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音乐护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音乐护理加心理疏导,改善失眠,乏力,情绪低落,易激动,烦乱,紧张不安,焦虑的心理,方法:对3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心理综合片评量表(SCL-90)测试,再进行音乐护理前,后比较。结果:音乐护理前83.3%,失眠患者经过音乐护理后失眠状态下降到26.7%,73.3%认为别人不理解不同情她,而经过音乐护理后下降到20%,紧张和恐惧症状护理前为83.3%,76.7%,而音乐护理后下降到50%,43.3%,66.7%有焦虑和心神不定患者经过音乐护理后下降到33.3%,结论:音乐护理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产生的失眠,情绪低落,激动,烦乱,紧张及焦虑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心理护理指导下开展有着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刮痧疗法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失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艾司唑仑口服;观察组采用辨证取穴行刮痧疗法,同时给予情志护理。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观察组9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刮痧疗法配合情志护理能有效治疗失眠,且无不良反应。关键词:失眠; 刮痧; 情志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9-0041-02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失眠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失眠患者实施认知疗法,精神支持,行为疗法等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前后PSQI和QOL评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纠正了患者不良的情绪,提高了自信,改善了睡眠,PSQI和QOL评分心理护理后优于心理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对儿童弱视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儿童弱视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我院视光学科治疗的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儿童治疗及护理,而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弱视儿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弱视儿童的治疗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能更有效提高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对神经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6例伴失眠症状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入院3周PSQI评分与入院1周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3周时两组PSQ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减轻焦虑、调整睡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绪琴 《当代护士》2014,(7):127-12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56例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心理护理组,每组均为28例。药物治疗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12周后观察用药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组、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92.86%,心理护理组治疗心肌梗塞后抑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心理护理干预心肌梗塞后抑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心理护理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mogram,PSG)监测并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75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别于治疗护理前后给予整夜PSG监测,注意监测方法正确,分析监测结果,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根据不同类型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PSG监测发现,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PSG无特殊表现,抑郁性失眠患者PSG呈现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活跃的特征。两种类型失眠患者治疗护理前后PSG监测比较: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腿动次数、睡眠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治疗护理前后REM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快动眼特性无改变。结论临床可通过PSG监测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2-08—2013-08收治的失眠患者164例,均给予助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82例在常规护理同时加用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护理;再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随访半年后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治疗失眠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加强针灸与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促进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对失眠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12例支气管哮喘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相同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护理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行为问题检出率等。结果: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74.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哮喘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药物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措施,其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失眠患者个性及心身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其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评价4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价其人格特征,用SCL.90评价身心健康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失眠前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占29%,没有明显原因者占71%;Er,Q结果对照组L分稍高于失眠组。差异无显著性。失眠组P、N分均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失眠组患者SCL-90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强迫症状分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个性内倾而且不稳定,有心理变态倾向;有较多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对其心身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应给予综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巧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444-144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6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75例,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对两组的康复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显效24例(63%),有效13例(34%),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10例(27%),有效20例(54%),无效7例(19%),总有效率(81%),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蒲郁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蒲郁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安定4mg,晚1次睡前口服,两组均治疗2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率18.33%,总有效率91.67鬈;对照组痊愈率6.67%,总有效率83.33%,经Ridit分析,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蒲郁胶囊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和依赖性,是治疗神经症类失眠有效而无副作用的药物,可作为临床治疗失眠常用药。  相似文献   

13.
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影响,用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65例脑卒中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加用音乐放松疗法;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睡眠总时间、早醒、睡眠中断情况、入睡时间的评估,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意义(P&;lt;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P&;lt;0.05)。结论:可采取音乐疗法来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瘀论治顽固性失眠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久病入络”理论自拟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方法:将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服地西泮等西药。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从瘀论治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中长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6例亚健康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39%高于参照组84.34%,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观察组复发率1.20%低于参照组10.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病人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情绪急躁或悲观,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导致失眠。如何解决长期卧床病人失眠的问题,医学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了解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人而宜,从人性化和科学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长期卧床病人失眠的心理护理、生活安排和积极药物治疗相结合的解决问题新方法。本文从长期卧床病人失眠的原因、具体护理方式等方面对长期卧床病人失眠的护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心理护理在中医神经内科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失眠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均按常规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治疗后对疗效、心理状态、随访3个月复发率及护理满意率等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SAS、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两组失眠复发率分别为9.26%和15.6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3.85%和85.9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用于中医神经内科失眠患者护理中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率等优势,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郑婕  游菲 《中国临床护理》2013,(4):313-314,31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观察患者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常规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康复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康复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按肿瘤科常规护理加专职心理护理对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肿瘤科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消除心理障碍有效率达95%,病人对护理措施满意率达98%。结论:观察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心理护理措施得当、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作用,笔者认为心理护理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方法:心理护理组:西沙比利片加心理护理;对照组:西沙比利。结果:心理护理组优于对照组的疗法。结论: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有积极的治疗作用,缩短疗程,疗效满意,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