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焦虑、抑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1月30日—2月10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择浙江省内1183名居民,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抑郁、焦虑得分为(50.93±11.58)、(47.49±12.69)分,抑郁症状阳性率为48.43%,焦虑症状阳性率为41.4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抑郁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月收入、家人最高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当地疫情情况、疫情关注度、疫情了解度及最近出门情况,影响居民焦虑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婚姻、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当地疫情情况、疫情了解度、疫情管控力度及最近出门情况。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社区护士可针对有关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前适应性训练及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02名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70.63±14.24)分。其中力量性维度得分为(3.17±0.64)分、坚韧性维度得分为(2.66±0.66)分、乐观性维度得分为(2.65±0.52)分。职务、护龄、传染病医院或科室工作经历是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R2=0.781,P<0.05)。结论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处于中上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疫情期间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一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3.
马扬霞 《当代护士》2018,(4):108-111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对ICU患者创伤性应激障碍水平(PTSD)的预测能力。方法随机选取本院ICU 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所有患者入住ICU病房期间的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进行调研,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C)评价患者的PTSD水平。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D-RISC、PSQI、PCL-C得分情况,整理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经济收入下的PTSD(+)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睡眠状态与创伤性应激水平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PCL-C平均总得分为(42.98±15.24)分,其中PTSD(+)患者173例,占比78.3%;PSQI平均总得分为(12.62±5.48)分,CD-RISC平均总得分为(47.55±12.77)分。女性、中青年、文化水平低、农民/个体/无业、职员和学生群体PTSD(+)发生率相对较高。PCL-C总得分与CD-RISC总得分及各项得分呈明显负相关,与PSQI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U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是影响其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均普遍存在创伤性应激障碍且PTSD水平较高,临床中可通过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进行预测,为了及早发现并有效降低其影响,ICU护理人员应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及早进行心理弹性及睡眠障碍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山市护理人员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参与疫情防治工作的一线护理人员,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调查。结果共计342名护理人员接受调查。HAD焦虑部分得分:0~7分246(71.93%)名,8~10分的60(17.54%)名,11~21分的36(10.53%)名;抑郁部分得分:0~7分251(73.39%)例,8~10分的51(14.91%)名,11~21分的40(11.70%)名;不同年龄护士HAD量表抑郁部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段(≥41岁)的护士抑郁得分较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多数护士不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现象,应加强对高年龄段护士的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出现负性心理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于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5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非一线科室共11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SCL-90总分为132~194(146.37±11.95)分,均分为(1.63±0.13)分,阳性项目数为(21.71±5.10)个,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因子分≥2分的人数分布较多的因子是焦虑、恐惧、抑郁、躯体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管理者应关注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提高其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脑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临床一线 医务人员141例,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北京易飞华通 公司研制的脑功能仪检测脑健康状况。结果: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 SCL-90 总分明显高于疫情后 ([ 145.4±42.8)和(131.4±35.3)分,P<0.05],SCL-90因子分≥2分的人数分布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抑郁和 偏执。脑功能监测指标中,脑能耗、脑放松、脑惰性和脑稳定等项目在疫情期间测得数值明显高于疫情后 (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导致脑功能监测异常和心理 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为改善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2020年2月8-11日武汉市及外来援助护理人员中205名一线护理人员,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线护理人员的PTSD水平是(40.85±15.81)分;其中,工作时长、外来援助和学历水平是PTS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的PTSD发生率远高于常人,应对护理人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以期减少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和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我院一线护理人员133名为研究对象,采取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将量表总分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并对影响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心理干预措施。结果133名护理人员有115名SCL-90量表总分>160分,占比86.47%;有117名阳性项目数>43项,占比87.97%。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是否有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验是影响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本院一线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焦虑、危机反应和心理障碍,需重点给予一线护理人员特殊照顾和心理干预,建立紧急重大疫情背景下护理人员快速心理调节机制和干预模式,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居家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科护生学习心理素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月2—5日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的801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居家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科护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科护生学习心理素质总分为(75.14±9.7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周围有无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倦怠总分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本科护生学习心理素质总变异的62.1%。结论 本组本科护生在居家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习心理素质处于中等水平。是否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周围有无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倦怠总分是本科护生学习心理素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本科护生的学习心理素质变化及其心理建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迟霞 《全科护理》2020,18(8):976-978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防控期间支援武汉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为提高护理人员疫情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疫情期间在武汉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1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97例调查对象症状评分总分为(0.56±0.43)分。不同职称、受教育程度的支援武汉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同,已婚、已育护士心理状况较差(P<0.05)。调查对象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2.11±0.53)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1.24±0.47)分。[结论]支援武汉一线护理人员躯体不适、焦虑及抑郁症状较严重。不同职称、受教育程度的支援武汉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同,已婚、已育护士心理状况较差。武汉一线护士应对方式较好,能较好地应对疫情期间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焦虑、抑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30日—2月10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择浙江省内1 183名居民,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被调查的浙江省居民抑郁、焦虑得分为(50.93±11.58)、(47.49±12.69)分,抑郁症状阳性率为48.43%,焦虑症状阳性率为41.4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抑郁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月收入、家人最高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当地疫情情况、疫情关注度、疫情了解度及最近出门情况,影响居民焦虑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婚姻、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当地疫情情况、疫情了解度、疫情管控力度及最近出门情况。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社区护士可针对有关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癌症相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TSD症状清单,心境和焦虑症状问卷对175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癌症相关性PTSD检出率为39.4%,PTSD总分中位数(四分位区间数)为11(6~20);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癌症类型以及一般痛苦心境是癌症相关性PTSD各类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癌症相关性PTSD在癌症人群中高发,可能存在PTSD亚型。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定点医院护理人员创伤后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2月—3月南充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定点治疗三甲医院共249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中文版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1~12条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弹性量表简表(RS-14)中文版通过网络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249份,有效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95.18%。该医院护士PCL-C量表得分为(27.34±9.82)分,有阳性反应者33(13.92%)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每日工作时间、工作年限,自感医院防护用具是否完备、疫情期间是否安排心理辅导以及是否与家人朋友沟通者的PCL-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以及心理弹性量表与PCL-C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5),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与PCL-C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PCL-C量表作为因变量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HQ-12量表(P0.05)和心理弹性得分(P0.05)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相关系数显著,其余变量不显著。结论良好的心理弹性、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利用社会支持可能会降低护理人员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受灾医务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症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天津港爆炸事故后第7个月,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通过方便抽样对天津市泰达医院受灾医务救援人员进行PTSD症状调查,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PTSD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195人完成问卷填写,结果显示PTSD阳性率为19.5%(38);三大核心症状的再体验症状群阳性率42.6%(83),回避/麻木症状群阳性率13.8%(27),警觉性增高症状群阳性率41.0%(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自觉精神压力,其亲人受伤情况、客观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情况是PTSD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受灾医务救援人员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具有PTSD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予以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其PTS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年,灾区参与医疗救援医务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按照目的抽样方法抽取2009年5月12日到5月18日期间在绵竹、德阳、什邡、成都、绵阳、彭州、梓潼、安县八个市县参与地震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共500名。采用PTSD-17项筛查问卷(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对回收有效问卷按地区分为灾区组(绵竹、什邡、绵阳、彭州、安县)和非灾区组(德阳、成都、梓潼)。结果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率为96.2%。汶川地震后一年,从上述参与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中共初筛出PTSD112例(23.3%),焦虑240例(21.6%),抑郁104例(49.9%),焦虑合并抑郁94例(19.54%)。两组在PCL-C总分(48.29±29.90vs34.76±18.03)、PCL-C频率分(16.27±15.14vs9.99±10.25)和PCL-C严重程度分(32.03±15.26vs24.85±8.60),SAS粗分(37.39±10.35vs32.22±7.61)和SAS标准分(46.73±12.94vs40.27±9.51)以及SDS粗分(42.00±8.32vs37.99±9.63)和SDS标准分(52.50±10.39vs47.48±11.92)方面,灾区组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TSD(28.52%vs16.59)、焦虑(28.89%vs12.32%)、抑郁(58.15%vs39.34%)、焦虑共病抑郁(26.67%vs10.43%)的初筛阳性率比较发现,灾区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的分布发现,灾区组分布比率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历汶川地震灾难后一年,灾区参与救援医务人员中的PTSD、焦虑、抑郁发生率仍较高,且严重程度比非灾区参与救援医务人员更重,应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方案,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灾区救援医务人员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其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定点COVID-19治疗医院)一线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护士一般资料,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评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发生PTS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护士焦虑、抑郁与PTSD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护士焦虑和抑郁评分为(6.64±3.93)分和(7.06±4.53)分,HADS总分为(13.70±7.87)分;61.11%护士肯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事件影响量表(IES-R)评估显示,侵袭、回避及高唤醒症状群评分依次为(8.60±5.98)分、(7.92±6.35)分及(5.52±4.74)分,PTSD总分为(21.98±16.47)分;73.61%护士存在不同程度PTSD。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侵袭、回避、高唤醒症状群均呈正相关,HADS总分与PTSD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同事感染、未参加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HADS症状是影响一线护士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救治的一线护士大多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且多数有轻度或中度PTSD。同时,护士焦虑、抑郁状况与发生PTSD呈正相关,临床上应给予心理辅导改善护士焦虑抑郁状态,降低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以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非疫情期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疫情期间我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非疫情期间总体偏低,躯体化、焦虑、偏执三个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抑郁、敌对有显著差异(P<0.05)。已婚、与配偶及子女同住、工作年限>10年护理人员及门急诊护理人员较其他组护理人员各因子得分更高。结论 应当予以已婚、与家人同住、高年资护理人员和门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多关注,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生殖中心医务人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我院生殖中心43名在岗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分析生殖中心医务人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总得分为118.90±20.88分,其中预防能力维度得分9.02±2.32 分,准备能力维度得分16.56±3.06分,救援能力维度得分93.32±16.23分。[结论]生殖中心医务人员缺乏专业的应急救援培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预防能力、准备能力和救治能力亟待加强。现阶段提出策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的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中山市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230名一线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一线护士PSQI得分(7.02±3.69)分。是否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周夜班频次、每周锻炼频次、是否参加过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是影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改善一线护士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治疗后生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探讨日记法对预防ICU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ICU治疗后病人,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ICU日记法(记录病人在ICU期间的日记,记录内容包括病情、主要治疗措施,家属探视等,同时拍摄相应有意义的照片以辅助说明,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在出ICU第1个月和第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总分情况。[结果]ICU病人出ICU后第1个月PCL-C总分为(42.46±5.16)分,有19.2%的病人PTSD阳性,63.4%的病人存在一定的PTSD症状。ICU病人出ICU后第3个月PCL-C总分为(36.83±6.66)分,有7.9%的病人PTSD阳性,38.5%的病人存在一定的PTSD症状。病人出ICU后第3个月(日记法干预后),干预组的病人PCL-C总分为(34.29±6.87)分,对照组病人PCL-C总分为(39.37±5.40)分,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病人治疗后生存者PTSD发生率较高,以日记法为主要干预手段的暴露疗法对预防ICU病人PTSD早期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