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遗传性心律失常(Inherited Arrhythmias)是一组具有家族聚集性的遗传性心电疾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 S)、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ARVD)、短QT综合征(SQT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等。相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而言,遗传性心律失常是少见、甚至罕见疾病,患病率低。目前暂无我国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数据,欧美国家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两大类: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前者指与遗传有关以心电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孤立性心房颤动等,  相似文献   

3.
自1950年发现长QT综合征以来,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渐揭开。迄今为止已有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短QT综合征等数十种被确认。多数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致死性强、危害性大,了解和掌握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遗传  相似文献   

4.
心肌病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包括原发于心肌的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左室致密化不全和累及心肌的系统性疾病如Fabry病和Kearns-Sayre综合征。近年来,在心肌病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发现了相关的多个致病基因和突变,并在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仍未完全阐明。现对遗传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和基因筛查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对基因检测的重视,以利于及时诊治。方法:报道1例扩张型心肌病、多囊性肾病、长QT综合征同患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在心衰基本纠正后突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抢救过程中心电图提示长QT,其后基因监测结果提示LQT3型。结合其肾脏彩超及其既往史、家族史,发现患者患有三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结论:同时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囊性肾病及长QT综合征的病患少见,如能早期检测其基因发现其同时患有LQT3,可提前防治而避免此次患者所受病危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便可以使离子通道功能受损,因此而引发的疾病称“离子通道病”。离子通道病可导致心律失常,其中心源性猝死(SCD)是其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这是一些遗传性疾病,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心脏结构异常,其中致死性心律失常最引人注目。目前,一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其遗传学基础已经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可以称为遗传性心电疾病。见表1。本文将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按表现型的不同,分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及其他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分别予以介绍。长QT综合征Jervell和La…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心律失常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由于它们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故危害性极大。只有早期预测、早期防治,才有可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心脏钙释放通道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原发性心电疾病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类以心电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CPVT)、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则是心肌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 ,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近十多年来 ,分子遗传学、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心脏病学的结合使这些疾病的分子致病机制得以阐明。到目前已知所有的原发性心电疾病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儿茶酚胺敏感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等。由于该类疾病猝死风险极高,因此及早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极其重要。确定极高危或低危个体相对容易,但对多数中危患者进行分层较困难,基因分析和临床评估对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结合病例分析,主要探讨对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CPVT危险分层的相关因素。其中,长QT综合征危险分层与QTc、明显的T波改变及基因变异有关;Brugada综合征危险分层因素包括基因变异及碎裂QRS波;CPVT危险分层因素包含心脏骤停病史、发病年龄及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此外,文章还阐述了核纤层蛋白A/C基因突变致心肌病与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最后共同通路"假说与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一些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如长QT综合症、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的分子遗传机制已逐步被阐明,尽管大部分这些疾病由于不同遗传机制产生相似或相同的表现型(遗传异质性),但它们也具有共同特点,即每一种疾病类型都具有编码功能相似或编码参与共同级联通路蛋白质的基因参与发病。据此,人们提出了“最后共同通路”假说。在心律失常疾病中,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是编码离子通道蛋白质的基因包括钾离子通道(KVLQTl、HERG、mink)和钠离子通道(SCNSA)发生突变所致。根据“最后共同通路”假说,把这些疾病归类为“离子通道病”;而肥厚性心肌病是由于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包括β-肌球蛋白重链、α-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T、I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合位点近端的肌动蛋白突变所致,可归类为“肌小节病”;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编码心肌骨架蛋白的基因包括抗肌萎缩蛋白、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复合物、肌纤维膜糖蛋白复合物等发生了突变,称为“细胞骨架病”。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钠离子通道在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脏钠离子通道SCN5A基因突变可致多种心脏疾病,其中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就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大类疾病,如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婴儿猝死综合征等,本综述主要报道SCN5A基因与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类疾病。  相似文献   

12.
离子通道病     
过去30年来对遗传性心律失常认识有了很的进展,不仅仅认识到有的基因表达异常产生有的心律失常,如长QT间期综合征(LQTS)、短间期综合征(S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依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致心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等,除这些离子通疾病的表型认识以外,其实更有积极意义的是基因易感性病例。他们平时与常人相同,心电图正常,无心律失常表现,但在药物作用或外界环境改变下表现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许多遗传性心律失常由基因突变引起。以患者的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Cs)源性的心肌细胞作为体外模型,可为研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iPSCs源性诱导型心肌细胞的产生过程以及心律失常患者诱导iPSCs 心肌细胞在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013年HRS/EHRA/APHRS专家共识将不明原因的婴儿猝死纳入遗传性心律失常范围。约12%的SIDS由长QT综合征导致,与SIDS相关的离子通道病还包括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短QT综合征。此外,研究发现早期复极常伴随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疾病出现,并且进一步增加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心电图描记术简单、无创、廉价、易行,对遗传性心律失常诱发的SIDS有重要的筛查、预警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而心脏结构正常的一组基因遗传性疾病。除QT延长综合征(LQTS)外,近年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家族性传导性疾病、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家族性心房颤动(房颤)等也属于这类疾病。分子遗传学已证实了这些疾病的一些致病基因,SCN5A(心脏钠离子通道a亚单位)功能丧失可导致Brugada综合征、家族性传导性疾病和新生儿猝死综合征;而SCNSA功能获得,可引起3型LQTS;KVLQT1离子通道功能丧失,导致2型LQTS。2000年Gussak等首次提出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的诊断,随后Gaita等报告两个SQTS家系。最近Brugada和洪葵等进一步证实了HERG(也称为KCNH2)功能获得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遗传性心肌疾病是一组原发性的、以累及心肌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脏疾病,通常由一种或多种编码心肌细胞、组织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遗传性心肌疾病主要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遗传性心肌淀粉样变等,以前二者最常见。1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7.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右室的心肌疾病,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新近研究证明这种疾病不是一种少见疾病,患病率约为1/1000,50%~80%有家族史,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1994年的诊断标准导致诊断率较低。目前对诊断指标进行了修改,如胸前导联QRS时限延长。通过改进ECG记录方式可以发现更多的epsilon波。应用新的诊断标准将发现更多的有症状和无症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患者。基因筛查特别是plakophil-in-2突变筛查将成为疾病重要的早期诊断工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治疗应在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限制参加竞技运动)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应用β阻滞剂、胺碘酮、索他洛尔和/或ICD治疗预防猝死。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其症状发生和心电图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静态和动态心电图变化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往往可对遗传性心律失常作出诊断。对QT间期的测量和观察可对长、短QT综合征作出诊断,对其心电图波形变化的分析可鉴别某些心律失常的亚型。Brugada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J波形成、ST-T抬高,其心电图表现有3个亚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也有其特征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在寻找貌似健康的人群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目前已经发现,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一些报道也确定了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的正常上限。然而,对短QT间期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却知之甚少。近年来,有学者报告短QT间期患者猝死的危险性高,因而于2000年提出了短QT综合征的概念,并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1短QT综合征的定义短Q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病症。临床上,这个综合征以QT间期和心室或心房…  相似文献   

20.
Timothy综合征因1989年美国犹他州大学Timothy教授首先报道一例患儿有心电图QT延长,心律失常,并有并指/趾等先天性遗传性异常,随后归为长QT综合征8型,属于一种遗传性L型Ca2+通道病。[定义]Timothy(Timothy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多器官障碍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LQT综合征伴各种心律失常,可伴先心病,并指/趾等先天性畸形,常有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孤独症等。实际其是一种心脏、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脾、结缔组织、骨髓等全身多种组织都有编码为CaV1.2的L型Ca2+通道异常,该基因CACNA1c的突变使多脏器功能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