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Miles(1907)提出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的根治性原则以来,手术技术不断改进,据1972年报告,国外1940年至1960年直肠癌术后五年生存率由44%提高到50%,结肠癌由48%提高到56%。但是近二、三十年来(1950—1973)手术疗效并无显著提高,作出诊断时结、直肠癌患者约有50%以上已发生转移,单靠扩大切除范围来改善预后显属不可能,因而国内外不少医学工作者探索应用化疗等措施作为提高大肠癌疗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院1975年6月~1979年12月收治直肠癌128例,采用术前放疗、化疗辅助外科手术综合治疗,并与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疗效分析。各组的5年生存率是: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放疗+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69.5%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我院1975年6月~1979年12月收治直肠癌128例,采用术前放疗、化疗辅助外科手术综合治疗,并与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疗效分析。各组的5年生存率是: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放疗+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69.5%(16/23)、根治术+术前放疗组为56.0%(14/25)、根治术+化疗组为53.8%(7/13)、单纯根治术(对照组)为40.0%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栓塞化疗后二期切除晚期直肠癌临床疗效.方法:对不能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直肠癌行一侧髂内动脉、直肠上动脉双置管栓塞化疗.经1~4疗程(1~6个月)后,对其中无明显远处转移的晚期直肠癌,且部分缓解的20例行二期切除.结果:获随访18例,5例死亡,13例健在,随访时间8月~66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7%和70.8%.结论:对晚期直肠癌动脉栓塞化疗后二期切除能提高3年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19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ZG  Song C  Wang H 《癌症》2006,25(5):596-598
背景与目的: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3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尽管手术切除、化疗、射频消融术、介入治疗等手段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效果不同。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5年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根治性切除组46例(23.2%)、姑息性切除组43例(21.7%)、手术探查组或最佳支持治疗组29例(14.6%)、肝动脉置泵化疗组41例(20.7%),全身化疗组39例(19.7%);对其生存期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7.1个月,5年生存率为31.2%;姑息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14.3个月,5年生存率为0;肝动脉置泵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21.3个月,5年生存期为7.5%;全身性化疗和探查组或最佳支持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7个月、6.3个月,均无5年生存者。根治性切除组与其他组比较,中位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姑息性切除治疗效果并不优于辅助性治疗,对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病例可采用肝动脉置泵化疗。  相似文献   

6.
动脉内灌注的新辅助化疗在晚期直肠癌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的新辅助化疗(NACT)对晚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不能切除的晚期直肠癌采用动脉置泵灌注化疗的新辅助化疗,为MFH方案:5-Fu 500 mg/m2,丝裂霉素(MMC)6 mg/m2,拓喜(HCPT)20 mg/m2,每周1次,两周1个疗程,休息4周后重复,共2—3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MR)7例。有效率(CR+PR)为80.5%,CR 6例全部获得手术切除,PR 23例中手术切除15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碎裂、胞浆凝固、变性,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厚、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内灌注的新辅助化疗作为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改善病期,使不可能手术患者变为可能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使癌肿组织学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影响,评价PCNA和MVD对于其远期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ⅡB、Ⅲ期的结直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手术)68例和对照组(直接手术)60例,并分别测定化疗前活检及手术切除后癌组织PCNA和MVD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1、3和5年生存率及PCNA及MVD的表达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5.9%和44.6%,对照组分别为92.6%、75.9%和22.0%,1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8.0与40.8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0与4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共37例,对照组共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转移者PCNA及MVD表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时间≥36.0个月的患者化疗后PCNA及MVD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直肠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能提高远期生存率;PCNA及MVD的检测可以作为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远期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5%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有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本研究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行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02-01-2011-10-31梁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18例)和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31例)临床分期Ⅱ/Ⅲ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新辅助化疗组术前接受3个周期的XELOX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予以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切除率、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8%(21/26),临床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1% (6/26),手术R0切除率为92.3%,对照组手术R0切除率为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新辅助化疗组术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和80.8%,对照组分别为65.2%和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可行和安全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李平  王康  杨春  张天  杨向进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4):374-375,378
目的 :总结和分析直肠癌术前介入灌注化疗 (Pre operativeArteraInfusionChemotherapy ,PAIC)的疗效及其优点 ,探讨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Seldinger方法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 ,选择肠系膜下动脉或骼内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位置后 ,注入化疗药物。术后一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 5 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钙进行 6个疗程的化疗。以同期未行介入灌注治疗而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AIC组大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减轻 ,肿块缩小。介入灌注化疗前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有变性坏死 ,细胞核变性 ,胞浆凝固 ,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等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五年生存率 75 0 0 % ,对照组为 4 5 2 4 % ,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前介入灌注化疗作为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方法之一是有效、安全的 ,并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化学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化疗已成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自1990年以来5-氟尿嘧啶(5-FU)联合四氢叶酸钙(LV)已成为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虽然其疗效尚不满意,但是改变给药方法,将静脉推滴改为持续滴注可提高其疗效,并降低其毒副反应。最近已证明单一的卡培他滨在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上至少相当已确立的5-FU/LV辅助治疗方案,而毒副反应和资源利用方面则更优越。在进展性结直肠癌中,有效的新药已进入了辅助治疗的领域。奥沙利铂与5-FU/LV联合使用在Ⅲ期结直肠癌治疗中显示出比标准5-FU方案有生存上的优点,三年无瘤生存率更高。而三年无瘤生存率被认为是五年总生存率的一个良好的替代标志。卡培他滨与放射治疗的联合使用作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达到降期,从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并使局部复发率降低且无肿瘤进展的发生。总之,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Ⅰ期直肠癌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的cT3-4或N+的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0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患者是否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化疗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A组):未经术前新辅助治疗,pT1~2N0M0的早期直肠癌患者(29例).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54例).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22例).对3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B1+B2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94.0%.单纯手术组(A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1.0%,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为88.9%,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为90.9%.单因素分析提示3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无论是否行术后化疗都可获得与Ⅰ期直肠癌患者相同的预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并未能提高患者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辅助化疗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率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肿瘤学家对于使用给药方便的口服抗癌药尤其感兴趣。最近的两项研究均表明 ,口服卡莫氟 (mifurol,carmofur)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可以提高 5年及 10年无瘤生存率。很多日本的文献也报道了其显著的疗效。最新的报道来自日本癌症多学科治疗基金会 ,在其 1999年 12 5 5例术后结肠癌治疗中 ,MMC +5FU +卡莫氟持续治疗 12个月的病人 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用手术组。然而 ,上述这些报告中并未提及辅助化疗应用多长时间为宜。本研究旨在确定卡莫氟应用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辅助治疗在提高可切除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率和生存率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结果。以奥沙利铂、依立替康为基础联合化疗,在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率与生存率疗效已较为肯定。肝动脉介入治疗(如HAI、TACE等)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术前PVE和两步肝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97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结直肠癌切除术后2周开始FOLFOX方案全身化疗.治疗组在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及术后经门静脉和肝动脉化疗泵行5-Fu肝脏局部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病灶数目和大小均减小,CEA、CA199均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2.8%和10.6%,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2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19.7%和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有50%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分为初始可切除和不可切除。肝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治疗CRLM唯一潜在的治愈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7%~40%。但肝切除术后这部分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CRLM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存在争议,以往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术后辅助化疗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无法改善总生存时间。最近部分研究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或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应用于术后CRLM患者,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本文就可切除CRLM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采用动脉介入灌注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ADM)、丝裂霉素(MMC)等化疗药物,并用医用明胶海绵栓塞病变供血动脉,观察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达62.86%,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14%、51.43%、20.00%,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有较好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置管区域化疗对预防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124例直肠癌术前随机分成两组,髂内动脉插管化疗组(治疗组)61例,外周静脉化疗组(对照组)63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2.0%和52.5%;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11.5%和18.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5.1%和31.7%;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8.6%和23.8%.两组比较,3、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肝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髂内动脉置管化疗在预防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提高3、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外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8.
孙楠  赵翔  罗全  刘顺寿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2):150-151,158
目的 评价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1年手术根治切除的429例Ⅱ期NSCLC的病例资料,其中231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于术后4—5周开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3—4周期,MVP方案治疗72例,CAP方案治疗89例,NP方案治疗70例,另单纯手术组198例。结果 ⅡA期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86%和48.96%(P〉0.05),无显著差异;MVP和CAP化疗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37%和44.44%,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NP组的5年生存率为63.33%,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ⅡB期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5%和4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ⅡA期类似,对比单纯手术组,MVP和CAP方案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提高(37.21%,37.74%,P〉0.05),而NP方案的5年生存率升高明显(55%,P〈0.05)。结论 3—4周期的N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Ⅱ期非小细朐肺痛患者的牛存率。  相似文献   

19.
101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将101例原发灶得到控制,无肝外播散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组40例,动脉插管化疗+放疗组34例,静脉化疗组27例。结果手术切除+动脉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50.0%,27.5%,明显高于其他两治疗组,P值均小于0.05。动脉化疗+放疗组的治疗有效率1,3年生存率分别高于静脉化疗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原发灶得到控制,无肝外播散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应争取切除孤立或仅局限于一叶的多发病灶;对不可切除的病例选用动脉化疗辅助放疗不失为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率较高,达26%-30%。一旦盆腔复发,治疗困难,疗效差,预后不佳。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除提高手术质量外,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直肠癌的化疗方法主要有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动脉化疗。1静脉化疗静脉化疗是从外周静脉给药化疗,开始于40年代。作为肿瘤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应用于50年代。早先直肠癌的辅助化疗以5-Fu单一用药为主。7O年代以后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逐渐有了比较成熟的术后化疗方案。由于化疗的毒副作用,术前化疗仍以单一小量用药为多。常用药物有5-Fu,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