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在置入PICC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2021年3月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置入PICC并带管出院的癌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维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可为置入PICC并带管出院的癌症患者提供及时安全、连续的居家护理,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并发症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肿瘤一区65例PICC置管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肿瘤二区65例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2组导管维护依从率、导管维护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率、导管维护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6.307,P=0.012;χ2=6.759,P=0.009);观察组导管相关知识、导管监测行为、心理信念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876,P=0.015)。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识及导管维护能力,从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一针式皮下隧道法在肿瘤化疗患者Power 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化疗科需置入Power PICC导管的963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方式分为试验组493例和对照组470例,试验组采取一针式皮下隧道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塞丁格穿刺技术进行置管,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并绘制生存曲线反应两组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一针式皮下隧道法可明显降低置管后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aHR=0.304,95%CI(0.137,0.677),P<0.01;aHR=0.304,95%CI(0.097,0.958),P<0.05],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均对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通过一针式皮下隧道进行Power PICC置管可明显减少置管后并发症,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ower PICC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照顾者实施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PICC门诊接受PICC 维护的60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照顾者接受常规宣教。观察组照顾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比较干预后2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照顾者满意度。 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12,P=0.028),观察组患儿照顾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3.663,P<0.001)。 结论 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照顾者实施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能降低患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照顾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PICC维护门诊在导管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以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PICC维护记录单详细记录患儿进行PICC维护时的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998例患儿进行PICC导管维护,16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1%,经过对症处理155例患儿PICC继续使用,6例患儿PICC被迫拔除。结论 儿童PICC维护门诊常见并发症较多,但经过专业护理可以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保持导管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魏丽丽  韩斌如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65-1770
目的 分析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在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依从性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15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选取2018年10月—12月收治的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械通气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试验组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运动前(5 min、10 min),运动中(5 min、10 min)以及运动后(5 min、10 min)颅内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依从性为98.1%,对照组的依从性为7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早期活动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恢复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开发过敏性哮喘患者抗IgE治疗智慧提醒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专家共识、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经验,设计开发具有注射提醒、预约提醒、适应证错误提醒和健康教育内容提醒功能的抗IgE治疗智慧提醒系统。便利选取2019年5月—10月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接受抗IgE治疗的2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智慧提醒系统实施干预;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接受抗IgE治疗的19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第12周,比较两组护理缺陷率、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 结果 试验组在患者评估、药物配置、观察及处理不良反应和健康教育等环节的护理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准备和注射环节护理缺陷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注射技术、隐私保护、健康教育和整体感受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态度与沟通方面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率和治疗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智慧提醒系统可规范抗IgE治疗中的护理行为,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与穿刺静脉选择不理想、导管尖端位置未完全到达下腔静脉、送管困难、长时间持续输注高渗透性营养液及未严格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新生儿下肢静脉置管时,需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采取正确的送管方法,将导管置入最佳位置,并对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才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订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级吞咽障碍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一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二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指导。出院3个月后,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出院后3个月,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在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疲劳程度、心理负担、进食欲望、社会交往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语言交流、睡眠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疲劳程度、心理负担、进食欲望、社会交往及睡眠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交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过渡期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ICU过渡期护理清单。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盐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56例,其中2018年1月—12月的81例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转科交接时间,术后48 h、ICU转出前、ICU转出后1周3个时间点的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访谈医护人员对清单的看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转科交接时间明显缩短(t=2.16,P<0.05),3个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均P<0.01);试验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出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医生对应用该清单的满意度均>96%;访谈医护人员,对该清单的使用给予了肯定。 结论 使用ICU过渡期护理清单能够缩短心脏术后患者ICU转运时间,减少心脏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应激与并发症,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基于患者需求的鼻咽癌患者家庭延续性护理平台,并评价其效果,为鼻咽癌患者提供获取疾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以改善其出院后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方法 鼻咽癌患者家庭延续性护理平台包括系统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2个部分。2019年4月—6月,选取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科进行初次治疗且放化疗结束出院的8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使用家庭延续性护理平台;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干预6个月后调查试验组平台使用率及满意度,并对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自我护理依从性、放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平台使用率为98%,满意度得分为(62.00±7.41)分,处于高水平;试验组自我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发生程度随时间推移较对照组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家庭延续性护理平台有助于开展科学、系统化、延伸性的护理服务,提高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患者对延续护理内容及形式的需求,构建PICC延续护理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6.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导管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丹  王会英  杨玄  李静燃 《天津护理》2021,29(2):176-179
目的: 通过调查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与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升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和PICC导管维护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总分及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知信情行总分成呈正相关(P<0.01)。结论: 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和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管理能力随患者知信行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肿瘤患者PICC置管者分为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卡前后各53例,实施前常规健康教育,实施后分别在置管前、置管后、出院带管发放健康教育卡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相关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相关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卡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2019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干预3个月后血压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高血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F组间=4.498,P=0.037;F组间=4.213,P=0.043;Z=-2.452,P=0.014)。结论 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值,可为高血压患者的延续护理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