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顾琳娜  顾昊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4):附1-附4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芊 《重庆医学》2015,(10):1410-1413
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为肺癌及肺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脂质体药物的进展,对临床推广和规范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是原发于肺部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5年生存率仅15%。尽管随着新的治疗途径和新药物剂型的不断发展,但临床上 NSCLC 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进入一个平台期[1]。当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为 NSCLC 治疗的一个亮点,但尚未取得人们期许的结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细胞突变所致的肿瘤生物学改变[2-3],故目前分子靶向药物仅有小部分人群获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细胞毒药物其他的给药方式。理想的化疗药物应是能直接和持续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效应,而对正常的组织无损伤。雾化吸入可以将药物无创地直接投送到肺部,在治疗非肿瘤疾病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雾化吸入抗肿瘤药物为 NSCLC 及肺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低毒、简便的方法,现将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疗效已达一个平台,且毒性作用限制了化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认识逐渐加深,靶向治疗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使药物进入体内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最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正常组织细胞不受影响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多靶点药物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证实HeLa细胞凋亡,并对凋亡的Hd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M期,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抑制其增殖;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发病率高,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及药物耐药性,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是肿瘤学界急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石斛提取物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分子、基因层面分析石斛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对目前石斛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石斛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多路径、多靶点、选择性作用于癌细胞、副作用低等特点.石斛与放化疗有协同作用,可应用于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临床辅助治疗.随着对石斛提取物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抗癌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技术的进步,石斛提取物有望成为抗癌作用强、抗瘤谱广、毒副作用低的新一代天然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它们的抗肿瘤效应,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是由死亡受体依赖型及非依赖型途径介导的,这其中涉及到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及凋亡蛋白酶(caspases)的活化.细胞生存因子(如Akt、HSPs、Survivin和NF-κB等)在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增强促凋亡基因或抑制抗凋亡基因表达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从而提高抗肿瘤效应.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抗肿瘤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将为新型肿瘤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通量筛选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大量分子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出现,并应用到药物筛选和研究中。多学科交叉使细胞分子水平筛选方法能实现自动化技术而形成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HTS是以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  相似文献   

8.
孙悦霖  罗浩 《医学综述》2014,(4):656-658
熊果酸广泛分布在天然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形成及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的分化及凋亡、抗侵袭性和抗肿瘤血管形成等多个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体内研究表明,熊果酸抗瘤谱广,且对正常细胞毒性低,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治疗和化学预防药物。因此,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化疗药物,将为引进一类高效低毒的天然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带来临床希望。  相似文献   

9.
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现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不可避免的耐药问题成为了靶向治疗的瓶颈。而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尽量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来长期破坏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有重要的免疫调节特性,二者联合作用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本文对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非细胞毒性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药物的应用使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成为可能。随着肿瘤发生机制的逐步揭示,细胞与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这些靶向抗肿瘤药物中,化学合成类药物占多数。对化学合成类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万霖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7):921-922
肿瘤仍是当今世界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近年,随着分子肿瘤学和分子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在临床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细胞凋亡诱导剂Eles clomol细胞凋亡诱导剂Elesclomol可通过一系列效应选择性引发  相似文献   

12.
马继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92-193
化疗是采用化学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纠正和阻断各种致癌因素所致的正常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遗传变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上已广泛采用化疗并收到很理想的疗效,但多数抗肿瘤药物缺少理想的选择性抑制肿瘤的作用,故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都有影响,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抗肿瘤治疗面临新的挑战。围绕细胞毒和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存在诸多争议,特别是关于临床前模型的价值和一些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目前的抗肿瘤治疗已包含了几种具有不同机制的药物,分子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应用联合治疗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新型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抗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王祎  刘燕  丁秀云 《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天然抗肿瘤药物、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抗代谢抗肿瘤药物、肿瘤耐药逆转剂、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导向治疗剂、分化诱导剂、基因调节药物(反义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等.  相似文献   

15.
肿瘤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来自于天然植物的抗肿瘤药物以其低毒高效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关于天然药物抗肿瘤机制的探讨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相关蛋白和酶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氧化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控制肿瘤和调节机体免疫两个方面对天然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管俊  盛瑞兰  顾健 《医学综述》2002,8(5):268-270
肿瘤细胞具有原发性耐药或对已接触过抗肿瘤药物无论在功能上或结构上都不相关的多种药物具有获得性耐药 ,这种现象被称为多药耐药 (MDR)。多药耐药降低了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尽管临床上肿瘤细胞的耐药可有多种不同的分子机制 ,如p5 3基因突变、Bcl 2水平上调和DNA修复酶的缺陷等 ,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机制是细胞将药物泵出的膜转运蛋白。这些膜转运蛋白降低了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内抗肿瘤药物的积累和滞留 ,使药物浓度低于治疗浓度的阈值 ,因而限制的肿瘤细胞的杀灭[1] 。转运蛋白另一机制是将细胞毒抗肿瘤药远离作用位点而在细胞内重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大都不良反应大。天然中药由于不良反应小,故在合成抗肿瘤药物上有很大优势。在中医药领域,中药单体和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是近年来药物和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药配位化学学说强调,中药单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可以改变或增强中药单体的活性,并发挥重要的药理作用。了解常见天然中药单体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制备、组成和表征,研究天然中药配合物的生物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机制,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可估量。因此需要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寻求潜在的致病机制,从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成功的治疗方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涉及多种机制,主要包括自由基作用、兴奋性氨基酸、细胞Ca2+ 超载等。了解CIRI 的机制,加深对脑缺血损伤过程的认识,有利于用药的研究与选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天然药物用于治疗脑缺血的历史悠久,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从天然药物中筛选有效成分也是目前研发的趋势。全世界都在促进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在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我国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对脑缺血损伤机制及各类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当今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传统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高,因此在天然药物中筛选抗肿瘤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的一种活性较高的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并可克服多药酎药,与传统化疗药无交叉耐药.又因其安全、低毒,有望成为新的高效、低毒的抗肺癌药物.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当今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传统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高,因此在天然药物中筛选抗肿瘤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的一种活性较高的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并可克服多药耐药,与传统化疗药无交叉耐药.又因其安全、低毒,有望成为新的高效、低毒的抗肺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