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修复中的疗效及其特点.方法 首先根据脱发区的面积及毛发的移植密度计算出移植毛囊的单位数;然后以患者的枕后部为供区,切取优势的头皮条,采用显微分割的方法将其制成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毛囊单位后植入脱发区.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76例瘢痕性脱发患者行高密度毛发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76例患者6~18个月,其中脱发区被完全覆盖者36例,为优;基本覆盖者24例,为良;毛发的密度较低,仍有部分脱发区外露者13例,为可;头皮瘢痕明显外露者3例,为差.移植后的毛发外形自然,患者满意.有2例患者发生表皮样囊肿,经局部处理后愈合.结论 高密度毛发移植治疗瘢痕性脱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移植密度和成活率高、毛发生长形态自然等特点,术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FUE技术对IV-VI级男性型脱发患者进行毛发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男性大面积脱发患者86例,IV级36例,V级38例,VI级12例。采用直径1mm的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提取针获取后枕部供区毛囊,毛囊单位数约2 600~3 900毛囊单位(Follicular Units,Fus),采用1.2mm的宝石刀在发际线及顶部受区打孔,按毛发自然生长方向打孔并将毛囊植入孔内。结果:术后随访大于12个月,6例患者早期后枕部出现毛囊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炎治疗后治愈,未影响毛囊成活率;6例患者因密度不高进行了二次移植。患者毛囊成活率高,均达到90%以上,患者对术后效果均较满意。结论:采用FUE技术修复大面积男性脱发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毛囊移植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毛发生长自然、密集,即便在瘢痕区域的受床上移植的毛发常常也能良好地生长,是治疗瘢痕性脱发的一项理想技术.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我们将高密度毛囊移植技术应用于1000例1580个瘢痕脱发区,效果良好.术后12个月以上的远期随访发现,移植的毛发生长自然、良好,成活率90%~95%.Ⅰ期移植大量的高密度单株毛囊移植物与传统的多株毛囊移植物相比,可使移植后的毛发生长更加接近于自然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高密度显微外科毛发移植技术,综合移植多种微小型毛胚,治疗脂溢性秃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患者头发生长浓密的枕、颞部头皮作为毛发移植供体,5倍专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毛囊,制成多种微小移植毛胚,以三棱针、微型刀片和卵圆形打孔器在受区打孔,用显微外科移植镊,由前向后顺序将移植毛胚植入受区孔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32例脂溢性秃发,移植毛发的平均成活率为90%,Ⅰ期手术后患者满意度为81%,6例不满意患者行Ⅱ期手术后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12~24个月,毛发生长自然、密集,发质良好无脱落.结论 应用高密度显微毛发移植技术,综合移植多种微小型毛胚,具有手术时间短、植发密度高、覆盖效果好等优点,大部分患者Ⅰ期手术后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高密度显微外科毛发移植技术,综合移植多种微小型毛胚,治疗脂溢性秃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患者头发生长浓密的枕、颞部头皮作为毛发移植供体,5倍专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毛囊,制成多种微小移植毛胚,以三棱针、微型刀片和卵圆形打孔器在受区打孔,用显微外科移植镊,由前向后顺序将移植毛胚植入受区孔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32例脂溢性秃发,移植毛发的平均成活率为90%,Ⅰ期手术后患者满意度为81%,6例不满意患者行Ⅱ期手术后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12~24个月,毛发生长自然、密集,发质良好无脱落.结论 应用高密度显微毛发移植技术,综合移植多种微小型毛胚,具有手术时间短、植发密度高、覆盖效果好等优点,大部分患者Ⅰ期手术后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自体毛发移植治疗脂溢性秃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高密度显微外科毛发移植技术,综合移植多种微小型毛胚,治疗脂溢性秃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患者头发生长浓密的枕、颞部头皮作为毛发移植供体,5倍专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毛囊,制成多种微小移植毛胚,以三棱针、微型刀片和卵圆形打孔器在受区打孔,用显微外科移植镊,由前向后顺序将移植毛胚植入受区孔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32例脂溢性秃发,移植毛发的平均成活率为90%,Ⅰ期手术后患者满意度为81%,6例不满意患者行Ⅱ期手术后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12~24个月,毛发生长自然、密集,发质良好无脱落.结论 应用高密度显微毛发移植技术,综合移植多种微小型毛胚,具有手术时间短、植发密度高、覆盖效果好等优点,大部分患者Ⅰ期手术后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毛囊去皮分离法对毛发移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4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8例接受自体毛发移植手术的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毛囊分离过程中去除皮脂腺开口以上皮肤。术后评估毛囊脱落率、毛囊存活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受区即刻外观良好,患者满意;术后2周,部分移植毛囊毛发脱落;术后3个月毛发脱落率为(45.26±0.99)%,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年,移植毛囊成活率为(96.52±0.11)%,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毛发移植中采用毛囊去皮分离法不影响毛囊的存活率,可防止受区术后出现“鸡皮疙瘩”外观,能够提高术后即刻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应用宝石刀打孔法毛囊移植术治疗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近后发际区条形头皮,在医用放大镜下,分离出单位毛发移植物。运用宝石刀在预先设计的毛发种植区内打孔,再将分离的单位毛发植入孔洞内。结果212例毛发移植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经术后大于6个月时间随访150例,结果为Ⅰ级108例,占72%;Ⅱ级26例,占17.3%;Ⅲ级16例,占10.7%;Ⅳ级无病例。随机抽样150只眉毛,平均成活率达98.2%。结论 宝石刀打孔法毛囊移植术是治疗脱发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并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毛囊单位提取技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秃发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48例患者,秃发面积均大于25 cm2.一期手术行扩张器置入,注入额定容量的200%~ 300%;二期手术在注水完成后8周,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三期手术在皮瓣修复后1年,行瘢痕区单体式毛发移植.结果 经扩张器联合毛发移植后,48例患者瘢痕区毛发生长自然,随访5年,效果满意.三期手术后的毛发形态满意度的VAS评分为(8.2±2.1)分.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毛囊单位提取技术对头部烧伤后瘢痕性秃发修复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毛发移植术是通过手术使毛囊重新分布它并不是毛囊的再生,因此每个毛囊对于脱发患者来说都异常珍贵。本文通过探讨毛发移植手术方式、方法和术后治疗,以提高移植毛囊的成活率。方法:采用毛囊单位提取器于后枕部优势供区提取毛发,在6倍的显微镜下分离成毛囊单位移植物并存储于4℃的生理盐水中,无创性移植于术区,术后对症治疗。结果:对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接诊的90例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患者通过本方法治疗,随访4~18个月,毛发移植成活率达96%,高于一般成活率(90%),术后毛发生长方向自然,外形良好。结论: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可提高移植毛发的成活率,这对于脱发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毛发移植治疗瘢痕性秃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索高密度毛发移植治疗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瘢痕性秃发的新技术。方法 于头颅的后、侧部优势供区内,切取含有完整毛发的条形头皮组织。分割成微小毛发移植物(含4-6根毛发)和显微毛发移植物(含1-3根毛发)。然后,植入头皮瘢痕脱发区内预制的相应孔洞中。结果 1998年4月-2000年2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96例128个瘢痕性秃发区。32例仅需一期手术;64例需行二期手术完成治疗。术后12个月以上的远期随访,恢复快,毛发生长自然、密集,即使在瘢痕区域的受体上移植的毛发常常也能良好地生长,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又一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2.
毛发单元移植行眉毛美容性修复再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应用毛发单元移植技术治疗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眉毛永久性缺损。方法 切取后近发际区域处含有完整毛发毛囊的条形头皮组织,在手术放大镜下,将其分割,制备成毛发单元(每单元含1-3根毛发)即显微毛发移植物。然后,将这些植物按眉的自然走向植入到眉毛脱失区内预制的洞穴中。结果 自1998年4月至2000年2月,共完成了32例48侧眉的美容性再造。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均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经1年以上的临床随访再造眉毛生长良好。即使在瘢痕区域内,成活率也可达到95%,再造的眉形态走向较自然,接近于正常的眉毛。结论 毛发单元移植技术再造的眉毛与其它方式相比,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更加自然,是目前眉毛美容性再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毛发单株移植修复女先天性无阴毛或阴毛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对12例成年女性患者,均采用切取枕后区包含全厚皮肤与完整毛囊的条形头皮组织,在手术放大镜下,将头皮条全部分割成1个个单株毛发备用。用规格为0.9mm×38.0mm的针头穿刺打孔,将单株毛发移植到外阴部以增补稀疏的阴毛和扩大分布面积,每例移植400700个单株毛发,阴毛分布形态多选用倒三角形或菱形,密度为阴阜部阴毛按20株/cm^2植入,然后向外扩散密度逐步减小,最少不低于10株/cm^2。结果随访9个月至2年,植人毛发生长良好,阴毛形态及方向和分布范围均与正常接近一致,效果满意。均1次手术成功无需进行2次加密治疗,枕后供区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用毛发移植术补足阴毛,方法简便,创伤小,外形自然美观,是目前补充阴毛不足或无阴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具打孔法单株毛发移植行眉毛美容性再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继萍  范金财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44-1246,I0007
目的:探索一种单株毛发移植修复眉毛永久性缺损的技术。方法:切取近后发际区域处含有完整毛发毛囊的条形头皮组织,借助于手术放大镜,将之分割,制备成单株毛发移植物待用。然后在预先设计的眉缺失区域内,以医用注射针具制备孔洞。继之,将这些待用之移植物按眉的自然走向植入到眉区预制的孔洞之中。结果:自2005年至2006年6月,共完成了52例89侧眉的美容性再造。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均取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经术后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见:再造的眉毛生长良好,成活率可达到98.5%。再造的眉形态走向较自然,较接近于正常的眉毛。从患者对术后再造眉的形态评价来看,非常满意者占84.6%;满意者占15.4%。结论:针具打孔法单株毛发移植技术手术方法简便快捷,出血少,手术野较清洁,再造的眉毛更加自然优美,是目前眉毛美容性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修复上唇胡须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切取枕后安全区头皮条的方法或利用直径8mm的电动环钻获取毛发移植物,在3倍放大镜下制成单株移植物,并利用21或22G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毛发移植到缺损处以修复形态。结果:植入毛发生长良好,形态满意,移植毛发成活率在95%以上。结论:单株自体毛囊种植修复胡须缺损是一个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goal in hair restoration is natural-appearing results. Improvements in the field of hair transplantation have developed with this goal in mind. The most recent development is the follicular-unit grafting technique, which relies on microscopic dissection to produce grafts, each containing a follicular unit, the natural bundling of 1 to 4 hairs, with a minimum amount of non-hair-bearing surrounding skin. For patients desiring surgical hair restoration, proponents of follicular-unit grafting advocate the technique for its superior results. Detractors point to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 and the need for a staff of trained assistants for the microscopic dissection. What is clear is that this demanding procedure is taking the field of hair restoration the closest ever to its ultimate goal-undetec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The field of hair transplantation has moved beyond the provision of a dense frontal hairline to techniques that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a natural appearance in as few sessions as possible. The concept of the follicular uni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preparation of both the grafts and the recipient sites. We will describe the mathematics of hair restoration and our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length and height of the donor strip for a given number of desired follicular-unit grafts. We will also elucidate our technique for cutting the follicular-unit grafts using microscopes and transillumination. We now use specially designed blades or punches to make shallow slits or slots for recipient sites. Striving for teamwork and efficienc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hair transplantation, and we will describe our coordin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e surge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