2010年后入院)以及常规护理服务组(对照组)(2010年前入院),通过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强迫症知识调查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第12周的强迫症量表评分(Y-BOCS)改变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1.18%,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中各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升高明显,治疗后第8周、第12周观察组的Y-BOC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改善Y-BOCS评分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迫症与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气质性格量表对43例强迫症、43例抑郁症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强迫症组及抑郁症组气质性格量表的避害性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导性和团队合作性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迫症组求新性维度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求新性低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服药强迫症患者抑制功能特点.方法 运用Go/Nogo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及情绪Stroop测验对3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进行抑制功能评定,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1)Stroop色词测验任务中,强迫症组在冲突和一致条件下反应时间差值、错误率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55、1.675,P=0.956、0.099);(2)情绪Stroop任务中,强迫症组对中性词、负性词及厌恶词反应时间分别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81、5.545、7.548,P=0.000、0.000、0.000);强迫症组内不同词性之间反应时间有差异(F=11.829,P=0.000),两两比较提示厌恶词的反应时间较中性词、负性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中性词和负性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强迫症组对中性词、负性词和厌恶词错误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2、0.323、1.922,P=0.051、0.748、0.053);(3) Go/Nogo任务中,强迫症组对标准刺激和新异刺激的错误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8、3.928,P=0.011、0.000);强迫症组内新异刺激的错误率较标准刺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P=0.006).结论 强迫症患者抑制功能损害具有选择性,行为抑制损害存在,认知抑制损害仅在情绪加工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11.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发病背景和共病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勇贵  李永宏 《现代康复》2001,5(2):126-127
目的 探讨焦虑症和强迫症发病背景的差异和两的自杀率和共病率。方法 使用自编的调查表对68例焦虑症和62例强迫症进行调查。结果 焦虑症和强迫症在首发年龄、发病形式、婚姻状况、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差异(P<0.01-0.001);焦虑症的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0.3%和27.9%,强迫症分别为6.5%和29.0%;焦虑症和强迫症的抑郁障碍共患率为70.6%和35.5%。结论 焦虑症和强迫症是两种不同疾病,两均有较高的自杀率和共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强迫症病人在服用原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VBOCS量表)、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合用组和对照组Y-BOC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2,P〈0.01),而治疗后两组评分则存在显著性差异(t=3.760,P〈0.01)。两组治疗后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可作为增效剂用于治疗强迫症。  相似文献   

13.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obsession)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约50%~60%使用一线药物的强迫症患者可获得约50%~60%疗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产生较好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运用不同心理治疗技术治疗强迫症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氟伏沙明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给予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78.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与帕罗西汀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氟伏沙明与氯丙米嗪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氟伏沙明、氯丙咪嗪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4w、8w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有效率75%,对照组为7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治疗4w、8w末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均〈0.01),同期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程度轻微。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米嗪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伽玛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低剂量伽玛刀治疗;对照组36例行单纯伽玛刀常规剂量治疗。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Y-B0Cs量表评分变化两方面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Y-B0Cs 量表评分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比91.67%,P〈0.05;100.00%比88.89%,P〈0.05)。2组治疗后Y-B0C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Y-B0C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呃逆5例、头晕6例、恶心4例、头痛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观察组治疗后未出现不适症状。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伽玛刀治疗强迫症安全、高效、无创,且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6):I0003-I0008
·临床研究·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对照研究王国强,张亚林,李萍,等(1):1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徐娟,刘晓梅,陈东萍,等(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氯丙咪嗪治疗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与氯丙咪嗪疗效相当,两组显效率与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组。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强迫症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一种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9.
舍曲林(Sertraline)是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之一,通过对突触前膜5-羟色胺再摄取的阻滞作用广泛作用于5-羟色胺失调所致的疾病。1临床应用1.1强迫症随着神经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强迫症的发病机理也日渐明了。目前认为,强迫症与多种神经递质、特别是5-羟色胺失调有关犤1犦。而舍曲林系5-HT再摄取抑制剂,可通过对5-HT递质系统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强迫症的目的犤2犦。陆林等(1997)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2-R)和DSM-Ⅳ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NIMH强…  相似文献   

20.
强迫症作为可致残的慢性焦虑障碍,单用抗精神病药物难以达到效果,治疗较为复杂。目前被认为治疗强迫症一线药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强迫症患者有效[1]。宋红等[2]报道指出:强迫症患者长期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使得疗效逐渐降低,约50%的患者对于该类药物反应不佳,而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对于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较为理想。结合我院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其中的66例,探讨舍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