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卵泡膜黄素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卵膜黄素囊肿的发病情况、病因,诊断,处理和转旭。TLC病理特点多为双侧、多囊,光滑,呈结节状,卵泡膜细胞过度增生和明显黄素化。其治疗要点为去除病因。囊肿自然缩小和消失。只有出现扭转,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时才行手术。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手术过程中被发现,其中部分为多发性卵泡囊肿,对于这种良性病变如何处理,目前缺乏统一的意见。本文对我院7年来剖宫产术中发现的多发性卵泡囊肿33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的内分泌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 (nonneoplasticcyst)根据其组织学可分类为多种病变。有的类型可继发于内分泌的异常 ,有的可引起内分泌的异常 ,临床上有相应的内分泌失调的表现。本文就有明确内分泌改变的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简述其特点。1 滤泡囊肿  滤泡囊肿 ,有人称为卵泡囊肿。其发生的内分泌原因是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功能障碍 ,接近成熟的卵泡不破裂 ,继续生长或退化中囊液增多形成囊肿。囊壁有几层颗粒细胞和 (或 )卵泡膜细胞 ,或退行性变的纤维组织 ,卵细胞消失。该类囊肿可出现在不同的年龄 ,但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EMs)囊肿剔除术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卵泡丢失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腹腔镜单侧卵巢EMs囊肿剔除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改良锐性分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钝性撕拉法。显微镜下观察剥离囊壁标本的卵巢门附近、卵巢窝处、中间部位的标本厚度、存在卵巢皮质的标本数、存在卵巢皮质厚度、皮质内是否存在卵泡及分级等指标,并比较分析腹腔镜下两种剥离方法对卵泡丢失影响。结果:卵巢门附近的标本厚度明显厚于卵巢窝处和中间部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门附近、卵巢窝处、中间部位存在卵巢皮质的标本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窝处存在的的皮质厚度要明显薄于卵巢门附近、中间部位(P0.05);卵巢窝处及中间部位剥离囊壁的皮质内大多为始基卵泡或未发现卵泡,卵巢门附近多为初级、次级卵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剥离方法在卵巢窝处的四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中间部位的标本厚度和卵巢皮质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卵巢门附近的标本厚度和存在的卵巢皮质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存在卵巢皮质的标本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卵巢窦卵泡数(Fo)及卵巢体积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EMs囊肿的腹腔镜剔除术会造成正常卵巢组织的丧失,改良的锐性分离法可避免卵巢门附近过多的初级或(和)次级卵泡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卵泡刺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俊  邓晓惠 《生殖与避孕》1998,18(2):122-125
<正>卵泡刺激素(FSH)是由垂体嗜碱性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分子量为33,000,由两个非共价α、β亚基组成,α亚基含有92个氨基酸,与LH及hCG的α亚基相似,β亚基由115个氨基酸组成,是决定其特异性的组成部分.FSH的分泌呈脉冲式,其血中浓度取决于脉冲分泌的频率、释放激素量及降解速率,FSH通过肝、肾清除,血液中清除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最初的快速消失时相,半衰期约为3.9h,随后为较慢的时相,半衰期约为70.4h.FSH的清除速率和生物活性与其唾液酸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绝经前妇女与绝经后妇女比较,FSH含有较少的唾液酸,因此半衰期较短.人类FSH在60年代已应用于临床,在女性主要用于刺激卵泡发育,促排卵,并用于助孕技术中刺激多个卵泡发育,在男性用于刺激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多选题     
[K型题] 问1之下列属于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的是: ①卵泡囊肿 ②黄体典肿 ③巧克力囊肿 ④卵巢冠囊肿 问13:卵泡膜黄家囊肿的发生原因是山于: ①卵泡不成熟或成熟不排卵使卵泡腔液体漪留而形成. ②应用促性脉激米诱发排卵. ③囊性黄体持续存在. ①绒毛膜促性腺激水过度刺激引起卵泡膜细胞黄素化. 问14:卵集非赘生性囊肿时下述哪项正确? ①卵泡囊肿囊液内含有雌孕激素. ②黄米囊肿可自行消失. ③黄体囊肿的囊液内含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米. ①多囊卵集患者体内雄激象占优势. 问15:多囊卵集综合征恰当的治疗方法是: ①克罗米芬疗法. ②雌一孕激素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nRH-a长方案周期中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患者采用大卵泡穿刺抽吸治疗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64例GnRH-a长方案周期中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促性腺激素(Gn)启动10日内是否进行大卵泡穿刺抽吸治疗分为穿刺抽吸组(31例)和未穿刺抽吸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启动Gn4~6天和启动Gn 7—10天卵泡发育不同步情况、促排卵用药情况及妊娠结局,以及未穿刺抽吸组患者取卵时卵泡中有卵子和无卵子(即囊肿)情况及其临床妊娠率的比较.结果:①两组启动Gn 4~6天和启动Gn 7~ 10天时,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GnRH-a剂量、GnRH-a天数、Gn天数、Gn总量、HCG日内膜厚度、HCG日E2/P值、获卵数、获卵率、成熟卵数、成熟卵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未穿刺抽吸组患者仅依靠Gn使用的调整,取卵日大卵泡中有卵子与证实为囊肿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卵泡的不同步发育可以发生在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的不同时间,出现卵泡发育不同步现象不需要中途进行穿刺抽吸治疗,其与通过调整Gn的使用来调节卵泡的发育而获得的妊娠结局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排卵治疗中多卵泡发育者的处理方法。方法:对于克罗米酚(CC)或hMG促排卵中发生多卵泡发育的30例患者,分别随机采用IVF-ET(A组)或成熟卵泡刺破+多余卵泡抽吸+宫腔内人工授精(IUI)(B组)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A组取卵周期妊娠率为26.67%,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6.36%,与本中心同期同年龄段行IVF-ET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B组妊娠率为13.33%,皆为单胎妊娠;二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OHSS。结论:促排卵治疗中出现多卵泡发育时,行IVF-ET或成熟卵泡刺破+多余卵泡抽吸+IUI是积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卵巢冠囊肿是一种良性非赘生性肿物,来源于中肾管或副中肾管迹.多发生在生育期.除某些病例发生扭转外,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多数妇女在普查时发现,由于卵巢冠部位与卵巢接近,而且囊肿形态与卵巢囊肿不易区分,所以手术前准确诊断率很低.我院6年共收治50例病人,误诊率为92%.我们体会到,生育期年龄妇女子附件部位发现活动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物。应考虑卵巢冠囊肿.妇科检查时注意肿物一侧是否触及正常卵巢,而且在 B 赶检查时注意探测囊肿一侧是否有正常卵巢回声.这样可提高正确诊断率.卵巢冠囊肿,如无合并症只行囊肿剥出术即可.50例病人经病理检查无1例发生恶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卵泡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可以独立或协同促性腺激素调节卵巢周期性优势卵泡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泡发育障碍以及超促排卵周期多个卵泡发育与该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卵泡液由血浆渗出物和卵巢局部分泌物构成,卵泡液不仅为卵母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生物环境,并且对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起着直接调控作用。卵泡液中存在大量的细胞因子,它们都通过各自特有的机制作用于女性生殖过程,且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卵泡液中各种细胞因子在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本文以近年来生殖医学领域对卵泡液微环境的研究为基础,结合血管生成的机制和卵泡液中参与血管生成过程的各种细胞因子对女性生殖过程的调节,综述了卵泡液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卵泡发育、卵子成熟及胚胎种植等女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来自卵巢囊肿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卵巢皮质中卵泡的分布特征,并观察冷冻对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卵巢囊肿(卵巢囊肿组)及8例PCOS(PCOS组)的卵巢皮质,分析卵巢皮质中的卵泡密度;同时冷冻部分组织,观察冷冻前后各级卵泡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PCOS组中的卵泡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囊肿组,但各卵泡囊肿组间的卵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冷冻后各组中卵泡分布以及形态正常的始基与初级卵泡比例,与冷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冷冻前后PCOS组织中初级卵泡比例显著高于卵巢囊肿组,形态正常的始基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卵巢囊肿组。结论:卵巢囊肿与PCOS患者的卵巢皮质可作为人卵巢组织冷冻保存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3.
卵泡膜细胞增殖症(hyperthecosis)是首先由Fraenkel(1943)所描述的一种卵巢非赘生性病变,组织学变化为卵巢间质中出现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增生;临床上常伴有多毛和男性化症候群,因而又称卵泡膜细胞增殖综合征.由于它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较多相似之处,早期文献均将其包括在 PCOS 内,认为是 PCOS 的一种严重变异或晚期表现。但随着类固醇激素测定方法的进展。特别是在采用克罗米芬治疗 PCOS 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应后,才将两者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人类卵泡由始基卵泡发育成成熟卵泡,根据其不同变化,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在开始时主要是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并在其周围形成透明带,继之在粒层细胞上出现明显的形态与生化结构的变化;形成FSH-R、类固醇激素受体、裂隙联接与卵泡内膜等;随着卵泡的继续发育、卵泡液出现,LH-R,PRL-R等形成;在FSH诱导下芳香化酶出现活性,从而形成局部激素微环境,在全身与局部激素的调节下,进一步发育成排卵前卵泡,成熟并排卵。本文对卵泡整个发育过程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生育期妇女卵巢囊肿绝大多数为功能性,是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通常在诱发排卵或超声监测卵泡生长时被发现。妇科医师应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卵巢囊肿以区别功能性及病理性。亦有资料显示卵巢囊肿消失与口服避孕药无关。为了评估由诱发排卵所致的真性功能性卵巢囊肿的自发消失率;判定口服避孕药是否比期待疗法更有效;同时确定功能性囊肿消退所须的时间进行下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常卵巢扭转少见,多为输卵管或卵巢系膜过长、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所致,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后由于卵巢体积增大,多个卵泡发育形成滤泡囊肿,妊娠后多形成黄体囊肿,使卵巢呈囊实性改变,比重分布不均,成为卵巢扭转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自1921年Sampson首次提出巧克力囊肿的概念至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组织来源和病因仍不完全明了。卵巢是EM最常累及的器官,其不规则的表面和局部甾体激素环境可能为巧克力囊肿发生,发展的有利因素。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约占良性卵巢囊肿的35%。此次研究通过回顾性的病例分析,由系列的阴道超声检查追踪滤泡生长,以探究巧克力囊肿来源于卵巢滤泡的可能性。超声监测自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初为隔日1次,至优势卵泡直径超过14mm改每日监测。从三个层面测量滤泡直径,求得均值。当特征性囊肿形成(超声诊断标准为均质低回声的囊性结构,壁厚而规则)后,…  相似文献   

18.
空卵泡综合征(EFS)概念的提出已10余年,指在IVF周期中未能获取卵细胞,可以在自然或人工刺激的月经周期中出现,此时,多个卵泡发育却无卵细胞存活。IVF中此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7%。EFS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为评价IVF中EFS复发的危险性,从耶鲁大学IVF中心1987年1月~1996年12月回顾了37例病史材料共202个IVF周期(自然或人工刺激),每例至少有1次EFS周期,其  相似文献   

19.
正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EFS)是指经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后,卵巢有多个正常卵泡发育,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正常,但取卵手术时经反复冲洗及抽吸仍不能从成熟卵泡中获得卵母细胞。而边缘性EFS(borderline form of EFS)是指在COH后,诱发排卵前尽管有较多卵泡发育,但取卵时仅获得少量成熟卵母细胞或不成熟卵母细胞。此两种病例临床皆少见,一旦出现则不得不取消周期,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我院发现疑似边缘性EFS 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红英  陈建泉  钱旻  成国祥 《生殖与避孕》2004,24(5):295-298,308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卵泡主要是由一个生殖细胞及外围众多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间质细胞等组成。在促性腺激素等的作用调控下,卵泡中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不一的颗粒细胞群。颗粒细胞又通过旁分泌和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控制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因而卵泡发育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调控系统严格控制之下。本文综述了生长期和成熟期调控机制及人工诱导卵泡发育、成熟和卵成熟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