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我科收治乳腺癌股静脉穿刺置管化疗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4岁。2007—11右乳腺肿物穿刺确诊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A期T2N0M0),为行新辅助化疗入院,入院后(2007—12—07)采用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右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后行2周期NP(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008—01—07患者出现右下肢不适,当时无明显肿胀,患者未在意,此后右下肢麻木较前加重。2008—01—18洗脚时发现右踝部以上较左侧肿胀,报告医生。血管外科医师会诊,查体:右下肢肿胀明显,右腹股沟可见深静脉留置导管,右下肢皮肤张力高、皮色正常、无浅静脉曲张、胫前指凹性水肿、无触压痛,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下肢血管超声:右下肢股静脉血栓。遂转血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留置PICC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经临床评估需行PICC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42例,于肘横线以上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4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穿刺1.3次,其中1次穿刺成功26例,2次穿刺成10例,3次穿刺成功6例。穿刺时间(30±20)min。穿刺并发症:青紫3例,血肿1例。穿刺的血管:贵要静脉31例,头静脉9例,肱静脉2例。结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女,24岁。因右乳腺肿物于2010-06-10入院,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体型偏瘦,选用左腕部头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突感电击样疼痛,向拇指、食指处放射,穿刺失败。另行右腕部头静脉穿刺成功。手术后患者左腕部穿刺部位无红肿,压痛,虎口区、食指、中指麻木。经医生检查后,诊断医源性桡神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er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艾滋病(AIDS)患者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营养状况极差,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和应用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但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管状况差,反复浅静脉穿刺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大大增加医护人员职业性HIV感染的风险。为此,我院于2007年5月开始将PICC导管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护理对策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技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7月拟行外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不同分为传统组(通过肉眼选择血管和穿刺点)和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导管穿刺)。比较2组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疼痛情况、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置管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χ^2=5.881,P=0.015;χ^2=14.011,P<0.001),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Z=417.510,P<0.001;Z=398.720,P<0.001)。2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Z=183.530,P=0.980;χ^2<0.001,P=0.992)。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操作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d至1年)。笔者总结了本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63例,用于需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等患者。  相似文献   

7.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本科室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108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输液可保护血管,减少多次穿刺带来的局部疼痛。本组患者出现局部感染4例,导管堵塞3例,静脉炎1例,导管脱出2例。未出现血气胸、静脉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置管术前、术后合理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安全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插管注意事项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开放的最佳方法。方法:经肘部静脉(贵要、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使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以保持静脉开放。结果:经不同肘部静脉插管行新生儿PICC术69例次,其中36例次(52.17%)置入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33例次(47.83%)为异位静脉(P<0.05),经导管处理后,其导管顶端均设置于上腔静脉内。无一例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合并症。结论:PICC是新生儿保持静脉开放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将药物直接输注在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血管,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患者的痛苦,可取代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的输液功能。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使其尖端位于腔静脉内的导管,可以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既可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能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率高达20%[1]。肥胖、水肿、慢性疾病、低血容量、药物、血管畸形[2]、长期卧床、儿童患者[3]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如何提高外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长期以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外周静脉穿刺中。超声对组织和血流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及其周围组织情况,有助于血管定位或者引导穿刺。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4]。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高等级医用硅胶制成的柔软、有弹性的导管。由专业护士或医生自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沿静脉系统到达上腔静脉,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目前常用的肿瘤化疗通路,虽然有效地减少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肿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但有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风险,而且对血管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频繁更换敷贴及冲管,给患者造成不便。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恶性肿瘤患者的血管免受化疗液体的刺激,减少患者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此类患者中进行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比较差,或是已经做过放疗、化疗后,血管已经受损,这就造成护士难以保证穿刺成功,而PICC管较其他输液产品昂贵,打开包装后一旦穿刺不成功,就无法再次使用。我科自2008年2月以来,对没有把握1次穿刺成功的患者行先穿刺,后打开包装的操作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时医护合作在预防导管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132例,置管前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并做标识。医生常规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成功后,护士轻转患者头部至右侧,按压颈内静脉至血管闭合后,医生送导丝、导管置入后,再次超声探查导管有无异位。结果5例穿刺失败改颈内静脉置管,1例B超显示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予重新调整,所有126例经胸片验证,均未显示导管异位。结论医护合作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异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路”。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针对新生儿、人住ICU及进行化疗的患儿。我科2001年7月-2005年6月共对83例新生儿进行PICC穿刺术,选择的置管部位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发现不同部位行PICC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异位及意外拔管情况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蓉 《全科护理》2014,(11):1051-1051
在临床工作中,特别在重症监护室(ICU)经常会遇到反复发热不适合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病人,而这些病人因肠内营养没有或无法建立从外周输入静脉高营养,常常需要更换外周静脉通路,可以使用的外周血管越来越少。同时可能还有水肿、肥胖等因素导致外周静脉通道很难建立。在临床中发现此类病人用动脉置管针代替普通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每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约1600例,其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规置管术约占15%,置管成功率98.5%。因多疗程化疗或者长期使用化疗药、高渗药和高黏度药物以及其他慢性疾病造成的外周静脉损伤,致使少部分患者PICC置管困难。对此,我院试着在近1年中对31例患者行右侧低位中央进路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取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00例高龄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医院感染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并与直接肉眼观察穿刺置入法作平行比较。结果采用肉眼观察穿刺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70例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1.43%,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为1.43%。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静脉导管的30例患者,没有发生静脉炎、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结论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有效预防静脉导管相关医院感染,且操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