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致胎儿窘迫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孕妇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和胎心率在加压试验前后的变化及与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33例孕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孕妇的脐动脉S/D、RI、PI及胎心率 (FHR)值在加压试验前后的变化。追踪受检测者在临产前或产程中有无发生胎儿窘迫。结果 脐带绕颈致胎儿窘迫组脐动脉S/D、RI、PI在加压试验后升高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组 ,胎心异常变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胎儿窘迫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加压试验后S/D升高值 >0 5、RI升高值 >0 1、PI升高值 >0 2或S/D≥ 2 6、RI≥ 0 6、PI≥ 0 9为预测警戒值 ,其符合率 72 7%~ 75 8%、特异性 6 1 5 %~ 6 9 2 %、敏感性 75 0 %~ 85 0 %、阳性预测值 76 2 %~78 9%、阴性预测值 6 4 3%~ 72 7%。结论 检测脐带绕颈处胎儿脐动脉血流S/D、RI、PI及FHR值在加压试验前后的变化 ,可作为预测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致胎儿窘迫的一项较可靠指标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臀位胎儿行B超检查可确定臀位类型、预测胎儿体重、胎头仰伸,脐带绕颈及脱垂,发现胎儿畸形.我院对132例单胎臀位产妇于分娩前1~2周行B 超检查,其中臀位类型符合率为92.4%,胎儿体重符合率为73.5%,脐带绕颈符合率为如90.1%.B 超能对臀位胎儿全面估价,做出合理分娩计划,减少了新生儿并发症,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脐带绕颈经阴分娩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率已达90 %以上 ,降低脐带绕颈的剖宫产率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探讨联合监护下脐带绕颈经阴分娩的可行性 ,进行了本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6月经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孕妇 10 8例为研究组 ,2 3~ 35岁 ,孕 37~ 4 2周 ,均为单胎初产妇 ,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无头盆不称 ,无产道及产力异常 ,估计胎儿体重 2 5 0 0~ 4 0 0 0g ,有宫缩后或孕 37周时住院待产。随机选择同期因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 6 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等均无差…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应用超声多普勒确定胎盘部位,诊断脐带绕颈,并与B超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89年1~2月对入院临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孕妇常规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胎盘附着部位及有无脐带绕颈。多普勒仪为日本产FD—200型Toitu Doppler。检查按以下顺序进行:宫底部、子宫前壁、二侧壁,最后是耻骨联合上方,探查胎盘血流音。正常胎盘血流音的特点为粗糙、无节律、连续吹风样杂音,其间常夹有高音调的脐带血流音,值得注意的是后壁胎盘的探查方法应在子宫两测的腹壁处将探头朝向下后方。在相当于胎儿颈部的耻骨联台上方探查  相似文献   

5.
用B型超声诊断胎盘血管瘤,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诊断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6岁。住院号9438。妊娠27周初孕妇,因腹胀、气短10天,并阵发性腹痛入院。入院后检查:宫高38cm,腹围94cm,胎位查不清,胎心音168次/分。超声检查:宫内可见胎儿影象,羊水深度9~13cm,前壁胎盘。靠近宫底处胎盘胎儿面内可见8.1×7.6×5.4cm肿块突向官腔,肿块边缘规整,轮廓清晰,其内部为密集光点,肿块周边为1.0cm液性暗区。胎盘附着处横向检查仍显示肿块与胎盘为一体,与胎儿无关。斜向俭查显示脐带根部位于肿块外部边缘。B超诊断:宫内妊娠,单胎头位,胎儿存活;羊  相似文献   

6.
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我们对500例待产孕妇产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脐带绕颈者行胎儿监护及时诊断胎儿窘迫和低氧血症,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待产孕妇500例,23~39y,孕周37~42周,初产妇384例,经产妇116例。1.2方法临产前1周或临产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胎儿监护仪联合检测。孕妇取平卧位,平静呼吸,先在二维超声图象下常规探测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情况,在胎儿颈部探测有无脐带回声,在检测胎儿颈椎纵行排列的同时观察颈部皮肤有无压迹,呈现“U”型或“W”型,如羊水适中可探及短线或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位脐带绕颈产妇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我院足月单胎头位脐带绕颈产妇32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头位正常产妇340例。于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带绕颈情况,记录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胎儿宫内发育受限(FGR)、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脐带绕颈的产妇,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高于正常产妇组,结论 头位脐带绕颈分娩时由于胎头下降脐带牵拉受阻,使子宫-胎盘血流受阻,导致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手术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06年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公布的"胎儿心脏筛查指南"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母胎医学中心接受胎儿超声筛查的单胎孕妇5000例.平均年龄28岁(18~48岁),平均孕周27周(妊娠18~40周).以"胎儿心脏筛查指南"为标准对胎儿四腔心和左、右心事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进行扫查,对疑有心脏异常者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枪查,对确诊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建议羊水或脐血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终止妊娠者行胎儿尸体心脏解剖;继续妊娠者,于胎儿出生后2~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1)超声筛查各切面获取率:5000例单胎孕妇中,四腔心切面获取率为97.64%(4882/5000),其中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的获取率分别为87.69%(4281/4882)、82.51%(4028/4882)和96.29%(4701/4882).5000例孕妇中,孕中期筛查2750例,孕晚期筛查2250例,孕晚期各标准切面的获取率明显低于孕中期(P<0.05).(2)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4882例胎儿中最终诊断先大性心脏病73例,发病率为1.50%(73/4882),其中产前超声确诊50例(孕中期24例、孕晚期26例).超声漏诊23例,误诊1例,合并其他器官畸形18例.(3)随访结局:产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中接受尸体心脏解剖19例,均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一致;继续妊娠者胎儿出生后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12例,其中与产前诊断符合11例,另1例产前诊断三尖瓣关闭不全,产后超声检查正常.接受染色体检查2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7例.(4)产前超声筛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四腔心切面确诊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8例,同时加入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50例,诊断的敏感性为69%(50/73)、特异性为99.98%(4808/4809),假阴性率为0.48%(23/4831),假阳性率为2%(1/51).结论 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2006年公布的"胎儿心脏筛查指南"临床实用、易于遵循、便于操作.就最佳超声切面获得来说,孕中期(18~27周)是最佳筛查时间.胎儿四腔心和左、右心窒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同时筛查,可产前诊断69%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  相似文献   

9.
提高胎儿脐带绕颈超声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中晚期孕妇进行胎儿脐带绕颈检测,从而得到更高的产前诊断符合率,以利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中具有胎儿颈部压迹及花环状血流即为脐带绕颈。结果 超声对3008例孕妇的脐带绕颈诊断符合率为98.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的提高,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起声检查对头位难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头位难产的超声声像圈特点。结果:56例孕妇超声提示存在头位难产因素,产后证实超声正确诊断47例,准确率83.93%(47/56)。所有病例中,超声提示枕后位33例,枕横位16例,子宫下段菲薄或厚薄不均匀3例,子宫体下段肌瘤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枕后位或枕横位,同时动态观察产程进展,监测有无持续枕后位;动态观察孕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改变;及早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判断肌瘤与胎头问相对位置,以便采用正确的分娩方式,防止梗阻性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5年7月至1986年4月对1994例妊娠16~44周的胎儿做了B型超声检查,其中对妊娠20周后的1671例进行了正常值的测定,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采用日立EUB—27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在子宫区域内做纵、横、斜各方向探查,寻找并记录胎动、胎心、测定胎头双顶径、股骨长径、羊水平段、胎盘厚度及附着部位及先露部等。本组检查的1994例妊娠16~44周妇女均为门诊和住院孕妇,年龄20~32岁,平均24.7岁,并对326例新生儿进行双顶径的实际测量。结果一、胎头方面 1.胎头双顶径、股骨长径测定,见表1。正常胎头一般在妊娠10~12周即可显像,呈圆形或椭圆形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189例中、晚期孕妇进行CDFI检查,于胎儿颈部可见脐带压迹或环状脐血流信号。并与分娩时胎儿的脐带绕颈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9例孕妇分娩时有93例胎儿出现脐带绕颈,而产前彩超诊断有胎儿脐带绕颈102例,其正确诊断率为91.2%,假阳性率为4.8%,假阴性率为2.1%。结论 彩超检查在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臀位围产儿病死率较高,为了探讨B型超声在臀位产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160例臀位胎儿的孕妇进了B型超声检查,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985~1986年两年间在我院住院待产的36~42孕周单胎臀位孕妇共160例,皆行B型超声检查(下称B超组)。1978~1979两年间未行B超检查孕周相同的单胎臀位孕妇140例作为对照组(下称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孕妇体位矫正胎方位1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较常见的胎方位,胎儿枕方位与胎儿脊背方位基本一致,为降低分娩中枕后(横)位的发生,我们对154例孕妇通过改变其体位,利用胎儿重力的作用调整胎儿脊背方位来改变胎儿枕方位,达到减少胎儿枕后位发生,从而减少了因枕后位造成的头位难产。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现在我院从1995年7月至1997年12月观察154例,年龄在22~30岁,孕周为36~42周,单胎头位,骨盆外测量及内测量为正常女性骨盆[1],有产兆入院的初产妇。1-2 方法及诊断标准[2]1-2-1 采集病史 了解产…  相似文献   

15.
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愈合不良的剖宫产疤痕。为研究了解能否改进子宫下段超声检查的精确性,1982年9月~1989年1月间,在三个诊所分别对孕37~38周的175例剖宫产疤痕进行常规超声扫查,从孕16周开始41例疤痕用新型超声诊断法进行连续扫查。疤痕扫查以1. 5或2. 0的放大率进行。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充盈患者膀胱。子宫下段检查通过:①经腹纵行扫查(常规方法);②用3M 传导器经腹纵行扫查;③用或不用3 M 传导器经腹前位扫查,  相似文献   

16.
如何管理臀位孕妇及应否施外倒转术至今仍有争论。自然回转为头位的可能性以及何时应施行外倒转术尚未系统研究。本文拟研究妊娠末三月臀位自发回转为头位的总数,发生时间并评价有关因素。收集1982年7月至1983年10月孕32周以后妊娠经超声检查4,690例中有310例(6.7%)为单胎臀位,以后每周触诊复查胎位不明确时再次超声检查,直至分娩。孕妇分成两组:持续性臀位(PB)组133例(43%),自发回转为头位(SCV)组177例(57%)。孕32周超声检查显示两组胎双顶径、腹径、股骨长径、胎儿大小及胎盘位置均无差别;两组胎姿态不同。屈膝者 SCV 组(52%)比 PB 组(20%)多(P<0.001)。PB 组80%胎儿为伸腿。PB 组比 SCV 组更早发生早产(P<0.001)。PB 组胎儿体重,身长和脐带长度值均较小。如按分娩时  相似文献   

17.
临床对宫内胎儿死活的判断,在早期妊娠中较中、晚期困难得多。腹部、妇科及X线检查对此均帮助不大。最早能在受精后11周录出胎心心电图,可作为胎儿生存的依据,但如未录出不能结论胎死宫内。妊娠试验阴性时可证明胎死,但胎死后仍可维持阳性6~30天,故反应阳性也不能认为胎儿存活。近年胎盘催乳激素及甲种胎儿球蛋白的测定虽可用于诊断,但仅限于孕14周后。超声检查可显示子宫、妊娠囊、羊水、胎盘、胎儿或胚胎等回声或声像;观察其形状、大小和数量;检测胎心、胎动情况及多普勒差频。故超声检查不但可明确妊娠诊断,鉴别其有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体宫腔结构异常合并晚孕期胎头形状异常的产前咨询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母体宫腔结构异常合并仅晚孕期超声诊断胎儿小头畸形的产前诊断咨询病例,并随访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共有2例纳入研究,孕期超声筛查均未见胎儿结构异常。其中1例有较粗的宫腔粘连带,多次中孕期超声提示臀位,下肢活动受限,羊水细胞核型未见异常,晚孕期超声提示胎儿头围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2SD),头形狭长,上嘴唇外翻,单侧足内翻。另1例孕妇完全纵隔子宫,胎儿臀位,晚孕期超声发现头围-4SD,但颅底距离颅顶88 mm,头皮局部水肿合并羊水偏少;磁共振检查胎儿脑沟回发育未见异常。2例孕妇分别在36周和31+4周早产。新生儿出生时头形均明显异常,1例合并单侧足内翻。2例婴儿出生后半年及1年复查,婴儿神经发育正常,头型以及四肢外形均正常。结论母体宫腔结构有明显异常且仅晚孕期出现胎头形状异常的病例预后较好,但胎位异常及早产风险增加。产前遗传咨询医师应结合胎儿生长、孕妇宫腔结构、胎儿影像学动态变化以及磁共振等给予合理的遗传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七切面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学院母胎医学中心对妊娠18周以上的2000例单胎孕妇进行胎儿系统结构筛查的同时进行胎儿心脏七切面联合扫查,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终止妊娠者进行胎儿尸体心脏解剖;继续妊娠者,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000例单胎妊娠胎儿中,最终四腔心切面获取率为99.0%,其中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和上下腔静脉切面的获取率分别为92.5%、90.9%、98.5%、86.8%、84.6%和91.6%.心脏筛查中,脊后位时心脏七切面的获取率均在80%以上.2000例单胎妊娠胎儿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9例,发生率为0.95%.产前诊断13例(其中误诊1例),漏诊7例,误诊1例,诊断敏感性63.2%、特异性99.9%.结论 七切面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切实可行,能在产前诊断出大部分心脏畸形,尤其是心脏复杂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晚期妊娠胎儿四肢的显示情况。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对310例32周以上晚期妊娠孕妇施行多次扫查。结果:279例孕妇1次腹部超声扫查后能显示完整胎儿的肢体情况,占90%(279/310);一次二维超声未能完整显示的31例中,胎儿侧卧位27例,俯卧位4例,羊水过少4例。3次以内超声扫查均能完整显示胎儿四肢情况,经产后证实,正确率100%。结论:二维超声能完整地显示出晚期妊娠时胎儿的四肢情况,但与操作者的技术、胎儿体位、羊水量、多胎妊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