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曾美燕 《北方药学》2017,(12):156-157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收取我院2015年1~12月各科退药处方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干预对策.结果:2015年退药总金额162.83万元,占同期消耗药品金额的4.09%,平均每月退药金额13.57万元.病区药房退药共6987例次,退药原因以更改医嘱为主,占29.48%,其次为病区录入错误与患者临时出院、转科,分别占26.62%、20.61%.结论:病区药房退药是医院各科室均较为常见的现象,医院应重视退药情况,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同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技能及专业素养,尽可能减少退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2010年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使用的常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逐年增长, 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增幅较大,成为治疗高血压用药的主流,我院主要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日用药金额(DDC)逐年下降。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且符合高血压用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各科病区2008年6月~8月1929份退药申请单及电脑数据库病区退药金额数据,采用U检验,分析我院住院患者的退药特点.结果 退药原因多见于患者出院(42.15%)、调整医嘱(22.71%)、患者转科(11.20%)、药物不良反应(8.55%)、患者用药不依从(6.84%)等.退药品种和例数统计,抗生素类(82种,1094例次)和调节水、电解质类药物(35种,582例次)位列前2名.我院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内科共退药816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42.03%,其中神经内科(10.27%)、心血管内科(9.40%)、呼吸内科(7.19%)排在前三位;外科共退药874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35.61%,其中骨科(9.41%)、普外科(7.11%)、妇科(4.14%)排在前三位.其他科室共退药239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22.36%,其中ICU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13.08%.结论 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量大,加强我院药品规范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势在必行.关健词:住院患者;退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病区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减少病区退药行为。方法:对我院病区2006年10~12月的退药原因、退药品种及占全院退药金额的比例进行分析,并与2005~2006年全院退药金额进行比较。结果:我院病区2006年10~12月共退药2674例/次,退药品种达192种,退药原因主要包括出院、更改医嘱、电脑输入错误等,退药率为4·58%。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量大,增加了药品质量管理难度,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亟待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病区退药情况,查找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2014年病区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退药类别及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与2015年干预后的儿科退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儿科病区2014年退药总条目数416例,位居全院前列,退药金额29 820元;退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23%)、医嘱错误(22%)、家属拒绝使用(21%)、病情变化(19%)等。给予对应性干预措施后,2015年儿科病区退药条目数182例,总退费金额13 622元,与2014年退费金额、退药条目数、退药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病区退药虽不可避免,但通过对退药原因的分析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退药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减少退药量的相应对策。方法:收集各病区2011年1月-2012年2月的退药处方及退药金额和发药金额,从退药金额、退药原因、退药病区、退药品种等方面分析住院患者退药情况。结果:在所收集的49 782张退药处方中,月退药金额高达170万元。每月退药处方数和退药金额中,换药退药与出院退药之比约是1∶3,其中换药退药的原因多见于医嘱调整、患者转科、电脑录入处方错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减药、患者拒用、药房缺药等。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脏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消化科是所有病区月平均退药处方数的2倍以上。普通外科月退药金额居首,急诊监护室和血液科分别居第二、三位。退药品种排名前5位是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结论:退药造成药品极大隐患,医院急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药品规范管理,避免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药情况,减少退药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0年全部退药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PIVAS领药金额共32 584 400.51元,退药金额共676 458.53元,占领药金额的2.08%。有2 716例退药,主要原因是转科、转院或死亡、药敏试验耐药以及库房原因等。结论医生、护士、药师要相互沟通,提高医嘱质量,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退药;非退不可的要建立规范退药流程、制度和退药记录,确实把退药现象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2009年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了解我院近年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结构现状,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了解我院近年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结构现状,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012年四年的PPI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药品日用费用(DDC)、用药频度(DDDs)基本资料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 2009年2012年四年的PPI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药品日用费用(DDC)、用药频度(DDDs)基本资料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 2009年2011年PPI的销售金额与DDDs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双项指标因药品调价,而且控制用量,所以日均费用和PPI所占百分比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中口服给药与注射给药DDDS奥美拉唑均排在首位。结论 PPI作为治疗消化道疾病上的一种良好药物,其在我院的销售金额与其DDDs同步性较好,我院整体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高凤 《首都医药》2013,(24):57-58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退药管理规定对住院药房退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住院药房2011年12月与2012年12月退药登记表,调取同期病案室各病区住院人数,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管理规定实施后(2012年12月),退药人数占同期住院人数比例下降了23.5%,退药金额占同期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下降了3.9%,退药笔次减少了3617笔,退药单医生职称变化不大,根据药敏调整抗菌药物和死亡原因退药比例分别升高了12.3%、0.9%,其他原因退药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完善的退药管理制度,可有效遏制住院患者随意退药现象。但医务人员对特殊储存药品、高危药品保管不当导致药效的降低,甚至用药差错相关知识不足,需要临床药师加强对医务人员药品质量与药效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相似文献   

10.
石敬 《首都医药》2014,(2):43-44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减少临床退药,以加强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各病区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的退药申请单,按退药科室、退药品的品种及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各病区从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退药申请共1626例,其中退药主要集中在呼吸科及神经科,分别占全院退药的15.13%和13.59%。按所退药品种统计,调节水电解质和心脑血管药据前2位。退药原因以医嘱停用和患者出院居多。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情况,并且个别病区退药量很大,建议加强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退药必须严格执行退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全峰 《中国药事》2009,23(7):721-72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方法根据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488份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488份退药处方中,因不良反应而要求退药的185例,占总数的37.91%;因诊断后住院退药62例,占12.70%。结论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退药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的原因及特点,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2012年118例退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面引起的退药有60例(占50.85%);退药的科室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多的是风湿科系统,其次是内科系统;抗菌药物的退药频率最高,头孢菌素类有44例(占37.29%),其次为解热镇痛、骨代谢调节药等。退药原因中因不良反应的有64例(占54.24%)。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我医院门诊退药情况加以分析退药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以达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我医院2010年1月至12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556张,对患者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退药种类以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脑血管用药等为主;退药科室以内科、急诊室、儿科等为主;退药原因以药品不良反应、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为主。结论医院要重视退药问题的存在,加强药学服务,增强医患沟通,建立完善退药制度,以减少医院门诊退药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以研究对策,减少退药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退药记录,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种类以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类统计,计算构成比,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共统计退药事件474起,涉及药品559种,其中西药房退药事件316起(66.7%),共退药品377种;中药房退药事件158起(33.3%),涉及药品182种。退药最多的3个科室为儿科、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为131例(23.43%)、99例(17.71%)和85例(15.21%),3个科室退药占门诊退药的56.35%。主要退药原因为用药不良反应(34.60%),转为住院治疗(11.39%)以及医保问题(11.60%)。医院针对此修订完善了退药制度。结论门诊退药是个复杂的问题,需在确保医院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各项制度,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努力避免退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10622例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减少患者退药。方法收集住院药房退药申请单10622份,对退药原因、种类和退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药房2009年1月至12月共退药29784次,退药品种274种,退药金额为134.93万元。退药原因主要为修改医嘱、患者拒用或出院转科、输入错误、患者死亡、药房缺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应加强药品规范化管理,减少退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门诊退药提高处方质量,优化调剂服务,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1月-12月826份门诊患者的退药处方,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826份退药中,因不良反应发生而要求退药的274例,占全年退药总数的33.2%;因诊断后住院150例,占18.16%,用药不适(患者自述)而要求退药的148例,占全年退药总数的17.4%。结论: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退药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l_02~2013—08期间收集的125例门诊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退药原因、品种、科室及患者年龄分布分析退药现象的产生及特点。结果125例门诊药房退药处方中,患者申请退药理由主要为患者自身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生处方错误.三者共占比87.20%;涉及药物品种及其比例前4位分别有跌打类中成药(18.18%)、本院骨科制剂中成药(12.40%)、抗炎镇痛西药(11.16%)、抗感染类西药(8.68%);产生退药科室集中在骨科中心、大内科、妇科与耳鼻喉科等门诊科室,共占比81.30%:退药患者年龄段集中在20。50a,占比71.20%。结论医院、医生、药师和患者多方共同努力.避免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退药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探索并提出干预和降低我院退药发生的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药房信息系统(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PIS)调取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门诊退药数据,对退药的品种、金额、科室、频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总次数、总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三年中,退药次数与退药金额位于前十位的科室及退药类别相对集中;应关注单价较高的品种退药金额的增长,除诊断用药外,退药金额的变化趋势与退药次数没有相关性;退药原因主要包括医生开错、患者自愿不取、医保过量等因素。结论:退药现象客观存在,医院需从信息系统、处方行为、医保筛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构建完整的退药干预系统,借助PDCA理论持续改进,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规范并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减少药房退药.方法 对医院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处方,按照退药原因、科室及退回药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237张退药处方中,医师处方原因473张,占38.24%;患者原因398张,占32.17%;药品不良反应原因273张,占22.07%;药房原因93张,占7.52%.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同时加强与药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药剂人员应注重药物咨询,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