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钦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68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0.1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10.30%。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时间为5—7月,75%病例发生在6月份。报告病例年龄均为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为3∶1,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病例占总病例的91.18%。以农村儿童为主,居住在农村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2.65%。结论根据钦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乙脑,应采取普及乙脑防治知识、加强宿主动物管理、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做好灭蚊防蚊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全县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将我县1953~1995年的乙脑有关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所用资料有:①1953~1995年乙脑疫情报告;②1981年血清学监测资料;③金华县1953~1978年统计年鉴;④金华县1953~1980年乙脑疫苗使用量.2 结果与分析2.1 流行强度 1953~1991年有病例报告37年(除1953年、1989年),共报告乙脑病人2222例,平均年发病率8.38/10万;死亡204例,死亡率0.77/10万,病死率为9.18%.最高发病年为1966年和1967年,发病率分别达54.47/10万和53.65/10万;1992~1995年连续4年无病例报告.历年发病、死亡憎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钦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以便为有效防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1994~2003年儿童少年乙脑疫情资料及爆发流行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a来,钦州市儿童少年乙脑共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4/10万。1999年发生爆发流行,发病265例,发病率为24.09/10万,其余年份呈散发状态;男性病例多于女性,集中在农村的学龄前散居儿童,流行年和散发年均以每年6月为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将接种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是降低乙脑发病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宿迁市1997~2002年乙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迁市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地区 ,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乙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仍处相对较高水平。现将宿迁市 1997~ 2 0 0 2年乙脑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均来自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计划免疫报告资料。2 流行特征分析2 1 发病情况  1997~2 0 0 2年 6年间共发生乙脑患者 5 94例 ,死亡 12例。 6年来 ,乙脑发病率波动在 1 2 8/ 10万~3 78/ 10万 ,死亡率在 0 12 / 10万以下波动 ;病死率在0 85 %~ 3 0 8%间波动。详见表 1。表 1  1997~2 0 0 2年宿迁市乙脑发病死亡情况年份 人口数(万 )发病数(n)发病率( 1/10…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当前崇左县人群中肺结核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点,为制定今后的肺结核病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0—2002年崇左县肺结核病报告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肺结核病的发病资料来自常规疫情报告系统(即崇左县9个乡镇、2个华侨农场的传染病报告卡,旬、月、年报表)。1.2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97进行统计处理。2 结果2.1 流行强度 崇左县1990—2002年疫情报告系统共报告肺结核病人2 356例,无病死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4.41/10万~82.46/10万,年均发病率为55.48/10万,发病位次波动在1~4位,其中2001—2002年发病均位于各种法定传染病之首,见表1。1997年肺结核病被卫生部列为乙类传染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1951~200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大连市 195 1~ 2 0 0 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 ,掌握其流行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方法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结果  195 1~ 2 0 0 2年全市共发生乙脑 790 2例 ,年平均发病率 3 .49/10万 ,先后出现 5次流行高峰 ;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 ,庄河、普兰店、瓦房店发病率最高 ,占全市总病例数的 68.43 %;8、9月份发病最多 ,占病例总数的 94.0 1%;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大连市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结论 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清除蚊虫孳生地 ,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较严重的一种主要传染病。自1974年在潮阳市推行乙脑疫苗免疫以来,发病率逐年大幅度下降,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流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在施行乙脑疫苗免疫前的1964~1973年的10年中,全市乙脑发病2739例,死亡432例,年发病率波动在9.03/10万~40.82/10万之间。平均年发病率为21.58/10万。年死亡率波动在1.18/10万~7.93/10万之间,平均年死亡率为3.44/10万。流行强度大,波及面广,全市26个区镇均有过不同程度的流行,每年有20~45%自然村有病例发生,1村2例以上较为多见,占总病例数34.2%。发病年龄12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讨百日咳流行规律 ,现将 1986~1999年百日咳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地区历年法定传染年报、月报表、人口资料由地区统计局提供。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2 结果2 .1 流行强度  1986~ 1999年累计发生百日咳13 2 6例 ,年平均发病率 2 .76/10万 ,其中 1996年发病率最低 0 .13 /10万 ,89年最高为 5.77/10万 ,见表1。表 1 广西百色地区 1986~ 1999年百日咳报告发病情况年 1986 1987198819891990 19911992 199319941995 1996 199719981999合计病例数 176 134 83195 1634 3193834 2 …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流行,全省共发生病例9511例,发病率为11.12/10万,死亡565例,病死率为5.86%,是继1970年后的又一个小高峰年。全省129个市、县,除淇县无病例报告外,其它市、县均有病例发生。本文收集了1990年河南各市、县乙脑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建国以来历年乙脑疫情数据及有关调查研究资料,结合1990年的气温、降雨情况,对1990年河南乙脑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5年乙脑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乙脑疫情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血清中IgM抗体。[结果]2004年和2005年我市乙脑年发病率分别为0.99/10万、1.59/10万。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7~8月份为其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85.9%和98.4%。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分别为1.23︰1和1.78︰1。无免疫史者分别占80%、74.68%。2005年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38.81%(26/6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0.8%。[结论]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市STD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好地进行STD的监测,我们对1988~1995年期间全市的STD登记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来源1.病例资料 来自全市市属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和各地的归口疫情.2.人口资料 由市统计局提供.3.统计分析的STD仅限于卫生部规定上报的STD,其它STD未列入统计.二、结果1.发病情况 截止1995年,累计报告病例2043例,年报告总发病率为60.75/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为1993年,报告发病率为98.12/10万.历年STD发病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0~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的重灾区之一 ,为此就广西近 12年来人间钩体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1990~2 0 0 1年全区累计发病 8381例 ,死亡 4 0 8例 ,病死率为 4 .78% ,年发病率在 0 .2 6 / 10万~ 5 .0 8/ 10万 ,年均发病率为 1.5 5 / 10万。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1~ 5月份病例较少 ,6月份病例明显增加 ,7~ 9月份维持在较高水平 ,8月份是发病高峰 ,10月份病例逐渐下降。 7~ 9月份的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 87.6 0 % ,是钩体病的流行季节。钩体病分布广泛 ,全区 8个地区均有病例报告 ,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池、桂林、南宁、…  相似文献   

13.
淋病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为了解延安市淋病发病现状和流行情况 ,指导防治工作 ,对 1990~ 2 0 0 2年淋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 资料与方法对延安市 13个县区 1990~ 2 0 0 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中的淋病病例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人口资料来源于延安市统计局人口年报。2 结果2 .1 发病概况 全市 1990~ 2 0 0 2年报告淋病 1791例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占性传播疾病发病总数的80 .17% (1791/ 2 2 34)。见表 1。表 1 延安市 1990~ 2 0 0 2年性病发病情况年份 性病人数淋病例数发病率(/1 0万 )占性病构成比 (% )1 990 9…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赣州市病毒性肝炎 (肝炎 )的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 ,掌握肝炎的发病规律 ,为制定进一步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赣州市 1990~ 2 0 0 2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肝炎发病资料来源于赣州市 1990~ 2 0 0 2年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统计局。2 结果2 1 发病与死亡情况  1990~ 2 0 0 2年合计报告肝炎4 7793例 ,死亡 10 6例 ,年均发病率为 4 8 5 7/ 10万 ,病死率为 0 2 2 %。年发病率最高的是 1991年 (5 9 4 8/10万 ) ,最低的是 1995年 (33 2 4 / 10万 )。见表 1。2 2 地区分布  1990~ 2 0 0 2…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萧山区1991—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我区近 9年来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对萧山区 1991~ 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杭州市萧山区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报表 ,人口资料由杭州市萧山区统计局提供。结 果1 发病情况 根据疫情报告资料 ,1991~ 1999年共报告发病 1176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1 19/10万 ,死亡 2例 ,见表 1。2 时间分布  1~ 12月均有病例发生 ,主要集中在 3~ 6月 ,占总发病数的 46 2 6 % ,见表 2。表 1 萧山市 1991~ 1999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 年 份 19911992 1993 1994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惠州市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惠州市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7.
1990~2003年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0—2003年广西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年共报告病例6859例,全区14个地市均有报告,其中河池等6个地市病例数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0%。年平均发病率为1.10/10万,1991年发病率(2.46/10万)为最高,2001年发病率(0.43/10万)为最低,每4—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6—7月份病例较多(占全年病例的80.92%)。男女比例为1:0.69。0-9岁组占87.56%。在2002—2003年发病的193例病人中,乙脑疫苗全程免疫的12例,占6、22%;未完成全程免疫的86例,占44.56%;无免疫史的95例,占49.22%。结论 乙脑病例分布广,但局部流行较严重,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主要见于低年龄组,与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丽江近6年麻疹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在册的全部麻疹病例 514例。1.2 方法 从发病年龄结构及发病季节分布两方面分析514例麻诊流行特征 ;从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发病人群分布、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转归四个方面分析笔者诊治的 10 6例麻诊病人临床资料。2 结果2 .1 流行病学资料2 .1.1 发病年龄分布 以 10 d~ 12月龄所占比例最低为2 .3 3 % ,4岁~ 12岁所占比例最高为 43 .58% ,其余见表 1。2 .1.2 发病季节分布  2月~ 7月为流行高峰期。 11~ 12月病例最少 ,见表 2。表 1 发病年龄结…  相似文献   

19.
袁波才  赖海涛  劳成涌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3-114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灵山县2000—2009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灵山县2000—2009年发病率为0~1.0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46例,占64.79%;<6岁儿童发病占76.06%。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6~7月发病占全年病例数的91.55%。结论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落实防蚊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西麻疹防治在经历了无特异措施阶段、麻疹疫苗冬春接种阶段、计划免疫阶段三个时期后,90年代以来全区麻疹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左右,发病水平较计划免疫前下降了88%,死亡率下降了95%。但麻疹仍是我区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发病最高的,近几年发病呈回升态势,为进一步研究其流行规律,制定相应对策,现将199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疫情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广西麻疹监测专报系统;麻疹病例诊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确定,包括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结果 2.1发病情况及地区分布全区14个地(市)101个上报疫情单位,其中82个单位报告麻疹病例发生,全年发病3698例,发病率8.00/10万,发病率最高是百色地区23.10/10万,最低是北海市0.05/10万。贵港市、南宁地区、柳州地区、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发病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它10个地市发病波动在0.05~6.75/10万之间。发病分布广泛,城市以散发为主,农村则以局部暴发和点状暴发为主。报告发病率大于30/10万的有9个县,分别是百色地区西林县、乐业县、田东县、隆林县,河池地区环江县、凤山县、南丹县,南宁地区天等县、大新县。这9个县的人口占全区人口的5.51%,发病1262例,占全区病例数的34.13%。隆林县发病率最高达129.74/10万,其次乐业县为98.48/10万,其它7个县发病率波动在31.04~62.34/10万之间。这9个县市全部是山区县,表明山区计免工作是我区的薄弱环节,也是麻疹流行的主要地区。 2.2季节分布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数从3月份开始上升,7月份开始下降,病例集中在4~6月份。12月由于出现较大的局部暴发疫情,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月病例构成最高月份为12月,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