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鉴别优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36例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结果 36例患者中,14例病灶在大脑凸面,11例位于大脑镰,7例在矢状窦,4例位于前中颅窝底。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4例径线为3.2 cm,其余32例平均径线均超过5.0 cm。结论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中,定位诊断为关键,MRI在肿瘤硬膜及静脉窦侵犯、血供情况、动脉包裹情况、肿瘤生物学行为等方面的诊断更有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特征不典型时可结合磁共振静脉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并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恶性脑膜瘤17例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7例恶性脑膜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恶性脑膜瘤多形态不规则,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脑膜尾征多粗短而不规则。增强扫描大多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恶性脑膜瘤影像学认识水平,分析了45例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4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的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脑膜瘤占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是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像学具有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明显的瘤周水肿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结论头部CT与MRI检查是恶性脑膜瘤术前诊断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脑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CT及临床资料,10例均行脑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10例患者的CT图像、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结果:10例脑膜瘤中,位于额部2例,颞顶部3例,枕部3例,小脑幕1例,桥小脑角区1例;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2.1~6.3cm,平均直径4.2cm;CT平扫均呈稍高或高密度,有5例脑膜瘤呈完全钙化型致密影,境界清晰;3例脑膜瘤周伴中度脑水肿,2例伴轻度脑水肿,4例邻近颅骨增厚硬化;增强后8例脑膜瘤明显均匀强化,2例肿瘤中度均匀强化;6例见脑膜尾征。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有特征,好发中年女性,典型的脑膜瘤通过CT检查,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后一步的治疗。但对于CT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确诊仍然有赖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张磊 《临床医学》2013,(12):6-7
目的总结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与MRI诊断滑膜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临床诊断肯定的滑膜肉瘤患者的CT及MRI检查资料。结果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典型的cT表现为较深在的、等或稍低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磁共振T2WI/STIR像肿瘤内多呈稍高信号的“卵石”状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后结节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诊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cT和MRI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滑膜肉瘤的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14篇(含18例)。结果:CT和MRI检查:2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占位,CT值24~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巨大的占位性病灶,T1WI像为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渐减退或仍见团片状强化。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生长,边界不清,缺乏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患者的完整的CT检查资料.结果: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大部分发生在大脑凸面及大脑镰附近,占78.6%;有73.8%-76.2%的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存在肿瘤强化不均及瘤周模糊;此外,瘤周水肿、脑膜尾征出现率较高.结论: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具备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l征象。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5例均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无钙化及脂肪成分,10例密度/信号不均匀,5例密度均匀。CT平扫肿瘤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MRI平扫肿瘤T1WI呈不均匀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及MRI检查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嗅沟脑膜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6例,年龄29~59岁,平均48岁。行CT检查3例,MRI检查8例,均为增强扫描。分析CT、MRI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瘤灶起源于颅前窝嗅沟,多数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均匀增强;少数不均匀增强,大部分病例出现脑膜尾征,少数伴钙化、坏死、囊变。邻近颅骨受累时引起骨质增生或受侵。结论:起源于嗅沟的脑膜瘤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嗅沟骨质及其脑膜影像改变的显示,对瘤灶起源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MRI优于CT,但CT对钙化和骨质改变显示优于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纵膈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我院接收诊治的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螺旋CT和MRI以及X线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有23例为中央型肺癌,17例为周围型肺癌;发病位于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4例;病理类型为鳞癌22例,小细胞癌10例,腺癌8例。经螺旋CT检查,发现患者肺门表现出结节状,肿瘤边缘形状不规则,且肿块外缘呈现出分叶状、毛刺状,患者表现为纵膈淋巴结肿大,并且伴随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症状。经MRI检查,患者除了上述螺旋CT检查中的表现以外,还能够相对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膜、胸壁以及胸椎均明显受到肿块的侵犯。螺旋CT检查、MRI检查的准确率均较高,且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与MRI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取得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诊断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非典型部位(侧脑室、脑内、小脑、脑池、松果体区、眶内、颈静脉孔区、鼻窦)脑膜瘤的MR表现,32例脑膜瘤均进行了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恶性脑膜瘤4例,良性28例;多发脑膜瘤2例,单发30例(颅内外沟通2例)。非典型部位脑膜瘤MR表现主要呈等T1等T2或稍高、稍低T1、T2信号的实质性肿块,信号均匀,呈圆形、类圆形或浅分叶状,强化均匀或呈“靶环”样强化。结论:脑膜瘤有较特征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大多数非典型部位脑膜瘤可作出影像学定性诊断,对临床的术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认识脑膜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根据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脑膜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X线发现5例肿瘤区的骨质增生及破坏,CT和MRI检查21例均能全部发现病灶。良性脑膜瘤19例,恶性脑膜瘤2例。结论在脑膜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中,传统的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CT和MRI检查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的效果及表现特点状况。方法:对2016年本院收治的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状况。结果: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形态规则稍高密度肿块影,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带。MRI检查T1WI、T2WI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稍长不均匀信号肿块影,内部存在囊变;实施增强扫描存在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位强化不明显;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实施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脱水治疗2周后进行MRI复查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不规则信号肿块影,形态不规则,且与治疗前相比病灶增大;肿瘤周边水肿明显加重。实施影像学检查无其他病灶,手术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右侧脑室三角部位弥散性淋巴瘤。结论: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效果优良,临床可采取CT与MRI检查联合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CT灌注成像对不同亚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包括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30例经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将患者治疗前的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进行收集对比,进而将CT灌注成像对不同亚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评估。结果:MRI及CT灌注成像对于脑膜瘤患者的诊断率分别为86.7%(26/30)及83.3%(25/30),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亚型的脑膜瘤患者血流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与MRI对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均较为理想。且CT灌注成像对于不同亚型的脑膜瘤患者均显示出一定的特征性信号,可根据影像学检查信号的变化情况来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32例恶性脑膜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诊断率。结果:(1)32例恶性脑膜瘤分布范围为大脑镰9例,大脑凸面14例,后颅凹4例,矢状窦旁5例。(2)平扫CT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病灶或不均匀密度灶,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晰,病灶内或可见极低密度灶,病灶内少见钙化征象,部分可见病灶临近颅骨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晰,可见结节样或分叶状增长,病灶内极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周围可见不均匀水肿低密度区。部分可见临近脑膜尾征。(3)32例恶性脑膜瘤平扫CT诊断6例,增强CT扫描诊断28例,增强CT扫描诊断率高于平扫CT(χ^2=7.192,P=0.000)。结论:增强CT扫描恶性脑膜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能够为恶性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CCH)的临床及CT、MRI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CCH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术后病理探讨其影像学成像基础,总结其CT及MRI表现。结果 CT检查中,1例CCH肿瘤向颅内侧生长为主,内板受累破坏;4例向颅骨外侧生长为主,外板受累破坏;5例同时向颅内外侧生长,内外板均受累。6例病灶区内见自中心向周边呈放射状骨嵴影,4例病灶区颅骨不规则破坏,未见明显放射状骨嵴影。MRI检查中,7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均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肿瘤内见放射状高密度骨嵴影,在MRI上信号混杂且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等特点是CT及MRI诊断CCH的关键。CT和MRI联合应用能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CT及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瘤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均行CT扫描,其中7例同时行MRI扫描。结果:16例中有9例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7例表现为类圆形,CT扫描肿瘤呈混杂密度、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均无钙化及水肿。MRI表现肿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定性及岩骨、颅底骨的异常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在对骨结构的观察方面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并探讨鞍区肿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评价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鞍区肿瘤患者52例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或外科手术确诊垂体腺瘤19例,脑膜瘤9例,颅咽管瘤7例,生殖细胞瘤6例,三叉神经瘤4例,胶质瘤4例,畸胎瘤2例,脊索瘤1例.MRI诊断与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符合率达到98.1% (51/52),1例病人颅咽管癌被误诊为垂体腺瘤.不同类型鞍区肿瘤均有各自好发部位,年龄阶段,且具有独特MRI影像学表现.结论 MRI影像学资料能够有效辅助鞍区肿瘤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本组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男4例,女4例,年龄30~68岁.包括CT检查4例,MRI检查8例,总结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8例背部弹力纤维瘤发生于左侧3例、右侧3例和双侧2例,肿瘤均位于肩胛下区,呈扁平椭圆形贴于胸壁,在CT和MRI上表现为肌肉样密度(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内散在分布条片状脂肪样密度(信号)灶,增强扫描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诊断特征性,不难做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