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学  要跟东 《河北医药》2013,(18):2738-2740
目的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麻醉,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右美托咪啶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组( Y组,30例)、丙泊酚+瑞芬太尼常规麻醉对照组( D组,30例)。分别于入室后(T0)、诱导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分钟(T2)、切皮5 min后(T3)采集BIS、MAP、HR的数值;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糖、皮质醇;使用酶标仪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值。结果 Y组麻醉诱导后四个时点血压、心率以及血糖、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Y组T1、T2、T3时BIS值均显著降低( P<0.05);T1、T2和T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Y组T2、T3时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升高( P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神经外科手术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谱的影响。方法将62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行全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对照组泵入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泵入右旋美托咪啶。记录两组基础(T0)、全麻诱导后5min(T1)、插管后1min(T2)、3min(T3)及5min(T4)各时点血压、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观察组T2及T3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时点BI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时点两组BIS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使用右旋美托咪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显著降低BIS值。  相似文献   

3.
张丽  刘宏伟  于泳浩 《天津医药》2012,40(8):833-83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清醒局部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AFOI)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拟行口腔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10 min静脉泵注完毕,局部浸润麻醉下行AFOI.记录入室(T1)、辅助药物泵注结束即刻(T2)和插管成功即刻(T3)3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2组的插管时间、插管耐受度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啶组T3时点的HR、SBP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2、T3时点的BIS低于芬太尼组,Ramsay评分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需处理的HR、BP、SpO2下降.右美托咪啶组的插管耐受度和术后满意度均优于芬太尼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清醒状态下AFOI,具有镇静效果好、呼吸无抑制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有高血压病史需行全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右美托咪啶组(n=20),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第1、3、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第1、3、5min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第1、3、5min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轻度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同时刻相比,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很好地抑制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15)。D组泵入右美托咪定,C组泵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30min(T0)、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关胸时(T3)、术毕(T4)、术后6h(T5)、术后24h(T6)的MBP、HR、BIS值,采血检测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结果 D组T1MBP较C组低(P<0.05),T1-T4HR较C组低(P<0.05)。D组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均低于C组(P<0.05),D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T1-T5时点较C组低(P<0.05)。D组S100β蛋白在T2-T6时点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静脉泵入;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静脉泵入。取患者入室(T0)、输注完盐酸右美托咪定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即刻(T1)、气腹后5 min(T2)、拔除喉罩即刻(T3)各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T0、T2时点血糖值,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从手术结束到拔除喉罩)。结果 D组患者与C组对比,心率(HR)在T1、T2、T3时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心率下降明显。D组患者与C组比较,平均动脉压(MAP)在T2和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D组患者血压较C组明显平稳。血糖值T2时点C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术后拔除喉罩时间少于C组。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缩短拔除喉罩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组,B组和C组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和1.0μg/kg组,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60时间、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时间、手术和麻醉时间、入睡前实施肺活量次数和整个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麻醉后插管前(T1)血压、心率和BIS明显下降(P<0.05),围插管期(T2)A组血压较诱导前插管前增高(P<0.05);与A组相比,围诱导期(T1和T2)B组和C组血压、心率和BIS值较低(P<0.05),围拔管期(T3)B组和C组血压和心率较诱导前增加较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BIS值小于或等于60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短(P<0.05),以C组缩短明显;B组和C组吸入过程中N次肺活量较A组少。结论:右旋美托咪啶0.5、1.0μg/kg均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缩短诱导时间;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的作用更理想,但要注意防止围麻醉期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及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组)、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2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按同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之后以0.15μg/(kg·h)速率持续泵注至术毕前30 min;P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在注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气腹后(T5)、术毕停药即刻(T6)、拔管后即刻(T7)和拔管后3 min(T8)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C组T3、T5、T7时点SBP,T5、T7时点DBP及T1~T7时点HR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3、T5时点SBP及T1~T7时点HR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T5、T7时点SBP,T7时点DBP均高于T0时点,T2和T4~T6时点HR均低于T0时点,T7时点HR高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2~T6时点HR均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6时点HR均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瑞芬太尼用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低剂量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轻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管插管、气腹和术后拔管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能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DEX)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嘧啶0.4μg/kg,静脉泵注,15 min内完成;对照组(C组),诱导前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麻醉方法两组相同。分别记录泵注DEX或生理盐水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6个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 D组T1时点各指标较C组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T2、T3和T4时点各指标均有上升趋势,上升幅度C组较D组明显(P<0.05),T5时点两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有效减少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安全性及适宜的镇静剂量。方法: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0~55岁,体重50~75 kg,手术时间1~2.5 h之间。麻醉诱导与维持均按公斤体重给予相同药物,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啶0.2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啶0.4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组(D3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5 min(T2)、30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T5)、出室时(T6)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意识状态评分(OAAS评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全麻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评分)情况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组心率、血压较给药前有所下降(P<0.05),在T2、T4、T5、T6时点,D2、D3组血压、心率低于其余两组(P<0.05);NS、D1组RS高于D2组、D3组(P<0.05);D3组OAAS和BIS低于其他各组(P<0.05);D3组发生再入睡和心动过缓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4μg/kg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镇静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采用双盲、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啶0.5μg.kg-1组(D1组)、1μg.kg-1组(D2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1,D2组右美托咪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μg.mL-1的浓度,手术结束前30 min用微量输液泵10 min静脉注射完毕。C组持续输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患者麻醉前(T0)、苏醒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几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BIS数值,并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C组血压、心率在苏醒时、拔管即刻、拔管后均较术前和D1,D2组明显升高(P<0.05)。D1,D2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OAA/S评分明显减低(P<0.05)。与C组,D1组比较,D2组BIS值、OAA/S评分明显减低(P<0.05)。3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胸科手术患者拔管时的应激反应,降低苏醒期躁动不安发生率,0.5μg.kg-1组即可起到良好的术后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用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B组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气腹后10 min(T4)、气管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 h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T4时A组MAP低于B组(P<0.05),T2时A组HR低于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睁眼时间延长(P<0.05),术中高血压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6 h内曲马多使用率减少(P<0.05),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应激反应,苏醒期镇痛效果良好,不影响麻醉恢复,并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诱导插管的患者安全性情况。方法:择期头颈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四组: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依托咪酯组(C组)、丙泊酚组(D组),每组20例。记录四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开始1min(T1)、输注右美托咪定10min(T2)、麻醉诱导后3min为(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min(T5)、插管后3min(T6)、插管后10rain(T7)的SBP、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记录T0、T2两个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值、Ramsay评分。结果: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A、B组HR下降,并低于C、D组(P〈0.01),但对血压并未产生影响(P〉0.05);T3时点跟T0时点比较,A、B、C三组SBP下降(P〈0.01),A、C组DBP下降(P〈0.01),B组DBP下降(P〈0.05),T4时点A组SBP高于B组(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T5、T6、T7时点A、B两组血压、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SpO2值T2时点低于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A、B两组高于C组(P〈0.05)。A、B组BIS值T2时点低于T0(P〈0.01),T3~T7时点三组均低于T0(P〈0.01),T5时点C、D组BIS值高于A、B组(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保留较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更好的循环调节功能,其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效能和丙泊酚相似。  相似文献   

14.
李红  王东明  张小宝 《天津医药》2012,40(12):1243-124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双腔支气管内插管诱发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或食管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5)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15),在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泵注时间为15min,C组静脉泵注与D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3、5、10min(T3~T6)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D组HR在T1~T6时点、SBP在T2~T5时点、DBP在T2~T6时点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泵注能够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对妊娠心脏病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通过全麻对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诱导进行麻醉,实验组即右美托咪啶组是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啶.试验中需要记录行麻醉诱导前、后和气管插管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妊娠心脏病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右美托咪啶组在给予右美托咪啶后各时点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的抑制妊娠心脏病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中由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术中气管插管所较容易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维持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进行心导管术的1~11岁儿童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组(DS组)41例和七氟烷组(S组)43例。所有患儿均于入室后,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1。DS组静脉泵持续10 min输入复合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1,术中再予维持量2μg·kg-1·h-1,S组用0.9%氯化钠代替。2组术中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通过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使BIS值维持在55~65之间。记录2组患儿入室时(T0)、喉罩置入即刻(T1)、喉罩置入后20 min(T2)、喉罩拔除即刻(T3)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BIS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镇静药使用情况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T1~T3各时点的DS组心率明显低于S组(P<0.01)。T2、T3时点,DS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明显低于S组(P<0.01)。DS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1)。初醒时点,DS组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1)。术后,DS组躁动需加镇静药例数(12例)明显少于S组(3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优化小儿心导管术的麻醉维持和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预先给药对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冠脉搭桥术后行二次开胸手术的全麻患者13例,其中应用右美托咪啶7例( D组)和未应用右美托咪啶6例( C组)。 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右美托咪啶泵注结束(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HR、MBP、SpO2值,测定各时点的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2时间点的HR降低, T3、T4时间点的HR、BM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T0时间点比较,C组HR、BMP在T2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HR、BMP在T1~T4时间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T2时间点比较,C组HR、BMP在T3、T4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较低( P <0.05)。与T0比较,C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升高( P <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右美托咪啶预先给药可减少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心血管反应少,可安全用于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耳鼻喉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F2组、F4组、DF2组.连续监测心率、动脉血压、脉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记录给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溶液之前(T0)、麻醉诱导前即刻(T1)、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后2 min时(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并于T0、T1、T3、T4时抽取静脉血,测量血糖值(BG).结果 在F2和F4组内,SBP、DBP、HR、BIS在T2时与T1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SBP、DBP、HR、BIS在T4时与T3时比较,显著升高(P<0.05);血糖在T4时与T2时比较,显著升高(P<0.05).在DF2组内,SBP、HR、BIS在T1时与T0时比较,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5);SBP、BIS在T2时与T1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DF2组比较,F2组T1时刻HR、BIS较高(P<0.05),T2、T3时刻SBP较低(P<0.05),T4时刻SBP、DBP、HR、BIS较高(P<0.05);F4组T1时刻HR、BIS较高(P<0.05),T2、T3时刻SBP、DBP较低(P<0.05);F2组和F4组在T1、T3、T4时刻血糖较低(P<0.05).与DF2组比较,F2组和F4组麻醉诱导引起的SBP、DBP、HR下降幅度较大(P<0.05),F2与F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F2组比较,F2组气管插管导致的SBP、DBP、HR升高幅度较大(P<0.05);F4组SBP、DBP升高幅度较大(P<0.05);与F2组比较,F4组SBP、DBP、HR升高幅度较小(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维持七氟醚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抑制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反应,使诱导插管过程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右美托咪定还可降低BIS值,产生明显镇静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意识消失时D2组、D3组、D4组患者ECC及剂量较D1组、C组均显著降低,且D3、D4组显著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D1、D4组患者,且D2组显著低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不仅可以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须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抑制双腔支气管内插管诱发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或食道手术的患者30例,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50-80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5)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n=15),在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时间为15min,C组静脉泵注与D组等容量、等时间的生理盐水。分别于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3、5、10min(T3-T6)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D组HR在T1时点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HR、SBP及DBP在T2-T5时点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HR、SBP及DBP在T6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μg/kg的右美托咪啶麻醉前泵注能够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