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骆庆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31-31,33
目的比较两种光疗方式的疗效和光疗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蓝光治疗毯光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蓝光光疗。结果光强度治疗组〉对照组,效果治疗组不如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首选传统双面光疗,出现不良反应及早产低体重儿选择蓝光毯,必要时可联合使用蓝光毯、双面光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及蓝光照射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对新生儿黄疸动态观察,对符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排除溶血性黄疸等后给予24小时蓝光照射治疗,光疗结束后继续监测胆红素动态变化,必要时再次给与光疗.结果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无1例发生核黄疸.结论 该方法简便,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与副作用,家长也乐意接受,可以在临床尤其基层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1~12月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中随机选取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各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除光疗时间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 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光疗组副作用较持续光疗组少(P<0.05).结论 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种方法疗效相同,但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少.推荐使用间歇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效果好,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机制是胆红素分子能吸收光线包括蓝光、绿光、紫外线,其中波长为425—475nm的蓝光最易被胆红素吸收。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本文就蓝光照射的原理、适应证、不良反应、设备的选择、照射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光疗组、鲁米那组,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光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3%,鲁米那组临床有效率为33.3%,光疗组明显高于鲁米那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将我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两组光疗方法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参考依据。方法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均采用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治疗。A组24 h内蓝光照射8 h,停16 h;B组24 h内蓝光照射12 h,停12 h;C组为持续24 h光疗,停24 h,三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统计其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较A组6.7%、B组1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似,但是间断光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8h/d间断光疗更具有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光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3.24 d,在蓝光箱内无误吸、眼炎、臀炎发生,轻微皮炎发生率为18%,黄绿色稀便为4%。结论强化临床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蓝光治疗效果有辅助作用,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光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光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80例符合光疗指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Ⅰ组使用双面蓝光治疗,Ⅱ组使用蓝光床进行光疗.观察胆红素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光疗后两组间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光疗前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Ⅰ组和Ⅱ组24 h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分别是29%和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疗副作用Ⅰ组多于Ⅱ组.结论 双面蓝光的光疗效果优于蓝光床光疗的疗效,但副作用也大,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光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沐永俊 《中国医药》2007,2(3):189-190
目的观察3种光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分3组,A组采有双面蓝光箱治疗,B组采用蓝光毯治疗,C组采用蓝光床治疗。观察胆红素的变化及光疗副作用。结果光疗前3组间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光疗后3组间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1);A组与B、C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光疗副作用A组多于B、C组。结论双面蓝光籍的光疗效果优于蓝光毯及蓝光床,但副作用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光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与单面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进行蓝光治疗时更换体位,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平卧位,记录其黄疸消退所用的光疗时间。结果干预组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面蓝光治疗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时采用体位改变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平卧位。  相似文献   

12.
截紫外线膜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伴发皮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玲  石军 《天津医药》1998,26(10):606-608
观察我院研制的截紫上线膜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后出现皮疹的疗效。经测试,将截紫外线膜置于光疗照射用蓝光灯上,对必机体有害的紫外光基本上全部被吸收,而有治疗作用的蓝光有量仅降低20%。经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的观察,光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浓主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光疗照射时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不延长照射时间也会得到同样疗效。  相似文献   

13.
蓝光疗法(简称光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新方法之一。光疗是通过蓝光照射,使游离的胆红素形成光分解产物,即水溶性的光-氧化胆红素,从胆道排至肠道,或从尿中排出体外。临床实践证实,光疗退黄比其他药物疗效迅速,操作方便,费用低廉,适用于各级医院。我院新生儿科自1984年3月~1987年3月,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血症56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溶血、母乳因素、感染因素和不明原因等其它因素。早期蓝光光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并发症。结论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消除高危因素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提早实施光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蓝光光疗与蓝光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来我院治疗的患儿368例,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进行纯蓝光光疗,B组在蓝光光疗的过程中为患儿补充酪酸梭菌活菌散以提升患儿的消化功能。结果 A组总有效率85.9%,B组总有效率95.1%。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远小于A组患儿。结论蓝光光疗结合酪酸梭菌活菌散的疗法更适应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分组对照方法,选择90例符合光疗指征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面光疗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观察光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临床反应和护理问题。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光疗后组间的总胆红素值和间接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出现的临床反应及护理问题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05.2umol/L时,为高胆红素血症,即可进行光疗,当超过342umol/L时,则易致核黄疸。核黄疸预后严重,死亡率高。我科近年来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血清胆红素,预防核黄疸及退黄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蓝光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肯定。但由于患儿的个体差异,经光疗后胆红素下降速度不尽相同。笔者测定不同合并症患儿光疗前后胆红素下降值,比较合并症对光疗效果的影响,探讨更合理的光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病症,可发生核黄殖,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必须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它能使血清本结合胆红素氧化分解为结合脸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使黄疽逐渐消退,且成功率高,无严重副作用,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小。我科自采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来,效果明显,其光疗前的准备及光疗中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993-04~1997-04在我科住院的高胆红果患儿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20.
蓝光疗法是通过蓝色光谱照射使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直接胆红素,产生胆绿素和双吡咯。溶于水,从而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的一种治疗方法。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均可以进行光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国内据报道在40%~5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蓝光疗法安全,疗效好,见效快,简单易行且经济方便。2008年本科对28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疗法,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