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及严重营养不良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患者1例。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在中医对“老态”“虚态”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肺结核及严重营养不良多因体质及疫毒之邪侵袭造成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予以中西医疗法联合使用,西医以氧疗、抗新型冠状病毒、肠道营养支持、抗凝等治疗为主,中医先以气血阴阳并补兼温阳散寒、清热利湿为治法,后以补气养阴透热为治法,其中补中益气之法贯穿始终,最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加快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后遗症问题引起医学界重视,基于“肺炎并不是单纯急性事件,而是以急性期为主要矛盾的多系统慢性持续性疾病”的肺炎病程新认识,结合张伯礼教授提出的全周期干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原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特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病机特点,主张采取“清”“透”“养”三法并施,以清中有透、透中兼养,调平调衡改善患者整体状况,恢复机体“阴平阳谧”状态。以期指导临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康复指导提供新的思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康复治疗贡献中国力量,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治疗中的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在此基础上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者较一般新冠感染患者更易进展为重症肺炎。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患者在治疗时应明确“寒湿疫”之“病-期-证”体系,依据“郁-闭-脱-虚”四期定位病程,并在此基础上调态打靶,综合论治。本案患者为高龄伴多发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属“闭”证期,邪盛正虚,湿、热、痰、瘀、毒交织盘踞上焦,宜从分期分证及态靶结合角度探讨诊疗方案,选用子龙宣白承气汤,扶正益气,透邪外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有效,现析其病因并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报告态靶结合治疗新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四肢肌痛患者1例。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在仝小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郁、闭、脱、虚不同阶段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肌痛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肌炎,目前临床报道较少,通过态靶辨治思路组方,明显改善了患者因自身免疫导致的肌痛症状,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程志  吴艺 《四川中医》2004,22(11):68-69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化疗期间中药治疗以芳香化湿、和中理气为原则,在维持期和化疗间隔期以中药正元胶囊清除白血病残留微小病变,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无病生存率达84%,化疗副作用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6.
总结仝小林院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临床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提供治疗思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学“寒湿疫”,病因为寒湿戾气,病程分为郁、闭、脱、虚四个阶段,重症主要处于“闭”和/或“脱”二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闭”期病机为疫毒闭肺,治当宣肺通腑、化痰通络,以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脱”期病机为内闭外脱,治当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宣肺通腑、化痰通络,以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7.
“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病情转重的关键,多见于老年染疫或寒湿疫危重症邪盛正虚者。报告1例以“寒湿入营”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无大热,但D-二聚体持续升高且出现全身多发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水肿、少尿、休克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舌脉表现为舌胖大晦暗、舌苔黄厚腻、舌底暗瘀,脉细数且涩,此为“寒湿入营”的特征性表现,整体辨证为寒湿瘀之态,在改善心功能、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治以开郁闭、救逆回阳、益气固脱、活血利水,予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药中病机,故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以“气道”症状为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位而言,属于壮医气道病范畴,病变可波及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壮医认为“毒、虚”是COVID-19的主要致病因素,贯穿于COVID-19的整个疾病的发病及诊治过程。文章基于壮医毒虚论,运用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学说和“三气同步”理论,以及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原则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要分辨不同的临床特点,针对性治疗。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正虚邪恋,把握主病、主症的病机特点非常关键。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具有显著疗效,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白血病之一,临床治疗以联合化疗治疗为主,我们对2002年3月~2004年10收治的3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联合化疗对比,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抗击疫情的实践。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方剂在疫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中医名家从不同理论体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机进行阐释,并指导实践。尽管对疾病病机的认识不尽统一,但均肯定疫疠毒邪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强调疾病治疗应在辨证指导下开展。张震教授精研辨证学与治疗学,结合张震教授辨证理念-中医证的两态三三构型规律,及临床中总结的经验方剂,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辨治策略。根据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分初期、发热期、恢复期三期进行治疗,结合恢复期不同的主症,分别推荐治疗方剂。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借鉴,助力“保健康、防重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李婷 《新疆中医药》2013,31(2):78-81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老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50%以上,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6%~30%.本文通过对近十几年国内外关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文献总结,探讨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该病的特点,对近年来该病的有效治疗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方从法出,法依病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主要病机在于气虚,与肺、脾密切相关,兼有湿、热、瘀、毒等病理表现,其中“湿”为核心致病因素,贯穿本病始终。基于此期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出以健脾益气基本方“六君子汤”扶助正气,培中运湿,祛邪外出,辅以清热、行瘀、化浊诸法,在临床收获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即通过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病机特点提供六君子汤组方思路,并结合现代药理学分析其临床效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益气养阴方为基本方结合辨证用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 DOCP化疗方案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用 DA、HA、MA、IA化疗方案。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 6例 ,完全缓解率 5 9.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0 7例 ,完全缓解率 73.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率较高 ,病人耐受性好 ,有利于病人长期生存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中医认识及辨证与治疗要点。笔者认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存在病情复杂、病程迁延等特点,邪气未尽而正气未复为其总体病机特点。本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目前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病房的恢复期患者收治情况,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为余毒未清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痰瘀阻络证,并拟定恢复期通治方和以功能恢复为主的中成药推荐方,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常有明显下降,影响身心健康。在应用西药抗肿瘤、升白细胞等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对于改善化疗后不良反应有独特疗效。本案为一则卵巢癌术后化疗期不良反应病例,治疗上基于从本调态、由标打靶两个层次进行态靶同治。患者初次化疗之后呈现出虚、瘀、热等态,兼发诸多症状、指标异常,治疗全程把握宏观与微观结合之原则,以仝氏气血阴阳并补方、仝氏坎离既济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作为调态方。合大量针对全身麻木、僵硬,汗出过多,排便困难,咳嗽,肿瘤标志物等症状及理化检查指标的专药靶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临床诊疗思路,助力现代医学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展现了态靶理论指导下的复杂性、难治性疾病辨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小儿急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护理,提出急性期以预防感染,出血及对症支持护理为主,确诊后化疗护理,出院时健康教育并辅以心理护理等措施。结论:患儿完全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症状多变,病机转归快而复杂,探讨化疗后的转归,对提高疗效较为有益,玆选择42例,分析探讨如下。一般资料 42例均为1987~1989年住院病例中化疗后病情变化较明显者,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121天,最短20天。42例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称简“急粒”)2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急单”)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8例,淋巴肉瘤白血病4例,红白血病1例。化疗后临床分析 1、主要症从体征贫血: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李晓兰  王洪 《四川中医》2007,25(5):45-46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DA、HA、MA、维甲酸化疗方案,治疗35例。结果:完全缓解率60%,总缓解率88.6%,远期疗效,3年以上存活率22.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明显提高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