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36例单侧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注射前均将病变内囊液吸出,再注射药物。病变范围较大时,采用分象限分次注射。用药量及治疗周期依病变大小及年龄而定。随访时间为1~2 a。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4.4%(34/36)。无肺纤维化及严重不良发应发生。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可作为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颊、舌鳞癌癌周淋巴管形态学特征与颈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颊、舌鳞癌病例75例,以正常人颊、舌组织为对照,应用ABC酶标染色法及透射电镜观察,定量研究了颊、舌癌癌周淋巴管的分布、数量、形态和结构。说明了癌周淋巴管增生,增生的淋巴管由于其形态、结构变异,大大增加了癌细胞侵入淋巴道造成转移的机会和可能,这无疑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随口腔癌浸润深度增加而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巴管畸形是常见于头颈部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硬化治疗、激光治疗等,可根据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口腔黏膜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适用激光治疗、平阳霉素注射或几种方法联合治疗。累及口腔和面颈部的淋巴管畸形的治疗困难较多,弥漫性病变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高。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可用于淋巴管畸形的治疗,大囊型病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囊型。围手术期硬化治疗可提高微囊型病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对淋巴管瘤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管瘤是常见脉管系肿瘤,发病率低于血管瘤,是由于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依据临床及组织结构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及囊肿型.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但不易彻底,而用药物疗法较少应用.我科1996-2001年采用平阳霉素治疗37例手术不能根治的淋巴管瘤,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脉管畸形.硬化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将其作为一线治疗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目前应用的硬化剂种类繁多,但没有一种能适应于所有病变.由于病变类型不同及使用的硬化剂不同,回顾性研究的结果也不一致.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的疗效优于微囊型,对于大囊型病变或以大囊成分...  相似文献   

6.
淋巴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是由淋巴管扩张形成。大多数病变在出生后l~2年被发现。病变好发于头颈部,颈部巨大的淋巴管畸形过去常称为囊性水瘤。舌、耳、颊黏膜也是其好发区域,可形成巨舌症或巨耳症。累及黏膜的病变,可发现许多小圆形透明颗粒状突起。其生长速度一般较慢,感冒、感染、自发性或创伤性瘤体内出血,可促进病变生长。根据其结构不同,分为大囊型(macrocystic)和微囊型(microcystic)淋巴管畸形两类。淋巴管畸形  相似文献   

7.
<正>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婴幼儿较常见,其中囊肿型好发于颈部,影响生长发育。自1984年以来我科手术治疗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10例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一、性别与年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为1个半月~3岁。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195例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200个瘤体采用平阳霉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在瘤体内作分点注射;囊肿型淋巴管瘤则抽出部分囊液后,再注射药液。治疗周期及用药量根据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和患者年龄而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5415%(109/200),其中囊肿型淋巴管瘤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51/51),而海绵型和毛细管型及其混合型的有效率分别为46136%(51/110),16166%(3/18),19105%(4/21)。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疗法可作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尤其是囊肿型淋巴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合并呼吸道梗阻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32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合并呼吸道梗阻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1985年6月~2003年6月间.收治3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困难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病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个月~46岁。平均年龄9.31岁。其中血管瘤3例,静脉畸形12例,淋巴管畸形17例。病变原发于咽喉部4例,面颈部病变压迫或侵犯咽喉26例,上纵隔病变压迫气管2例。合并Ⅰ度、Ⅱ度、Ⅲ度呼吸困难分别为22例、7例、3例。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平阳霉素等硬化剂病变内注射治疗14例,手术治疗3例,手术 硬化剂病变内注射治疗12例。32例中,紧急气管切开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11例。结果:3例血管瘤、16例淋巴管畸形和10例静脉畸形治愈;1例淋巴管畸形和2例静脉畸形好转;无效病例0例。结论:对合并呼吸道梗阻的血管瘤和压迫咽喉或气管的淋巴管畸形,分别采用激素疗法和单纯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治疗,治愈率高,一般不需气管切开;原发于咽喉部的局限性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手术容易治愈:侵犯咽喉部的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多合并面颈部广泛性病变,需采取手术 硬化剂注射 气管切开的综合治疗.方能治愈或控制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十二例新鲜成人尸体的舌-口底-下颌骨-颈部标本,采用淋巴含间接注射法,对舌侧缘淋巴引流及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淋巴管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初步发现:舌侧缘淋巴引流与下颌骨舌侧骨膜淋巴管没有关系,下颌骨舌则骨膜淋巴管不是舌侧缘向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引流的通道因而,舌癌不会通过下颌骨舌侧骨膜淋巴管途径而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在临床上,对没有直接侵犯至下颌骨舌侧粘骨膜的舌癌病例,保留下颌骨或保持其连续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ISSVA、Waner和Suen的分类,过去所称的淋巴管瘤现统称为淋巴管畸形,包括微囊型和大囊型2类,以头颈部最多见。其发病原因不清,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复习新近文献,论述了淋巴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硬化治疗、激光治疗的适应证、优缺点等,并介绍了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治疗前景。认为淋巴管畸形虽属良性病损。但极少自然消退,常与头颈部重要结构毗邻且具有局部浸润性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和高复发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虽然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均有优点与不足,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技术条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对黏膜表面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面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平阳霉素、OK-432等病变内注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黏膜表面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也适于激光治疗。组织深部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上面临的难题。目前不主张毫无指征地对任何类型的淋巴管畸形进行手术切除,手术适用于局限的、黏膜表面的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和面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手术中应注意重要结构的辨别和保护。对于复杂病例,提倡采用综合序列治疗。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道1例14岁男性白人患者,临床诊断为毛细血管淋巴管混合畸形,应用咪喹莫特进行治疗。旨在评价局部应用咪喹莫特治疗毛细血管淋巴管混合畸形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治疗4周后肿物变平,治疗2个月后肿物缩小,皮肤颜色接近正常。治疗结束后1个月,肿物完全消失,无复发迹象。由于表浅的病变不适合破坏性干预,该病例提示,咪喹莫特局部应用是治疗表浅毛细血管淋巴管混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舌淋巴管的分布及引流特征,以期为舌部肿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淋巴管间接注射技术结合淋巴管铺片透明显示法、淋巴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人舌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同时通过颈部解剖学方法观察舌不同区域初级引流淋巴结的分布。结果 舌背黏膜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构成双层网络结构,其分布不受界沟和中线的影响,分布于整个舌背黏膜。肌间淋巴管与舌背和舌腹黏膜淋巴管相交通,由此构成完整的舌淋巴管网络结构。各注射区域颈部初级引流淋巴结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特点,舌前部主要引流至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舌侧部和舌中部主要引流至颌下淋巴结、颈二腹肌淋巴结和甲状淋巴结;舌根部主要引流至颈二腹肌淋巴结。各注射区初级引流淋巴结均可出现于双侧颈部,但同侧发生频率高于对侧。结论 舌淋巴管呈网络状分布,舌部任一区域的淋巴引流有广泛性和双侧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4.
PYM+DXM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畸形(1ymphatic malformation)是淋巴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一种良性病变,常见TJL童及青年。大多数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因其部位解剖关系复杂,功能特殊,治疗效果均不尽人意。笔者自1995-10以来,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22例,经5年临床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是由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或淋巴管扩张致淋巴管发育畸形而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及囊肿型三类,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下颌骨发生者罕见。本文就本科收治一例下颌骨淋巴管瘤的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患者林某,女,25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复习了国外近年来对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术在头、颌面、口腔、颈部诸领域中的临床应用资料。叙述了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术对口腔领域内血管性损害的诊断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后对动脉选择性栓塞处理等二个方面的问题。对口腔颌面外科、颈部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放射线学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颈部囊状水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囊状淋巴管瘤为淋巴组织异常发育的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是引起婴幼儿颈部包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绝大多数发生在婴幼儿,且囊肿的膨胀性生长速度较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医师在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时常顾虑患儿的承受性,而丧失了有利的治疗时机。因此有必要对颈部囊性水瘤的治疗进行深入研究,现对我科126例颈部囊状水瘤的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和颈部是呼吸道、食管、某些大血管和颅、脊髓神经经行分布的主要部位,并有丰富的淋巴管与淋巴结。其组织来源于外、中、内三个胚层,因此发生病变的胚胎、组织、解剖学基础复杂,涉及范围广泛,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及时地对颈部肿块予以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我院自1949年~1979年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的颈部肿块6723例,按病理分类为炎症性,囊性,肿瘤或瘤样病变及其它等四类,其分布情况见表1至表8。  相似文献   

19.
淋巴管瘤多为先天性 ,常见于小儿、青少年 ,好发于唇、舌、颊及颈部。我科从 1992年 1月~ 1999年 1月 ,采用平阳霉素 ,对 40例淋巴管瘤进行病内注射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淋巴管瘤患者 40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 35岁 ,多为 2~ 8岁幼儿。毛细血管型 14例 ,海绵状型 2 4例 ,囊性淋巴管瘤 2例。唇部 8例 ,颊部 2 6例 ,舌部 4例 ,颈部 2例。其中 1例同时累及颊部和唇部 ,病体最大为 8cm× 5cm ,最小为 2cm× 2cm ,平均大小为 3.5cm×3.0cm。2 治疗方法 平阳霉素 (哈尔滨搏莱有限公司生产 …  相似文献   

20.
面颈部淋巴管瘤临床分析俞金菊李士忠余曦李捷袁信芳淋巴管瘤常见于婴幼儿,为良性肿瘤。根据Bil和Summer(1965)报道:囊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和海绵型淋巴管瘤是同一种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不同表现。我科自1985年~1995年共收治9例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