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病死率位居首位[1],且发病率逐年增加。靶向治疗指针对已明确的致癌位点(蛋白分子或基因片段)设计相应治疗药物,药物在体内特异性结合致癌位点并发生作用,使癌细胞特异性死亡。这就要求靶向治疗药物同时具有杀伤作用和靶向作用,卵巢癌靶向治疗中多种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但因其靶向作用差导致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限制了药物的用量及最终的杀伤效能。因此,提高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靶向作用就成了有力的解决措施。找到卵巢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及其配体,将配体偶联药物形成复合物,通过复合物中的配体与癌细胞上的相应位点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药物输送至卵巢癌细胞内,这就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现将已投入研究的可与药物偶联的配体及其对应的卵巢癌细胞表面结合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抗癌新靶点及其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设计相应的抗癌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选择致癌位点结合并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所以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又被称为“生物导弹”。针对靶点分子来设计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因此,针对这些新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可以使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产生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0%-65%。外科手术、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化疗是治疗脑转移的基本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现就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洪英财  王正  杨林 《当代医学》2011,17(24):23-24
肺癌是发达国家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已成为临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选择,其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相对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问题却极大地限制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寻找克服耐药性的方法已经成为了当前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化疗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肺癌靶点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靶向治疗.所谓靶向治疗,即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靶向治疗能高效并且选择性地杀灭肿瘤细胞,并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经过多年研究证实白介素13受体(IL-13R)α2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不表达或者低表达[1-5],所以近年来IL-13R在细胞毒素靶向治疗中常作为特殊的肿瘤细胞表面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别从六个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进行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造成癌症相关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在20世纪80~90年代有一些化疗药物被开发出来,但是治疗效果最好的顺铂对于Ⅲ B 期或Ⅳ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有效率也只有30%~40%,只能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年[1].为了打破这一瓶颈,一类全新的特异性靶向某些致癌分子机制的药物逐渐被开发出来.本文将介绍NSCLC靶向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张万林 《海南医学》2013,24(24):3665-3667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近几年,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实践已表明了分子靶向治疗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但是肿瘤化学治疗最大障碍之一是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临床产生耐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仅仅阻断一个环节不可能影响其耐药的发生,因为大多数实体肿瘤都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控过程。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多靶点药物研发以同时抑制多条通路。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各靶点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临床使用的多靶点药物治疗原则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肺癌已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位,治疗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途径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创了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学靶向药物治疗的新时代。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方法,展望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从组织学到分子学靶向治疗的演变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