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不同种类、级别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探讨幕上胶质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因幕上胶质瘤接受开颅手术且资料完整的患者2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术后早期癫痫(acute postoperative seizures,APOSs)发病率为4.3%(11/258),术前癫痫史、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术后颅内感染为术后早期癫痫易发因素(P<0.05).结论 颅脑手术后早期癫痫的发生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针对癫痫发生易发因素的防治,有望减少手术后早期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赟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68-1069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9年5月165例非心脏疾患开胸手术后心脏并发症易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心肌供血不足及其他不良刺激如疼痛等是引起心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预防心脏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bladderspasm,BS)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336例前列腺手术后病人发生膀胱痉挛83例的术前尿动力学结果、手术方式、术后病情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总结。结果:(1)不稳定膀胱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膀胱痉挛,前列腺电切术发生膀胱痉挛最少,其次为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机率最高;(2)术后血凝块阻塞尿管引流不畅、水囊压迫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尿管位置放置不当亦是诱发膀胱痉挛的常见因素。结论:前列腺手术后BS的发生率较高,不稳定膀胱、开放手术、术后尿管引流不畅等是其常见诱因,通过充分术前准备、仔细操作、认真术后护理和药物镇痛解痉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和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大、中手术患者150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结果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预防术中急性压疮形成,术后发生压疮3例,发病率为2%,预防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提高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易发因素的预防,是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医源性感染的易发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内眼手术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危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结果 提高医务人员对内眼手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医疗质量,避免眼内炎的发生.结论 制定适合眼病专科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和措施并认真落实,有效预防内眼手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永绛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985-98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术后31例发生排尿困难的病例资料,总结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膀胱内小血块、膀胱颈水肿、腺体残留、膀胱功能异常、前列腺增生复发等。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或联合行经尿道扩张术、药物治疗、腔内手术或开放手术等处理疗效满意。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等可减少排尿困难症状的发生,定期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辅助方法,腔内手术是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玉国 《当代医学》2009,15(13):74-74
目的介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和处理经验。结果全部病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排尿,尿失禁消失。结论术前有效地控制感染,术中操作避免膜部损伤,术后药物治疗及盆底肌训练是预防和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泉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20-120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250例前列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膀胱痉挛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引流管、出血、冲洗液温度速度不适、不稳定膀胱、精神因素、膀胱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50例前列腺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膀胱痉挛70例,发生率45.89%;两组比较,年龄大小无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管、出血、精神因素、冲洗液温度低、速度快、不稳定膀胱、膀胱感染比例高(P〈0.05),是发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结论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微创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围手术期合并症、个性等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精神障碍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者(P<0.01)。脑梗死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P<0.05),有神经质倾向者更易发生精神障碍(P<0.01)。结论:高龄、合并脑梗死、内向及情绪不稳定是术后精神障碍的易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53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5例有尸检资料。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猝死大多数发生在院外,情绪不稳和过度劳累是常见的诱因.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对冠心病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并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830例病人分为2组,393例行SIP,437例行TURP。术前行相关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进行1、6、12个月追踪随访。结果:87.83%BPH术前并发膀胱功能改变,术后尿失禁均发生于失代偿的病人。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失禁,膀胱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前评估病人的膀胱和括约肌功能,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争取在膀胱代偿期解决梗阻,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和评价前列腺增生症 (BPH)开放治疗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BPH开放术后再手术患者主要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继发性出血 6例 (40 %) ,膀胱颈挛缩 6例 ,(40 %) ,腺体残留复发 2例 (6 .6 7%) ,前列腺癌 1例 (3.33%) ,全部患者均进行开放手术 ,术后出血停止 ,尿路梗阻症状解除 ,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BPH开放手术后继发性出血 ,膀胱颈孪缩造成的排尿困难是BPH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BPH常规开放治疗的并发症及再手术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大鼠胃旁路手术的致死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以提高大鼠胃旁路手术的建模成功率。方法:总结54只大鼠胃旁路手术的经验,分析导致大鼠死亡的各种因素。结果:本组大鼠死亡率为29.6%。大鼠死亡发生在术中及术后5 d之内,其中术中麻醉因素致死2只,术中发生气胸致死1只,术后切口裂开导致腹腔内脏突出死亡1只,小肠坏死致死3只,吻合口梗阻致死4只,吻合口瘘死亡5只。结论 :多种因素决定了大鼠胃旁路手术的安全性。建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能够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速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猝死的患。从中观察猝死的高发时间,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6例猝死的患均有猝死的诱因,发作时间多为0:00~8:00。结论了解窦速猝死发作的昼夜节律,对这一时段内上述多个触发因素进行干预,在治疗中按照严格的医疗常规去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2000年8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完成的6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 TEVAR术后发生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12例(1.8%,12/650),男9例,女3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为(53±11)岁.6例死于并发新发破口,其中5例位于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近端,引起逆行性A型夹层;另1例位于支架远端,导致假腔进行性增大;另6例中死于缺血性脑卒中3例,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内张力1例,支架释放失败1例.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夹层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的发生率较低,导致死亡的原因以支架两端新发破口最为常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15例,12例痊愈,3例好转;行髂股静脉取栓术2例均痊愈;4例伴有肺栓塞,其中2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高凝血状态和血管收缩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内因,而围术期处理不当是促使血栓形成的外因。围术期采用抗高凝血和血管收缩措施,进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可较好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张若衡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590-591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15例,12例痊愈,3例好转;行髂股静脉取栓术2例均痊愈;4例伴有肺栓塞,其中2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高凝血状态和血管收缩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内因,而围术期处理不当是促使血栓形成的外因。围术期采用抗高凝血和血管收缩措施,进行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可较好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死亡与否将符合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为7.25%,死亡原因以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容量负荷和左心室肥厚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素清除指数(Kt/V)≥1.2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虎  范秀华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2.54%,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产后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产后出血发生率3.18%,56例经保守治疗获痊愈,2例行子宫切除术,无一例死亡。结论准确判断出血原因,争取及时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