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脊髓损伤,极易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等。泌尿系感染多属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尤以妇女多见。多因肾虚膀胱有热兼感外邪引起下焦湿热而发病。治以清热利湿为主。久病反复发作有脾虚见证者,治宜健脾补肾为主,佐以利湿清热。关于淋证的成因,《金匮》认为是由于热在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说:“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还有肾虚不能制约脂液说法。据上所述,淋证多因湿热内蕴,  相似文献   

2.
尿路结石与肾虚热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血淋”范畴。对于本病的认识,众多医者多以湿热立论,治从清利。巢元方则首先在热的基础上提出了肾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曰:“石淋者,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巢氏的这种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病机分析,对治疗尿路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1 肾虚热乘为发病基础1.1 主要病位 石淋乃五淋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明确提出淋证的病位在肾和膀胱,“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同时,又根据石淋的特点,指出其病位主要在肾,是“肾客砂石”。现代医学也…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多发病,我院从1976年4月至80年5月共观察了70例,疗效尚为满意,兹总结如下: 一、病因和病机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此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癃闭、湿热下注、淋浊(五淋中湿淋、血淋、膏淋)、遗溺、肾虚腰痛等范畴。《巢氏病源》认为“肾虚、膀胱热”可致淋病。《金匮》认为“热在下焦”。总之古代医家认为淋证所发,皆属肾虚而膀胱生热,或因膀胱蕴热,湿热郁久,湿毒热邪蕴于下焦则为淋。发病因素:①外感风寒,邪郁化热;②毒  相似文献   

4.
淋证辨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小溲灼热而痛,频数短赤为其主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及其它泌尿系疾病并发感染等。本文对淋证的治疗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供同道们参考。1淋证的发病机理《金匮要略》中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巢氏病源》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可见淋证的发生是以肾气虚弱,膀胱湿热而致。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若肾气不充,素禀内热,而中州脾胃运化失常,或因过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因劳倦内伤,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下注膀胱,小溲灼热刺痛为热淋,湿热蕴久,尿液受其煎…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结石产生的病理机制古医籍中多有记载。《中藏经》云:“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云:“石淋者,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丹溪心法》又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可见泌尿系结石的内在因素是肾虚,而湿热入侵下焦、七情化火伤阴,则是形成结石的外在条件。所以泌尿系结石一症是“正虚邪实”之候。  相似文献   

6.
治淋体会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淋证急发清热当重除湿淋证病因虽多,但因湿热蕴结下焦尤为常见。《金匮要略》曰:“热在下焦,亦令淋秘不通”。《丹溪心法》:“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指出:“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上述医家突出强调了热邪在淋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盖病在下焦,属湿者?..  相似文献   

7.
本病属于中医之“砂淋”、“石淋”、“血淋”的范围。祖国医学对尿路结石病的病理有很深的认识,《中藏经》早有论述,认为结石是“由肾气弱,邪热渐强”。《病源》有“肾虚而膀胱热”。《医学会元》有“精竭火动”的论述,认为上述内因以致肾虚而热所致,进而引起气化失常,“瘀滞气血,湿热交炽,日久而结聚成砂石”。《医学衷中参西录》有“石淋之证,因三焦气化瘀滞,或又劳心劳力过度,或房劳过度,膀胱暗生内热。内热与瘀滞煎熬,久而结成砂石。阻塞溺道,疼楚异常。其结之小者,可用药化之,若大如桃、杏核以上者,不易化矣”。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结石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皆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范围。唐代《外台秘要》说:“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率出,痛引小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人闷绝”。对于其病因病理《丹溪心法》说“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指出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主要为肾虚和膀胱湿热两大因素,而肾虚为内在因素。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的动力来自肾脏,肾虚则导致膀胱气化不  相似文献   

9.
乳糜尿属于祖国医学“膏淋”与“尿浊”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指出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的病理分析,为后世医家所宗旨。张景岳又以病程的长短作为辨证的依据,谓“淋之初病,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复兴 ,系云南名中医 ,临证 30余年 ,学验俱丰 ,笔者有幸侍诊 ,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前列腺炎属祖国医学“尿浊”、“淋证”、“腰痛”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云 :“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景岳全书·淋浊》篇说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 ,及痛涩皆去。而膏药不已 ,淋如白浊者 ,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前列腺炎有急慢之别 ,急者关键是湿热下注 ,慢者关健…  相似文献   

11.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中医“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临床见症以腰部绞痛,掣引腹痛,排尿不畅为特征,有时可伴血尿。《诸病源侯论》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指出淋症的内在因素是肾虚,膀胱有热。《医宗金鉴》有:“石淋犹如  相似文献   

12.
万毅刚 《国医论坛》1997,12(6):19-20
万铭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研究3O多年,对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颇有经验。现将万师的临证思路与方法总结如下。l病因病机急性尿感均以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属中医“淋证”、“肾热病”范畴。《诸病源候论·诸淋候》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脱热也。”《圣济总录·诸淋门》也指出:“诸淋之证,大体绿肾气虚,膀饶有热。”因此,可将急性尿感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肾虚和膀优湿热两个方面。1.1湿热印毒,蕴结膀此是主要外因“膀眈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位处于下焦,与肾相表里,分别清浊,有贮…  相似文献   

13.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证之一。多由感受寒湿或湿热,跌仆外伤导致气滞血瘀以及肾亏体虚等原因而引起。《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证治准绳》中又说:“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所以、,肾虚是腰痛发生的关键。在治疗上只要以补肾为主,并按证候的  相似文献   

14.
从疾病分布规律探讨湿热证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大辞典》将湿热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湿热证泛指由湿热合邪所致的病证,如湿热发黄、湿热下痢、湿热带下等。狭义湿热证仅指温病中的一种。本文所探讨的湿热证是指广义湿热证。湿热病邪是由湿邪与热邪相合而成,两者既属于外感“六淫”病邪,又具有内生“五邪”的特性。“湿”与“热”两者性质相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热”为阳邪,易伤阴动火。临床中根据湿与热的多少又可分为湿重于热型或热重于湿型。可见湿热致病病机比较复杂。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候,为了探讨湿热证与疾病的关系,笔者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整…  相似文献   

15.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而涩,则淋沥不宣。”说明淋症初起,多属湿热渗结膀胱,日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若湿热下注膀胱,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为淋,若湿热渗结于下以致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脂液随小便而去,小便如脂如膏。本病是不洁性交,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渗结于膀胱,致使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染成此疾。它是一种由淋病双球菌所致的男女泌尿生殖系的特异性感染。淋病双球菌是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在急性感染期,将尿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氏染色检查,可见到在多形核细胞中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方可诊断为淋病。现代医学认为,淋病最常  相似文献   

16.
膏淋者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或有滑腻之物 ,尿时热涩疼痛。古人云 :“尿似膏自出”。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命门部》言之最详 ,其曰 :“膏淋之证 ,小便如油如膏 ,甚则溺器中粘结稠叠 ,有如败絮 ,皆是肾家脂液 ,与诸淋之属膀胱为病不同。”大凡膏淋多因湿热下注 ,膀胱气化不利 ,若日久反复不愈 ,则肾虚下元不固而失于固摄 ,中气不足而现气虚下陷之象。可见乳糜尿多归属膏淋范畴。临床膏淋因病机不同而有气虚下陷、湿热下注、肾失固摄诸型证 ,属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常可奏效 ,肝经湿热下注者非龙胆泻肝汤不可 ,而肾虚失于固摄者在于补肾固摄…  相似文献   

17.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在防治温热病方面,有很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余就该书对温湿证治疗的用药特色,谈点体会。一、不用甘草:湿温证的病因是湿与热。湿性粘浊,热性炎上,湿热互结,便难分难解。“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温热经纬》)。治疗的关键在于解其湿热交蒸之结,化湿药与清热药往往同用,化湿清热,双管齐下。正如王孟英说:“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甘草,号  相似文献   

18.
李兴起 《河北中医》2006,28(12):934-935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淋证、癃闭范畴,其病因不外乎肾虚、膀胱湿热、瘀血.《内经》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膀胱湿热."指出了本病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如房事不节,纵欲过度,相火妄动,或欲念不遂,蕴结下焦均可致肾虚;外感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致湿热内生;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互结,日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必致瘀;肾阳不足,阳虚生寒,寒凝则可致瘀;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气虚生化无力,即可致瘀;阳虚血少,脉道枯涩亦可致瘀.临床上随年龄增长,瘀血越显,如色素斑等即是佐证.肾虚,则封藏失利,膀胱气化不利,即可产生排尿无力,尿细或尿有余沥,尿后滴白,阳萎早泄等;膀胱湿热则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然本病往往肾虚与膀胱湿热并存,应分清肾虚、膀胱湿热孰轻孰重.以肾虚为主时还应区分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俱虚.以湿热为重时,要分清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  相似文献   

19.
淋病证治     
现代医学认为,淋病最常见的是急性淋菌尿道炎。一般感染后的发病潜伏期为3~5日,初期病症,是尿道红肿、发痒和灼样刺痛。同时,尿道口有稀薄的分泌物还伴有尿急,尿痛,尿频,甚而排尿困难,嗣后,则出现脓性分泌物,一般该症状可维持2~3周,可继发急性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而涩,则淋沥不宜。”淋症初起,多属湿热渗结膀胱,日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若湿热下注膀胱,下阴不洁,秽浊之邪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治疗尿石病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泌尿外科疾病的60~80%,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石淋”。东汉《金匮要略》谓:“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隋代《诸病源候论》谓:“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足出,甚则塞痛。”华佗的《中藏经》又说:“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可见,下焦湿热,消烁阴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