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B-EHE)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5年9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B-EH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64岁。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例MRI可见周围软组织受累,1例出现肺部转移灶。3例选择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1例腰椎病灶选择肿瘤切除椎板减压内固定;3例近关节病灶选择肿瘤切除假体置换,其中1例术后化疗;1例多发病灶伴肺转移选择活检确诊后化疗治疗;1例病理性骨折伴出血选择行截肢术后综合治疗。结果 9例中失访1例,其余随访时间8~72个月。现7例存活。3例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2例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后治愈。1例腰椎肿瘤切除减压固定,术后恢复良好。3例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1例失访;2例术后治愈,关节功能良好,其中1例术后辅助化疗,未出现局部复发和病灶转移。1例多发病灶伴肺部转移行化疗,肺部无进展,局部无进展。1例行截肢术后综合治疗者,肿瘤复发迁延性出血,最终因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B-EHE为低-中度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诊断。治疗首选边界切除,辅以化疗或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比较中晚期喉癌术后两种不同放化疗方案的总生存率。研究发现, 肿瘤大小(HR=3.42, 95%CI:1.91~6.14)、术前淋巴转移(HR=3.49, 95%CI:1.86~6.56)、术后治疗方案(HR=3.72, 95%CI:1.63~8.48)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中晚期喉癌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方案患者相较单纯放疗方案患者更能够获得更高生存率, 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及术后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4例患者均先行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行放疗。免疫表型:3例vimentin、CD34、CD99均(+),3例EMA(-)性,1例EMA灶状(+)。例3和例4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灶状5%和10%。随访3~2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颅外转移。结论中枢性HPC发病率极低,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确诊均需免疫组化标记来证实,但其与脑膜瘤在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及治疗预后方面均不同,故中枢性HPC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并给予及时处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MPA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0岁,中位年龄53岁;男女比为6∶5。肿瘤部位:腮腺7例,颊部2例,腭部1例,咽旁1例;其中10例为原发性肿瘤,1例为复发性肿瘤。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唾液腺导管癌4例,肌上皮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癌1例,癌肉瘤1例。其中,侵袭性癌3例,非侵袭性癌8例。侵袭性癌中,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复发,1例死亡。非侵袭性癌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或死亡。结论 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组织学通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恶性成分多为唾液腺导管癌和肌上皮癌,侵袭性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疗法。方法:2007年1月~2012年5月,于术治疗颞下窝肿瘤患者8例。译纯手术2例;综合治疗6例,其中于术+放疗4例,手术+化疗1例,手术+放疗+化疗1例。结果: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5a5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9个月和24个月复发,1例于术后2年半死于肺转移。结论:颞下窝肿瘤仅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困难,CT、MR榆夼对颞下窝肿瘤诊断具有再婴价值。于术治疗足本病主要治疗手段,熟知颞下窝的解洲层次可明屁减少下术创伤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5岁.2007年3月因颈部肿胀,CT提示胸腺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瘤压迫上腔静脉在外院治疗.术前化疗2个周期后行胸腺部位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纵隔肿瘤化疗后大片坏死,残留极少量变性肿瘤组织.手术后又进行瘤床放疗,治疗结束B超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同年9月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CT检查发现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于2007年10月来本院治疗.根据病史考虑纵隔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后腹膜淋巴结受累,行姑息性放化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肿瘤明显缩小.2008年3月患者于后腹膜胰头上方出现结节灶(3.4 cm×3.0 cm×3.0 cm),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变;同期左下颈部发现直径3.0 cm大小肿块,至2008年9月左颈肿块达6 cm×5 cm×5 cm,行左颈部肿块切取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SCT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5例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6岁,临床表现为臀部肿块,骶尾部不适或无明显症状,影像学上表现为骶骨前或骶骨后肿块。3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畸胎瘤恶变,恶性成分分别为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3例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和1例畸胎瘤恶变患者无复发,1例畸胎瘤恶变患者术后2个月发现转移灶。结论成人SCT是一种少见肿瘤,多为成熟性,且预后较好,恶变者少见,但易复发转移,因此,病理诊断时应细致谨慎,避免遗漏恶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间对47例头颈部癌放疗前后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放射免疫测定,观察甲状腺功能改变,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全部病人均为本科住院或门诊放疗病人。男28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其中鼻咽癌29例;喉癌10例;颈部转移癌5例;舌癌3例。选择本院门诊体检无甲状腺与全身性疾病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 患者放疗时,放射源为~(60)Co射线。放疗每周5次,甲状腺组织全部或部分在照射野内。总剂量为40~75Gy/4~8周。其中26例患者全部甲状腺组织受照射,甲状腺平均受量为58.7Gy,21例患者甲状腺组织部分受照射,甲状腺平均受量为56.4Gy。 在放疗前、后6月、12月、24月检测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各一次,采用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的放免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肿瘤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肿瘤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3年2月~2012年1月间,37例颈椎肿瘤患者均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椎体切除加前路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2~74岁,平均48.1岁。颈椎肿瘤病灶位于C33例、C46例、C59例、C69例、C710例;颈椎原发性肿瘤27例,转移瘤10例﹙单发孤立转移病灶,且术前已切除原发病灶或同期切除病灶﹚。按Enneking分期:原发良性颈椎肿瘤S3 10例,8例伴病理骨折;原发恶性颈椎肿瘤ⅠA5例,Ⅱ12例;10例转移性颈椎肿瘤按Tokuhashi预后评分系统均小于8分,且预计生存时间大于半年以上。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96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100ml。术后随访12个月~9.2年,平均3.6年。所有病例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其中30例疼痛完全消失,7例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7.4±0.3和1.5±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1,=0.000﹚。21例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8.39,=0.000﹚;原发颈椎肿瘤患者中,1例脊索瘤术后12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行局部病灶清理手术,1例骨肉瘤和1例浆细胞瘤患者分别与术后14月和19月死于多器官转移;转移性颈椎肿瘤患者中1例前列腺癌、1例肾癌和1例肺癌的患者分别于术后7~12个月由于多器官转移死亡。其余的患者均存活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和其他部位转移灶。结论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颈椎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条件下,能彻底"根治"颈椎肿瘤,并可有效控制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从而治愈肿瘤或消除症状,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脑膜HPC患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15~95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膜HPC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昏、肿瘤压迫和颅内高压;CT/MRI检查见肿瘤与脑膜相连,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光镜下肿瘤细胞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间质富含"鹿角状"血管,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标记瘤细胞CD34局灶阳性,PR阴性,1例EMA局灶弱阳性.7例随访15~95个月,4例术后复发,复发病例中1例术后35月腰椎转移.结论:脑膜HPC是一种少见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脑膜HPC影像学上与脑膜瘤相似,但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及预后不同于脑膜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后。均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其中1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一致呈短梭形,可形成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多少不等(3~5/10 HPF)。间质富含薄壁裂隙状小血管,部分扩张形成"鹿角状"。其中2例(肿瘤直径均5 cm)出现间变特征(WHOⅢ级):肿瘤细胞丰富、细胞伴中度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约10/10 HPF),可见局灶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STAT6呈强阳性,CD99中度阳性,部分病例CD34呈片、灶状阳性,CK、EMA及S-100阴性。结论M-HP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膜瘤等疾病鉴别,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尽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局部进展期(T3、T4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40~46Gy,分次剂量2Gy/d,每周5d,共4~5周完成放疗;放疗开始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1,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直肠系膜全切除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全组10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放化疗。其中36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但Ⅲ级不良反应仅见2例手足综合征。13例患者放化疗后经复查后提示肿瘤消失未进行手术。其余92例患者则施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低位前切除术71例,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17例,腹会阴切除术4例,全组总保肛率为96.2%。术后标本病理检验显示11例未见癌细胞及阳性淋巴结。肿瘤TNM分期为T0N0者24例,T2N0者23例,T3N0者43例,T4N0者2例,T2N者15例,T3N1者8例;按Dworak肿瘤消退分级,TGR05例,TGR129例,TGR247例,TGR324例,全组共有82例(78.1%)达到降期。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3例直肠阴道漏,2例吻合口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67个月。随访期间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局部复发4例,其中3例死亡。全组病死率为2.9%,3年无瘤生存率为82.8%,3年总生存率为96.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有效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提高了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切率和保肛率,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并明显提高了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表1参15。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软组织恶性淋巴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与病理检查例1 女,58岁,因左前胸壁肿块1月入院。体检:左胸部肿块8cm×6cm,边界清楚,质中偏硬,无压痛;颈部、腋下、锁骨上下淋巴结未触及。CT示左胸壁巨大实质性肿块。临床诊断:左前胸壁肿瘤。术中见肿块巨大,位于肌肉层,鱼肉状。取局部肿瘤组织送病检。治疗及随访:患者行两个疗程COBDP方案化疗后,肿块基本消退,3年后死于肿瘤原位复发。病理检查:眼观:淡红色组织15cm×14cm,质较软。镜检:瘤细胞中等偏小,浆少;核不规则圆型或带棱角,隐约见有裂沟,染色质颗粒稍粗,核分裂少。瘤细胞弥漫性排列,个别区域见灶性坏死…  相似文献   

14.
对28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体外照射剂量为45~50Gy,腔内治疗剂量为45~60Gy/5~6周,放疗结束后2~3周给予手术,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21例,次广泛切除术5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例,盆腔淋巴结清除4例。结果显示,术后病理未发现癌残留者24例,有癌残留者4例,各组淋巴结均未查到癌转移及癌残留灶,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6.7%。  相似文献   

15.
盆腔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但对于晚期、局部肿瘤未控制、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全身化疗和盆腔根治性放疗,但疗效并不理想,是当前治疗的一大难题。^125Ⅰ粒子植人治疗肿瘤技术,为局部肿瘤未控制、复发或转移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补救治疗手段。本文用CT引导^125Ⅰ粒子经膀胱、经皮穿刺植入,对局部肿瘤未控制、复发、转移或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瘤体内植入^125Ⅰ粒子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2009—2020年5例宫颈ACC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YB基因断裂重排结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结果,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发病年龄为41~72岁, 平均年龄为64岁, 2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1例表现为经期延长, 2例体检发现;2例为单纯性ACC, 3例为混合性病变。3例混合性病变中1例ACC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 ⅠB期手术+放疗, 术后43个月无复发及转移;2例ⅡA期手术+放化疗, 其中1例ACC伴"高级别转化"(呈未分化癌形态)、腺样基底细胞癌(ABC)及HSIL/CIN3级, 术后4个月肝转移, 总生存期12个月;另1例ACC伴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总生存期25个月。ACC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4例CD117阳性, 5例p63、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7阳性, 5例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阴性;5例均呈p16弥漫强阳性表达, 4例HPV16 D...  相似文献   

17.
喉癌复发的有关因素[俄]/…//-1995,(6).一27~31研究对象是81例喉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72岁。均施行喉癌切除手术,术后随诊3~5年,复发20例(24.7%),对喉癌复发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1)喉癌复发取决于肿瘤分期,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质内骨肉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左股骨中段皮质内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42岁,肿瘤位于左股骨中段,影像学表现为左股中段骨皮质内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硬化边缘.肿瘤体积增长迅速,侵犯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但未累及髓腔.病理形态学上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肿瘤大块切除术后20个月未复发或转移.结论 皮质内骨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骨肉瘤,肿瘤起自股骨或胫骨骨皮质,病理形态以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为主,预后较经典型骨肉瘤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1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成转移组(n=42)和非转移组(n=209)。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患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3年,记录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在肿瘤位置、合并腺瘤、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者及男性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中肿瘤直径为5~10 mm者25例(59.5%),多灶12例(28.6%),突破被膜22例(52.4%),未转移组相应的数据为70例(33.5%)、23例(11.0%)和67例(32.1%),均显著低于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术后嘶哑1例(2.3%),局部麻木6例(14.3%),神经侵犯1例(2.3%),脉管侵犯2例(4.8%),无咳呛报告;随访1~3年中,仅2例复发,复发率为4.8%。非转移组术后则无以上并发症,也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为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存在肿瘤直径超过5 mm、多灶性病变、伴有被膜突破症状等特点,临床需将满足上述条件者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予以相关防预措施,以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予以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后复发转移86例,本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复发转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复发转移时间为术后5~57个月,1、2、3、4、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55.81%(48/86)、82.56%(71/86)、88.37%(76/86)、91.86%(79/86)、100%(86/86);转移部位分别为淋巴性转移56例,占65.12%;血行性转移10例,占11.63%;混合型转移20例,占23.26%,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2%(56/86)、34.88%(30/86)、19.77%(17/86)、0。肿瘤直径>5cm、中、低分化、肿瘤病理分型、手术方式是复发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P<0.05)。结论复发转移患者大多预后不良,生存期短。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