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基本建设投资普遍存在着超预算的现象,究其原因,在客观上诸如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施工取费标准调整等,但主观上管理不善也是导致超预算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粗糙,漏项较多;二是在现阶段,卫生事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还是以财政投入为主,有的单位为了上项目,在没有足够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将其预算编得较低;三是在施工管理方面,建设单位抓施工管理不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基本建设管理:一、加强工程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首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部队医院为部队官兵健康体检(管理)工作的做法与体会。方法:利用今年我中心新开创的军人健康管理专区和引进的新型设备,建立起环境优雅、设备先进、服务优质的具有部队医院特色的健康体检(管理)中心。结果:通过创新为兵服务健康体检(管理)工作,提高部队医院为兵服务体检工作质量,开创新形势下为兵服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优化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方法:借鉴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运用本量利等分析方法。结果:改进了医院的预算管理目标;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运用更加科学的预算方法;考虑了劳动分工、协调机制等问题,进一步改进了预算管理模式。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和应用,使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自1996年起实施改革并形成制度.逐步发展至今已近10年。在几年的执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总额预算、按月预付、分类缓付、通报公示、年终清算”为特点的医保支付费用预算管理和结算模式。主要体现在每月按月度指标预付.超预算部分全部预留.年终进行考核分担清算。通过预留、缓付、考核、分担等多种政策和手段.形成对超指标经费的扣减.同时加重对不合理医疗开支的督察和处罚力度.从而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医改形势和部队医院面临医疗市场的变化,笔者认为部队医院必须从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开展全成本核算、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财务监管等方面抓好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基于医院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医院经济运行成本。方法:借鉴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结合信息化理论进行建设和实施。结果:改进了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医院的经济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建设和应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使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更加快捷、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7.
卫生系统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一般是指除医疗机构和在经济上有自立能力的眼务性机构以外的卫生单位,包括医学院校、科研、防疫和卫生执法以及健康教育等机构,其经济特征是:由各级财政承担经费开支,以加强国家卫生事业的基础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全额卫生单位与医院一样,有必要探讨经济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笔者结合所属全额卫生单位业务和经济情况,提出旨在强化经济管理的若干建议,供参考。1.改革经费投入机制从理论上讲,全额预算管理的卫生单位应由财政承担其全部费用开支(包括经常性支出和大修大购经费),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控制医疗费用为目标的公立医院规范化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推行规范化管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行信息化监管等方法加强医疗费用控制管理。结果:医疗费用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平均住院日缩短明显。结论:规范化管理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有显著作用,明确主体责任、全面预算执行到位、建立快速反馈信息系统、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控费指标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善护理人力配置,降低护理人员离职率,提高在职护理员工满意度,为部队医院提升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该院304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现状,通过统计学处理和因子分析研究其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结果:该院护理人员离职意愿较高(离职意愿处于较高以上等级占72%),满意度较低(满意度处于不满意等级为33.3%),满意度中工资福利、管理和工作被认可三个影响因子与离职意愿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工作社会认可度,以提高部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站是一个全额管理的预算单位,每年开支经费约在150万元左右。在没有实行“预算包干”时,经费开支年年超支。1977~1979年三年实际支出数较预算批准数超支达198,351元。从1980年起实行了“经费预算包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医院物流管理及支出控制问题,以天津市北辰医院为样本进行研究,提出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物流系统建设之中。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库房外延,降低医院物流运营成本:依托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支出预算管理、“收入成本比”分析等,将医院支出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有效控制医院支出增长,以达到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算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的最大、可行规模,为落实"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等医改目标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利用2010-2016年河南省卫生财务年报数据,采用模糊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医院人员支出预算最大化模型,测算获得人员支出预算规模的更优决策。结果:提出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安排可行域;构建整体优化的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最大化测算模型;测得2016年河南省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的最大、可行规模为333.76亿元,较实际规模增加38.04亿元,占业务支出的比重提升3.79个百分点。结论:利用模型可获得基于实际,体现政策要求和发展目标,兼顾合理支出结构的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最大、可行规模。  相似文献   

13.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公立医院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对此,应重构公立医院预算管控系统,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全面提升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医院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科研机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益。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某综合医院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模块进行分析,总结了科研项目预算系统在医院的应用价值。结果医院科研项目预算系统可以从项目档案、项目控制方案、项目预算额度等维度对项目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需要更加细致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设计。总体思路是由财务代编全部收支预算转变为财务统筹、责任部门部分代编预算的模式,同时考虑财政预算与医院单体预算的衔接问题,以成本为依托对预算事项进行基于财务报表的责任预算项目拆分,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下达基于预算报表的预算责任项目,并通过制定预算外支出及预算调整流程、定期反馈和分析机制等,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应控制工程成本,做好工程概、预算管理,工程完工后,尽快办理工程结算、竣工财务决算,提供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结合同济医院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践,探讨了内部控制、概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工程结算、财务决算和预算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公立医院是部门预算的组成单位,必须管好、用好预算拨款。以同济医院为例,探讨了如何合理、细致、准确、完整地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预算执行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财政补助收支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额预付实施前后北京市二三级医院运行状况的变化,探讨总额预付对不同级别的医院影响的差异,从而评价总额预付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使用"北京市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汇编"2007—2014年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有效控制了二三级医院的药占比且对三级医院的次均费用控制效果优于二级医院,但是难以控制三级医院的服务量;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总额预付能控制二级医院的业务收入,但是对三级医院业务收入没有影响。结论:总额预付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难以控制三级医院院均业务收入,应该切实推行分级诊疗并精细化测算总额预付基金数额。  相似文献   

19.
医院感染对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对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找出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2006年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未发生者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效防范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能够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Until 1972 the hospital care sector in Germany was financed through a monistic system. Costs for the hospital sector constituted the largest portion of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in the German social sickness insurance system. Thus, in 1972, a dualistic financ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Central to this system was coverage of basic hospital costs. In 1985, the Hospital per Diem Regulation still in place today was introduced. Financing in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a prospectively calculated budget within which hospitals are constrained to operate in a given year. The calculations are based on presumed basic hospital costs and the per diem care volume for the coming year. The most important basis for payment became the “care per diem” rate. Additional control mechanisms for expenditures, such as special per diem care rates and remuneration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financial gains and losses for the hospital through failure of adherence to the precalculated budget, were introduced. It is shown her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uch an incentive structure with the economic control mechanisms described has a high probability of increasing costs in the hospital care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