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恶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检测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前内镜活检标本及20例正常消化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同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00例消化道恶性肿活检标本有87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87%,其中食道癌端粒酶阳性率86.1%(31/36),胃癌为85.4%(35/41),大肠癌为91.3%(21/23);20例正常消化道组织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研究表明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推测可能是一个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本文就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原理,端粒酶的提取方法,TRAP扩增技术,四种结果分析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与半定量测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AP—银染法,检测了临床外科切除肝癌组织15例,端粒酶阳性率为86.6%(13/15);邻近肝组织15例,2例阳性(2/15);5例肺癌肺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肺癌5例,阳性4例,肺炎7例均为阴性;肿瘤细胞株2例则为阳性。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在极少量脱落细胞中检测端粒酶活性也同样得到较满意的结果,提示我们的实验方法敏感、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粒酶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序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5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其中31例肺癌、19例肺结核、15例其它良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结果:3组患者中,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77%、26%、4%。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法及TRAP-PCR-ELISA定量法对50例溢乳进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 50例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高达78%(39/50),随着年龄的增大,端粒酶阳性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同期送检的细胞病理诊断则无1例找到癌细胞。结论 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随着疾病的发展,端粒酶阳性患者易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RAP-PCR银染定性法及TRAP-PCR-ELISA定量法对50例溢乳进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50例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高达78%(39/50),随着年龄的增大,端粒酶阳性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同期送检的细胞病理诊断则无1例找到癌细胞。结论溢乳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随着疾病的发展,端粒酶阳性患者易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是否大于端粒酶阴性患者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检测人端粒酶方法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Kim法处理组织与胸腹水细胞及扩增端粒酶产物,引物TS含量生物素,扩增产物与包被有亲和素的微孔板结合,并含荧光素特异探针杂交,酶标记抗荧光素抗体与之结合而呈色。结果 该方法NaOH的最佳变性浓度为0.6mol/L,最佳杂交时间为1小时,批内变异系数(CV)为9.6%。在94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与恶性胸腹水  相似文献   

8.
PCR-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telomerase)定位于染色体端粒(区)的核酸蛋白复合体中。端粒酶以复合体中的RNA为模板,在端粒DNA的3末端,以逆转录方式延伸,从而修复DNA末端因复制问题所致的缺损。避免了染色体末端间的融合。是染色体保持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1]。1994年,自Kim等报道了端粒重复片断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2]以来,国外报道骤增,国内近年也有多篇文献综述[3]及研究报道[4,5]。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TRAP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TRAP-银染色法和(或)PR-ELISA技术进行端粒酶活性研究。1997-1999年对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宫颈癌、鼻窦部浆细胞肉瘤、恶性甲状腺瘤、精原细胞癌、阴茎癌等22种肿瘤共115份肿瘤组织标本检测,端粒酶阳性率为80%(92/115),同时检测这些肿瘤的临近正常组织共96份,端粒酶阳性率为5.2%(5/96);34份子宫平滑肌瘤和8份非肿瘤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7.1%(3/42),它们的临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2.4%(1/42);肿瘤细胞克隆株3例均为阳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细胞(P<0.01);1999-2000年对胃癌组织进行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因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增高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对试图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来达到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DNA合成酶。检测端粒酶不但是进一步研究的手段,而且有潜在的诊断及预后意义。目前检测端粒酶活性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最早建立的端粒重复序列延伸法,二是与PCR结合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及其改良方法。TR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敏感,可大量检测,所需标本量少。但因标本中存在抑制Taq酶等素影响,易出假阴性结果。近年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RT-PCR方法对26例干扰素治疗前丙肝患者血清HCV-RNA进行检测,并对14例血清HCV-RNA阴性的标本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进行检测,发现26例血清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26.9%,而14例血清HCV-RNA阴性标本,其PBMC中HCV-RNA有3例阳性,阳性率为21.1%。因此,PBMC中HCV-RNA是丙肝病毒血症的又一个诊断指标,是否可作为干扰素疗效判断的  相似文献   

1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其生物学功能是防止染色体降解,末端融合,非正常重组和染色体缺失。端粒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酸蛋白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的(TTAGGG)n序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端粒、端粒酶与细胞的分裂、衰老及恶变有关[1,2]。为了研究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本研究建立了银染端粒重复片断扩增法(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一、材料和方法1细胞系及穿刺细胞标本: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7721、K562细胞株由全军肿瘤中…  相似文献   

13.
荧光定量PCR与RT-PCR技术检测HCV-RNA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与RT-PCR(定性)检测不同检材中的HCV-RNA,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V-RNA水平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及RT-PCR(定性)技术同时检测了7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尿液标本中HCV-RNA。结果 血清、淋巴细胞,尿液标本中HCV-RNA的荧光定量PCR检出率(46.38%,80.00%),分别高于相应标本中HCV-RNA的RT-P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的端粒酶活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eation Protocol,TRAP?检测了30例中27例新鲜冰冻乳腺癌标本,以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结果 在新鲜服癌标本30例中27例阳性,阳性率90%,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阳性率100%;30例癌  相似文献   

15.
用PCR-SSCP对3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膀胱肿瘤标本进行研究。结果:PCR-SSCP方法检测出P53基因突变10例,Ⅰ级1例,Ⅱ组4例,Ⅲ组5例,符合病理诊断及随访资料,P53基因未突变组与突变组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生存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细胞免疫及TNF-α,sIL-2R在其中所起作用,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对76例慢性乙肝患者及27例健康献血员,以^3H-TdR掺入法检测PBMC对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及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sIL-2R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对HBsAg增殖反应阳性者,PHA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HBsAg增殖反应阴性者(P〈0.01),NK细胞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 ELI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银染法检测了正常组织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 对象选择 初发未治AML患者 32例 ,按国内诊断标准[1]确诊 ,其中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16~ 6 7岁 ,中位年龄 32 .9岁。M0 1例 ,M14例 ,M2 12例 (M2a10例 ,M2b2例 ) ,M3a4例 ,M4 3例 ,M58例 (M5a1例 ,M5b7例 )。M3 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 40~6 0mg/d治疗至完全缓解 (CR) ,获CR后用HA…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颅脑肿瘤注入Gd-DTPA(磁显葡胺)以区别瘤体与水肿,鉴别肿瘤良、恶性及囊壁,显示脑转移瘤和子瘤灶,达到临床诊断目的;资料和方法:72例颅脑肿瘤,其中脑内肿瘤48例,脑外肿瘤24例。均用ASM-015P永磁型MRI扫描机,采用头线圈,SE序列:T1加权像TR=500ms,TE=30ms,T2加权像TR=2000-3000ms,TE=100-120ms,,层厚5-10mm,方位行横、冠、矢状位,增强扫描为:静脉缓慢注入Gd-DTPA(磁显葡胺)按01-02ml/kg体重,注药后5、10、25、35min作相应方位T1加权像扫描;结果:1脑内肿瘤48例,胶质瘤33例,明显及部分强化25例,不强化8例,脑转移15例均强化共39个瘤灶(其中新发现8个);(2)脑外肿瘤24例,脑膜瘤14例,垂体瘤6例,听神经瘤3例上述均强化,硬膜外表皮样囊肿1例不强化;结论:颅脑肿瘤通过静脉注入Gd-DTPA(磁显葡胺)可以明确瘤灶与水肿及发现T2加权像上被水肿掩盖的子灶,达到临床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9.
放免法测定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开搏通治疗前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呼吸困难疲劳指数。总外周阻力及心指数。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浆AVP及β-EP分别较正常人增高1.1及1.2倍,治疗后两者均明显降低,AVP降低更明显,接近正常人含量。治疗前、后AVP与β-E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3及0.349,P均<0.05),AVP及β-EP与临床指标均有良好相关。提示CHF者血浆AVP及β-EP含量增高,并与CHF疾病严重程度相平行,开搏通对CHF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改善β-EP及AVP分泌及其相互关系介导。  相似文献   

2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两者对调节纤溶系统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青年对照组、中老年对照组、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共150例人血浆t-PA、PAI活性测定及对比观察发现:t-PA、PAI活性随年龄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t-PA随年龄升高而下降,PAI则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各对照组与冠心病及AMI组相比,冠心病与A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证明,血浆t-PA、PAI活性测定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之一对该类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