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26 Hz静态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诊断鼓室积液的价值,观察两者结合可否提高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研究对比观察分泌性中耳炎组和对照组,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GSI-33型中耳分析仪测试结果为标准,将对照组共振频率90%的可信区间(5%~95%)设为正常范围,对分泌性中耳炎组的共振频率进行正常或不正常归类,并对其鼓室图形为B、C型或异型者进行鼓膜穿刺抽液,以抽出液体者为阳性.结果:中耳共振频率在900~1100 Hz之间为正常,分泌性中耳炎组的共振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型曲线的抽液阳性率为83%,明显高于C型和异型曲线抽液阳性率(P<0.05).共振频率正常者,其抽液阳性率为0.≤500 Hz者的鼓室积液阳性率明显高于>500 Hz者(P<0.01).结论:通过测试中耳共振频率对判断鼓室是否积液,尤其是对鼓室图形为C型或异型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听力复筛未通过的5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和颞骨螺旋CT扫描,比较二者的诊断一致率,计算其Kappa值(κ值)。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104耳)患儿中,经CT检查中耳正常者47耳,有中耳积液57耳。CT检查正常的47耳中,有24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51.06%),1耳为"B"型(2.13%),1耳为"C"型(2.13%),21耳为"D"型(44.68%);CT检查有中耳积液57耳中,44耳为"A"型(77.19%),2耳为"B"型(3.51%),11耳为"D"型(19.30%);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CT测试结果的诊断一致率较低,κ=0.103。结论: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螺旋CT测试结果诊断一致率低。在临床实践中,不推荐使用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结果作为标准来判断婴幼儿中耳有无积液。  相似文献   

3.
作者们对在523名三岁儿童的普查中示有鼓室功能曲线(tympanogram)异常的372耳,进行为时半年的追踪观察,发现半年后40名儿童74耳的鼓室功能曲线仍为B型和/或鼓室负压≤-200mmH_2O。本文就这些患耳鼓室穿刺抽液的情况,结合随访中的鼓室压力、静态声顺值、绝对梯度和相对梯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所得结论是:(1)鼓室压力和积液的量之间并无规律性关系。这可能和本组病例的穿刺和鼓室功能检查之间的间隔期较长有关。(2)绝对声顺值≤1.5 Madsen单位者有27耳,其中26耳有大量或中量的积液。超过1.5则声顺值和积液量成反比。(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12例听力正常人、91例耳硬化症患者进行中耳分析,纯音听阈,耳声发射及颞骨CT测试,比较226Hz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及CT检查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226Hz鼓室图的声导纳范围为0.45±0.28mmho,耳硬化组226Hz鼓室图声导纳值为0.54±0.47mmho,226Hz鼓室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耳共振频率正常对照组为957±220Hz,耳硬化组为1182±318Hz,较正常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振频率与226Hz鼓室图比较,对耳硬化症诊断的(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更大。226Hz鼓室图、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对于耳硬化症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2.86%,71.4%,62.63%。结论与226Hz鼓室图及颞骨CT相比,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90例中耳炎患耳鼓室窦CT分型,旨在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手术处理后鼓室病变的适应证。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记录鼓室窦CT分型(鼓室窦与面神经的关系),统计各型的例数和比例。 结果 90例患耳的鼓室窦CT分型:A型43耳(47.78%),B型45耳(50%),C型2耳(2.22%)。 结论 鼓室窦CT分型以A型和B型居多, 内镜中耳手术适合在中耳炎手术中推广,但C型鼓室窦的最佳手术方式仍是显微镜中耳手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中耳共振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对应的中耳共振频率变化。方法 使用听力计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了解其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使用中耳分析仪进行常规中耳功能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静态鼓室图形进行分组;分别对听力正常组(30耳)、异常组(116耳)[鼓室图为A型(30耳)、Ad型(22耳)、As型(21耳)和C型(43耳)]行中耳共振频率检查。结果 正常组的中耳共振频率为(951.00±198.85)Hz;听力异常组中A型鼓室图的中耳共振频率为(861.00±137.60) Hz (P<0.01), Ad型为(725.00±158.14) Hz (P<0.01), C型为(499.00±146.27) Hz(P<0.01),三组中耳共振频率分别比正常组低;As型为(1088.00±199.38) Hz(P<0.05)比正常组高。结论 中耳共振频率的检测有助于中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125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5例(250耳)新生儿进行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 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有1耳为As型,其余耳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占43.2%(108/250),双峰型占56.8%(142/250);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74耳,其中65耳为B型,4耳为As型.5耳为C型.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35耳,其中26耳为B型,5耳为As型,4耳为C型,声导抗测试异常或可疑者43例(86耳)颞骨薄层CT检查显示30耳存在中耳腔积液.结论 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反映新生儿的中耳功能;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对正常人60耳及分泌性中耳炎84耳,进行中耳共振频率和鼓室导抗图测试,显示正常人组中耳共振频率为814±164Hz,中耳积液组中耳共振频率为292±134Hz,中耳积液时,质量增大,要达到共振,共振频率必须向低频区移动。治愈后1~2个月,有38耳再进行多频率扫描,中耳共振频率为786±139Hz,与正常人组接近。分泌性中耳炎84耳中,鼓室导抗图分别为:B型69耳、C型10耳、A型5耳;而84耳中中耳共振频率有79耳<426Hz(积液组X+S)。在临床上,中耳共振频率的改变、B型鼓室导抗图,结合鼓膜改变,能更迅速、更准确地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9.
负压型鼓室导抗图诊断成人鼓室积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负压型鼓室导抗图对成人鼓室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 Ⅱ型中耳分析仪,对所有疑似分泌性中耳炎的成人患者行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导抗图峰压、宽度、中耳共振频率及镫骨肌反射,选择其中为负压型鼓室导抗图的207耳行鼓膜穿刺,根据穿刺积液量将患耳分为无积液组(123耳)、少量积液组(45耳)及多量积液组(39耳),分别就3组患者的声导抗指标及同侧镫骨肌反射引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积液组的鼓室导抗图峰压、中耳共振频率与少量积液组和多量积液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积液组鼓室导抗图宽度与多量积液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同侧镫骨肌反射引出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鼓室导抗图峰压、宽度,中耳共振频率结合同侧镫骨肌反射对判断成人负压型鼓室导抗图的鼓室有无积液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用1000Hz探测音测试不同体积中耳内积液情况下的鼓室导抗,评价用高频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检测在鼓室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实验性中耳积液的白色豚鼠进行226Hz和1000Hz探测音的鼓室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Graph Pad 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的鼓室峰压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中耳积液量增加,鼓室导抗峰压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1000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可以反映中耳腔内的积液,鼓室导抗图曲线参数因中耳积液量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型中耳分析仪对28例(55耳)SOM儿童进行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压、声导纳值、中耳共振频率等,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M儿童中38耳声导纳为0.17±0.07ml,中耳共振频率为468.42±100.28Hz,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8耳中有13耳鼓室压小于-150daPa,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儿童SO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226、1000Hz探测音鼓室图测试结果,探讨对新生儿鼓室图结果的正确解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双耳通过DPOAE听力筛查、无2007年美国新生儿听力联合委员会提出的任何一项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206例2~7d龄[(3.92±1.24)d]的新生儿分别进行226、1 000Hz探测音鼓室图测试。结果:408耳鼓室图测试结果:226 Hz探测音鼓室图中单峰型213耳(52.20%)、双峰型194耳(47.55%)、无峰型1耳(0.25%);1 000 Hz探测音鼓室图中单峰型387耳(94.85%)、其他型21耳(5.15%)。1 000Hz探测音单峰型鼓室图的各参数值分别为:鼓室图峰压(33.24±44.37)dapa;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0.52±0.25)mmho;鼓室图宽度:左耳(121.38±28.79)dapa、右耳(108.63±26.00)da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226Hz探测音测得的等效外耳道容积为:男(0.44±0.10)ml,女(0.43±0.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226Hz探测音鼓室图以双峰型与单峰型为主;1 000Hz探测音鼓室图以单峰型为主,且较226Hz探测音对新生儿中耳功能更为敏感,新生儿鼓室图测试宜使用1 000Hz探测音。本研究所获226、1 000Hz探测音鼓室图的各参数值可试用于新生儿鼓室图结果的临床解释以评估其中耳功能,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72例新生儿的声导抗图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用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分析72例新生儿的中耳功能状态。方法使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年龄在0~1月的72例新生儿(144耳)进行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测试异常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形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图形41.7%(60/144),双峰型图形58.3%(84/144);678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显示异常图形有39耳,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显示异常图形有9耳,声导抗测试异常可疑者23例(双耳异常者18例,单耳异常者5例)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8耳存在中耳腔内积液。结论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准确地反映正常新生儿的中耳功能状态;678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对儿童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544耳)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12岁,平均6.3岁,分为主诉无听力下降组(A组)94例(188耳)和主诉有听力下降组(B组)178例(356耳),均于腺样体摘除术前行鼓膜镜、声导抗和中耳CT检查。结果CT显示272例(544耳)中有鼓室积液209例(396耳)(72.79%,396/544),其中,A组37例(65耳),占34.57%(65/188),B组172例(331耳),占92.98%(331/356),以上均经手术证实鼓室有积液;两组中B型鼓室导抗图377耳,其中,经CT及手术证实鼓室有积液的共373耳(98.94%,373/377),其中A组61耳(93.85%,61/65),B组312耳(100%,312/312),B组B型鼓室图对中耳积液的阳性预测值高于A组(P〈0.01);C型鼓室导抗图73耳中,峰压值小于-200daPa的14耳及镫骨肌反射未引出的51耳中23耳经CT及手术证实鼓室有积液,镫骨肌反射可引出的22耳鼓室均无积液。CT发现B组有2例(4耳)前庭水管扩大和1例(2耳)耳蜗畸形。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儿童.B型鼓事导抗图对中耳积液的预测值高,C型鼓室导抗图峰压值负于-200daPa不排除鼓室积液,应以CT作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26、1 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和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诊断低月龄婴儿分泌性中耳炎(OME)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为1~6个月的119例(192耳)中耳积液患儿(异常组)和66例(132耳)正常婴儿(正常组)的226、1 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和气-骨导ABR,以及DPOAE检测结果。结果 (1)OME婴儿,1 000 Hz鼓室声导抗异常图形(As型、B型、C型)有189耳(98.44%),226 Hz鼓室声导抗异常图形(As型、B型、C型)有135耳(70.31%);(2)OME婴儿ABR波Ⅰ潜伏期延长179耳(93.23%),ABR波Ⅴ反应阈中度异常69耳(35.94%)、轻度异常97耳(50.52%)、阈值正常26耳(13.54%),骨导ABR阈值正常164耳(85.42%),阈值轻度异常28耳(14.58%),气-骨导ABR阈值差值变大162耳(84.37%);(3)OME婴儿DPOAE未引出151耳(78.65%)。结论 1 000 Hz声导抗异常、气-骨导ABR阈值差变大、ABR波I潜伏期延长和气导A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鼓室积液的激光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以色列Sharplan-30C CO2激光器对62例99耳鼓室积液患者进行鼓膜造孔术。结果 单纯鼓膜造孔术18耳,鼓膜造孔维持时间平均2.5周,纯音气导语频区听力较术前平均提高16dBHL;鼓膜造孔同时置通气管81耳,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以上,纯音气导听力语频区较术前平均提高18.4dBHL。结论 CO2激光治疗鼓室积液为激光在 耳科手术中的典型应用,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原则,安全性好,非接触式,准确性高,无血操作,术罢清晰,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7.
1980~1993年,在我们施行的497耳鼓室成形术中,有鼓室硬化症72耳(14.5%)。72耳的术式选择除松解Ⅰ型、大鼓室Ⅲ型外,尚应用按Goodhill术式加以变化的改良Ⅱ型(即砧骨移位上鼓室旁路重建术),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8.
孕妇7例,23~33岁,平均28岁,妊娠4~9个月,平均7个月,产科定期检查结果正常.中耳腔积液右耳4例,左耳2例,双耳1例.7例患者鼻腔黏膜均充血肿胀,耳镜检查5耳鼓膜内陷表现积液征象,3耳鼓膜内陷充血.电测听检查示7例均为传导性聋,声阻抗检查7耳为B型曲线,示鼓室积液,1耳为C型曲线示咽鼓管功能不良.4例、4耳行鼓膜穿刺抽液证实.7例均用1%氯麻液滴鼻,口服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自行捏鼻鼓气,鼓膜按摩及饮水通气(Politzer吹张法)等治疗.4例同时行中耳腔穿刺抽液治疗.7例经治疗后声阻抗检查证实恢复正常7耳,1耳仍为C型曲线,产后症状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中耳积液大鼠的鼓室导抗图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客观、稳定的检测大鼠中耳积液的方法。方法 将健康SD大鼠15只(30耳)建立实验性中耳职液大鼠模型,利用GSI-33Version Ⅱ型中耳分析仪,加用自制探头,分别对建立模型前后的大鼠进行鼓室导抗图检测,获取相关指标。结果 正常大鼠鼓室导抗图测试图型为A型或As型,大鼠中耳积液模型的鼓室导抗图测试有26耳变为B型,4耳仍为有峰型图但其导纳值、峰压值和梯度值均发生相应变化。造模前后大鼠鼓室导抗图曲线平滑,A型和As型对称性较好。结论 鼓室导抗图测试能够稳定、客观、敏感地反映大鼠的中耳传音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为研究笑气对中耳渗出液的影响,随意挑选12名4~13岁的儿童,手术日晨耳镜检查示双耳均有渗出液微象,鼓室图检查为平坦型曲线。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诱导麻醉,面罩吸氧,氧和氟烷混合维持,重复耳镜及鼓室压测量检查。左耳为研究耳,右耳为对照,左耳于手术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液体,重复测鼓室压力,右耳鼓膜切开,检查有无积液,然后于左侧鼓膜切开前,行鼓室压测定。结果:在12研究耳和12对照耳中,9例术前有积液,并于诱导后10~32分鼓膜切开时有渗液;但3例于全麻时出现平坦曲线变为有峰的曲线,耳镜检查未见积液,诱导后25~38分行左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