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疫情防控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院区心脑血管病医院手术室对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手术患者的管理经验。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将1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改造为接诊中风险小区和管控区域内外的就医人员、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以及封控、管控区域以外的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的应急医院。对手术室内部区域划分,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关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积累了一些应对风险管控区域人员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及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急危重症患者的手术室管理经验,期望能够为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感染防控管理在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从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的布局、人员培训、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及隔离人员管理等方面阐述具体做法。 结果 医务人员和隔离观察人员无一人发生交叉感染,无感染事件发生。 结论 规范化的感染防控管理对于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有效控制传染病在隔离点内传播和交叉感染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疫情期间对集中医学观察点观察对象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医学观察人员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以问卷星形式进行匿名扫码形式,对集中医学观察点272名入境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72例调查对象中有21人(7.7%)存在睡眠障碍,PSQI评分最高分16分,最低分0分,总分为(3.49±2.71)分。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国别的研究对象的PSQI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有无基础疾病影响了研究对象的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集中医学观察不会对人体生物节律产生显著影响,不会额外引起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睡眠质量问题。说明我们所采用的集中医学观察的方式,一方面有效控制了新冠疫情的传播,一方面不会对观察对象造成额外的睡眠障碍,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程利燕  艾莉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9):134-F0003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国各地区及境外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病例。[JP]2020年1月23日阜阳市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截至2月6日24时,阜阳市累计确诊105例。经由阜阳市颍东区区委及区政府2月6日疫情防控会议指示,整体征用我院东院区作为颍东区定点医学观察医院,于2月7日开始筹建医学观察区。  相似文献   

5.
全人护理在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人护理知识在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对226例处于甲型H1N1流感检疫期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进行全面照护。结果所有接受医学观察人员平稳渡过观察期,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综合运用全人护理知识实施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护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3):6-6
一、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随访者感染防控(一)访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时,若情况允许电话或微信视频访视,这时无需个人防护。访视时应当向被访视对象开展咳嗽礼仪和手卫生等健康宣教。(二)实地访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时,常规正确佩戴工作帽、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每班更换,污染、破损时随时更换。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SARS流行期间密切接触者的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分析,为今后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门头沟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京卫疾控字[2003]40号文制定的关于北京市门头沟区SARS密切接触者隔离防护和服务保障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结果:对11户23人进行隔离观察。其中。1户2人因发病送入指定医院观察,21人解除隔离。结论:通过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对预防SARS传播。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各部门责任分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保障生活用品供应是顺利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地区,对于原则上需集中医学观察14天的非“四类”人员(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发热症状者、密切接触者以外的人员),可自愿选择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判定标准者,可提前离开集中医学观察点。一、采样和检测程序,医学观察第三天采集鼻咽拭子标本;第五天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和血清标本,并在24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广州市内公共场所及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新冠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核酸检测方法,对广州市内公用设施、交通工具、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等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共选择121个采样点采集不同对象标本2 233份,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4份,检出率为0.18%。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均来自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高频手部接触部位与空调风口。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广州市内公共场所、社区环境物体表面未出现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情况,只在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场所存在新冠病毒污染。  相似文献   

10.
757名飞行人员疗养期间体能训练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军飞行人员疗养期间体能训练情况,提出疗养期间体能锻炼的指导性意见。方法通过组织体能训练及专项体能测试,对飞行人员疗养期间参加体能训练情况及体能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疗养飞行人员体能测试结果均达到合格标准,26~45岁年龄段的飞行人员在上肢力量(单杠引体向上)、下肢力量(负重50kg杠铃深蹲起立)、腰腹部力量(1min仰卧起坐)、前庭功能(1min旋梯)和身体的整体素质(全身运动五项)等全部五项测试项目中的表现明显优于21~25岁年龄段和46~50岁年龄段的表现。结论飞行人员整体体能状况较好。但应加强年轻飞行人员体能训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隔离 ,又称“隔离治疗”。严格意义上的隔离 ,系指将传染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 ,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 ,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留验 ,又称“医学观察” ,系指在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内 ,将密切接触者收留在指定的场所 ,进行诊查和检验。就地检验 ,系指在卫生检疫机关指定的期间 ,到就近的卫生检疫机关或者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去接受诊察和检验 ;或者卫生检疫机关、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到该人员的居留地 ,对其进行诊察和检验。实践中 ,“就地检验”经常与“留验”、“医学观察”混用。根据卫生部于 2 0 0 3年 5月 3日下发的经修改后的《传染性非典…  相似文献   

12.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99-99
5分类处理原则①密切接触人群:a.收至指定地点进行7d医学观察。b.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b.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75mg,1次/d,共7d)。c.观察期间未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症状,观察期满解除隔离。d.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症状,按照疑诊以上级别病例对待。  相似文献   

13.
调查和分析2269例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并进行详细分析。逐月统计飞行员疗养期间的发病率,并对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患病比例以内科疾病最高;按年龄,上呼吸道感染以40~49岁最高,屈光不正和腰腿痛以≥50岁最高;按入院旅途时间,急性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大于24h最高;按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以冬季最高,皮肤病均以秋季最高,慢性胃炎春季最高,急性胃肠炎夏季最高。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入院旅途时间、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3日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2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疫情期间的防控准备、具体病房管理及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经相关检查及积极治疗,最终33例患者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置于隔离病房继续接受治疗;157例患者出院继续接受居家医学观察14 d;23例患者转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院普通专科病房继续接受治疗,213例患者疑似病房住院时间为1~13 d。患者住院期间,实现工作人员"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舰艇人员疗养期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抽取了1218名舰艇人员进行了测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国内不同群体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舰艇人员症状因子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全国同年龄组常模,与军人比较也低于军人组常模和新兵常模。结论:舰艇人员群体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建立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防输入扩散的风险评估方法。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集中隔离场所防疫情输入扩散风险的评估指标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风险矩阵原理建立风险分级评估模型,对中山市12间隔离场所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新冠肺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防输入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可能性和严重性2个维度,建立5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并提出了集中医学观察场所防输入扩散的风险分级评估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估12间隔离场所防输入扩散的风险度,其中包括高风险2间、中等风险3间、一般风险3间和低风险4间。结论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防疫情输入风险评估指标易于测量,逻辑关联性强,建立的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03年5月20日,我院共对28人进行了隔离观察,隔离期21天,期满所有人员均未感染非典。现将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的不同心理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精神科过渡性医学观察病房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2月—6月精神科过渡性医学观察病房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心理健康状况测量量表(Kessler10,K1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医用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过渡性医学观察病房的住院患者K10总分为(22.19±1.85),25%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K10低分人群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显著高于常模;78.57%的患者焦虑得分在10分以上。82.14%的患者抑郁得分在10分以上,K10低分人群焦虑及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过渡性医学观察病房的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医院及社会应关注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释放内心压力,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员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试点。本文主要探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同时结合两制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成年人不同年龄、职业以及男、女人群的体质量健康水平。方法:以广东省参加2000年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的4个不同区域,包括农业、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3个组别20-59岁8个年龄段(每5岁为1个年龄段)的31109名男女成年人的原始测量数据为样本。依靠身高和体质量派生出的判断体质量健康状况的人体质量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并与中国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统计数据中相应组别、年龄段的成年人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1109人数据完整,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广东省男、女8个年龄段(20~59岁)样本平均数均低于全国男、女成年人各年龄段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49岁的增长速度较快,到50岁开始培长速度减慢,55岁后停止增长并有所下降。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平均数均在国际通用的人体质量指数正常值20~25kg/m^2范围内。②广东省男子成年人农村、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体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别。农村从业者的人体质量指数20~30岁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与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差距差异无显著性,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5岁开始增长趋于平稳,并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55岁后下降速度加快,明显低于与其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广东省女子农村从业者的人体质量指数20-30岁期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增长速度大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城市体力组和城市非体力组的人体质量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城市体力组40岁后增长趋于平稳,城市非体力组50~54岁达到最高水平(23.95&;#177;2.98)kg/m^2。在55岁左右开始下降并与城市体力组交叉,两组间差异没有非常显著性。④广东省城乡成年人所测的广东省男女城乡3个组别(农村、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样本平均数均低于全国男女城乡相应组别的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依身高和体质量派生的体质量指数作为判断体质量健康的指标,总体均数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49岁的增长速度较快,到50岁开始增长速度减慢,55岁后停止增长并有所下降。广东省城乡成年人的人体质量指数平均数均在国际通用的人体质量指数正常值(20-25)kg/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