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肺周围型病灶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超声科2019-01至2020-12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的肺周围型病灶活检11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按操作方法分为,造影组(超声造影引导穿刺)52例和对照组(常规超声引导穿刺)65例。造影组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的灌注及病灶增强情况,针对病灶明显增强区域行穿刺活检。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对实性区域穿刺活检。获取穿刺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比较造影组与对照组穿刺阳性率、并发症以及病灶坏死区域的显示率。结果 造影组穿刺阳性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直径>50 mm的病灶,造影组穿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95.45% vs. 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特别是对于病灶直径>50 mm,建议首选超声造影引导穿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提高纵隔巨大肿瘤穿刺活检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临床确诊为纵隔巨大肿瘤,均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未取得有效病理组织,故行CEUS引导下再次穿刺取材。结果:CEUS引导下纵隔巨大肿瘤穿刺病理成功率为72%(18/2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结论: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纵隔巨大肿瘤穿刺活检取材的准确性,是纵隔巨大肿瘤穿刺活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在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穿刺活检的102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患者(n=53)采取超声造影引导行穿刺活检;B组患者(n=49)采取超声引导行穿刺活检,所取组织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定性诊断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A组53例患者取材均满足病理诊断,定性诊断率100.0%;B组定性诊断率为83.7%(41/49)。A组的定性诊断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行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能清楚显示肿瘤活性区域、坏死区域及液化区域,更为准确的定位取材,降低假阴性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对乳腺BI-RADS 4级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60例乳腺BI-RADS 4级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取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设为A组(n=39),只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设为B组(n=21)。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定性诊断率。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0%(60/60)。A组39例患者取材均满足病理诊断,定性诊断率为100.0%(39/39),其中,良性28例,恶性11例。B组16例患者取材满足病理诊断,定性诊断率为76.2%(16/21),其中,良性10例,恶性6例;其余5例未定性诊断患者中因取材组织液化及坏死较多,无法明确诊断,后经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良性3例,恶性2例。A组定性诊断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行乳腺BI-RADS 4级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活性区域及非活性区域,能更准确地定位取材,定性诊断率优于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子宫良性病变经腹超声导引病理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导引病理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腹B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对于单发病灶,行病灶多点穿刺活检。对于多发病灶,行各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超声、磁共振检查。比较病理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成功进行穿刺病理活检,穿刺成功率为96.8%(60/62),病理诊断率为100%(60/60),诊断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症8例。2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穿刺不成功。活检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经腹穿刺病理活检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对前纵膈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的贴胸壁前纵膈肿瘤患者80例,根据术前接受超声造影及未接受造影检查分成2组,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0例超声检查可视的前纵膈肿瘤患者中,术前接受超声造影组39例,未接受造影组41例。造影组经超声引导下活检,最终病理结果淋巴瘤18例,胸腺瘤15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肌源性肉瘤1例,类癌1例。非造影组经超声引导下活检,最终病理结果淋巴瘤15例,胸腺瘤13例,生殖细胞肿瘤7例,不能明确诊断分型6例。造影组活检取材成功率100%(39/39),非造影组活检取材成功率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超声引导下前纵膈肿瘤穿刺活检取材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46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对前列腺行"6+X"法穿刺活检.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PCA 45例,占30.8%,前列腺增生(BPH) 98例,占67.1%;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6%、80.6%、79.1%.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表达的价值.方法:对58例乳腺肿块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同时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并与手术切除标本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穿刺活检检测ER、PR、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55.17%(32/58)、43.10%(25/58)、46.55%(27/58).术后标本ER、PR、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56.90% (33/58)、44.82% (26/58)、48.27% (28/58).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可准确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IU)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21例,共切除病灶21个。后经3~25个月,其他影像学检查( CT、MRI)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病灶33个,(1个病灶11例,2个病灶8例,3个病灶2例)。经超声造影检查明确肝内转移病灶是否存在,经超声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设定CEUS为A组,IU为B组,后经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A、B两组与AorB组组间比较t检验,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分别与A orB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EUS结合IU可提高恶性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多途径给药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70例行超声引导穿刺联合多途径给药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行单纯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冲洗后,再注入1/4~1倍囊液量的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混合液保留,并口服中成药小金片3个月;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射无水乙醇硬化冲洗、再保留1/4囊液量的无水乙醇治疗。2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比较2组囊肿消失程度、复发率等。结果: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5.7%,无复发;对照组有效率90.0%,治愈率80.0%,复发率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联合多途径给药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引导减针穿刺与常规穿刺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分析我院900例可疑前列腺癌(PCa)患者,其中548例行传统10点法(常规组),另352例通过超声造影定位靶向病灶区,采用靶向穿刺替代部分传统穿刺点的穿刺方法(造影组),所有病例均送病理,观察对比两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900例患者中PCa共诊断362例(362/900,40. 2%),常规组检出率38. 0%(208/548),造影组检出率43. 8%(154/352),两组穿刺法PCa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84)。其中常规超声发现可疑病灶患者中,常规组检出率42. 8%(116/271),造影组检出率43. 2%(73/1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6);常规超声未发现可疑病灶患者中,常规组检出率33. 2%(92/277),造影组检出率44. 3%(8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造影组(24. 5%Vs 15.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超声造影减针靶向穿刺可减少穿刺针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增加常规超声未发现可疑病灶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临床保守治疗无效的32例盆腔脓肿患者行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脓腔并留置抗生素治疗,其中1例行脓肿置管治疗.治疗后行超声随访.结果:共对34个脓肿病灶进行穿刺治疗,33个(97.1%)病灶成功抽出脓液,并行抗生素冲洗留置治疗,1例(2.9%)未抽出脓液仅行抗生素留置.32例患者治愈25例(78.1%),有效6例(18.8%),无效1例(3.1%),总有效率96.9%.治疗过程中无明确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后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7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n=37)和B组(n=36)。A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穿刺,B组患者行超声造影后粗针活检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取材成功率为100.0%(36/36),诊断准确率为100.0%(36/36),均高于A组的取材成功率89.2%(33/37)及诊断准确率89.2%(3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A组的8.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后粗针穿刺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能提高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减少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对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似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艾滋病患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对2种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为95.24%,对恶性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100.0%、92.9%。结论: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准确度高,并发症低,操作安全快捷,是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技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内部有无坏死、进针角度和进针次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41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144例,良性病变206例,穿刺成功率为85.4%(350/410)。病灶最大径≤2.0 cm、2.1~6.0 cm、>6.0 cm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8.6%、91.7%和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1,P<0.05);病灶内部有坏死和无坏死者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4.6%和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2,P<0.05)。大病灶(最大径>6.0 cm)坏死率为36.4%,显著高于病灶最大径≤6.0 cm者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0,P<0.05)。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进针角度、进针次数对穿刺成功率均无显著影响(χ2=0.057、1.717、1.140、0.372、0.094,P>0.05)。结论病灶大小和病灶内部有无坏死是影响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掌握小病灶的穿刺技巧和大病灶穿刺过程中避开坏死灶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 1993 -0 3~ 2 0 0 1-0 3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资料完整的 6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灶。采用美国Cook公司的抽吸式活检针和套管式自动活检枪 ,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结果  6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灶中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为恶性肿瘤者 47例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3例 ,转移癌 4例 ) ,良性病变者 14例。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者 43例 ,良性病变者 9例。并发症 :气胸 12例 (19.8% ) ,出血 5例 (8.2 % ) ,咯血 4例 (6.6% )。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而实用的定性诊断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青  董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2):1249-1253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增强CT显示含坏死组织胸部病变162例,病变内含有无增强区,且病变与皮肤之间无骨、无肺气遮挡,具有良好的透声窗。将病变分为超声造影组76例(超声实时造影引导下穿刺)和增强CT组86例(结合术前增强CT并在CT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造影组穿刺成功率97.4%(74/76)、病理诊断符合率94.7%(72/76)高于增强CT组的87.2%(75/86)、79.1%(68/86),并发症发生率2.6%(2/76)低于增强CT组的16.3%(1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定性诊断含坏死胸部病变较增强CT引导下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RFA术治疗的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1、3、6个月超声观察病灶变化,计算体积及病灶缩小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血流信号消失程度.结果 经皮RFA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造影病灶处均无血流灌注;术中感牙痛2例,停止消融牙痛即缓解.1例消融后有声音嘶哑,未处理,3个月后声音恢复.RFA治疗后1、3、6个月,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和血流灌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过程中,消融区未出现对比剂重新填充的现象.高频超声检查显示,3枚结节在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2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1/2,8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至不足1/2.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年内,所有结节直径明显缩小,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RFA治疗能有效缩小并使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体积及直径消失,并发症较少,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4~18G切割式自动活检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34例纵隔病变需明确诊断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35次穿刺取材,32例做出了明确的组织学分型诊断, 组织学确诊阳性率为94.1%(32/34).结论: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疑难纵隔病变确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改良6点(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24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改良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及手术治疗,将穿刺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24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129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改良6点前列腺穿刺术诊断为前列腺癌,90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此219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相符,另5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而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3%、100.0%、97.8%,传统的6针法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3.3%(209/2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且改良6点比传统的6针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