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静脉注射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休克的常用手段之一。在静脉注射过程中,静脉穿刺部位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缺血、缺氧性改变;甚至在药物渗漏出血管外的情况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为此,我们对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2008年9月静脉滴注多巴胺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跟踪观察分析,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无1例皮肤坏死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静脉滴注致皮肤坏死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巴胺是常用抗休克药物 ,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 ,大剂量偶见心动过速 ,停药后恢复 ,皮肤坏死者极少见 ,笔者遇到一例因静脉滴注多巴胺引起皮肤坏死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56岁。因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入院。医嘱给盐酸多巴胺 40 mg加入 5%葡萄糖溶液 50 0 ml中静脉滴注 ,1 0~ 2 0滴 /分 ,维持升压。第 2天 ,发现左手背穿刺部位皮肤出现浅表性坏死约 3cm×5cm,左手背轻度水肿 ,并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水泡 ,立即给以 33%硫酸镁溶液持续湿敷 ,一周后愈合。讨论 :盐酸多巴胺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 ,具有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作用 ,达到增…  相似文献   

3.
凌世英  曾珍珠 《医学文选》2006,25(3):574-574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于心力衰竭、休克、心肌炎等疾病的治疗。但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改变。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8月22日收治1例早产儿,在静脉滴注多巴胺的过程中出现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于心力衰竭、休克、心肌炎等疾病的治疗.但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改变.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8月22日收治1例早产儿,在静脉滴注多巴胺的过程中出现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静脉滴注多巴胺后局部皮肤的护理,尽量避免临床上因滴注多巴胺而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的病例。方法对我科60例行静脉滴注多巴胺患儿局部皮肤的精心护理进行总结,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 60例静脉滴注多巴胺的患儿,经采用有效及时的护理方法后,没有发生局部皮肤坏死的病例。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防止因静脉点滴多巴胺而引起局部组织的肿胀、坏死。  相似文献   

6.
梁存容 《华夏医学》2007,20(5):1045-1046
多巴胺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喘憋性肺炎、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药物之一。多巴胺对血管刺激性强,局部血管反应性大,容易引起穿刺局部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加之用药维持时间长,若药液漏出血管外面,引起局部组织长时间肿胀,轻者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甚至导致肢体伤残,有的还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1]。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对87例静脉滴注多巴胺的患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7例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出生15m…  相似文献   

7.
立其丁与硫酸镁冷敷治疗小儿静脉渗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儿血管细小、皮肤娇嫩、自控能力差、肢体和头部多动 ,静脉给药时易发生药液渗漏。我院于 2 0 0 2年 1月~2 0 0 3年 2月采用立其丁与硫酸镁联合冷敷治疗小儿静脉渗漏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静脉给药药液渗漏造成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缺血坏死的患儿共 132例 ,男 83例 ,女 4 9例 ,年龄 1天~ 15岁。渗漏部位 :头部 82例 ,上肢2 9例 ,下肢 2 1例。渗漏药物 :甘露醇 8例 ,碳酸氢钠 12例 ,脂肪乳剂 13例 ,多巴胺 10例 ,普通液体 89例。发生渗漏面积最大的为 7.6cm× 6 .3cm ,最小的为 3.1cm× 2 .5cm。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点多巴胺局部皮肤转白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患男,50d,于1995年1月8日以支气管肺炎并发心衰收住我科。查体:T 37C,P180次/min,R60次/min。精神反应差,面色灰白,呼吸急促,咳嗽,气喘,口周发绀,鼻扇,三凹征(+)。给抗感染,强心,利尿,对症等治疗。入院第3天静点10%葡萄糖100ml+多巴胺10mg,速度4~5滴/min。第4天重复静点此药1h后,发现进针部位皮肤轻度肿胀,苍白,范围约1.5cm×1.0cm,即将针头拔出,另选血管穿刺,原注射部位皮肤用50%酒精湿敷。第2次穿刺成功后,输液约10min,进针部位皮肤又出现苍白现象,约0.8cm×1.0cm,无  相似文献   

9.
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 6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部位 :同侧踝部 2例 ,同侧足跟部 2例 ,对侧足背部 1例 ,对侧内踝部 1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 :3cm× 4cm~ 7cm× 1 0 cm。切取内踝上皮支皮瓣面积 :4cm× 7cm~ 8cm× 1 7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5例 ,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 1例 ,经换药痂下愈合。结论 :内踝上皮支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 ,成活率高 ,是修复同侧或对侧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钙的临床使用广泛,但如注射失误药液外溢不仅引起局部软组织钙化、坏死、皮肤溃烂,还可发生骨髓炎、死骨形成,以致关节脱位肢体残废。现报告1例。患儿,男性,两个月。于1个月前静脉滴注氯化钙时,部分液体外溢造成局部溃烂坏死。输液过程中发现右前臂穿刺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被动活动患肢时患儿哭闹。曾给予热敷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渐渐出现溃烂坏死。查体见右前臂背侧有8cm×4cm范围皮肤及皮下肌肉组织溃烂,被覆大量脓苔,桡骨远端外露,右手肿胀青紫。X线示右前臂桡侧软组织大片缺损,桡骨  相似文献   

11.
多巴胺是心内科治疗休克常用药。小剂量的多巴胺兴奋心脏β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大剂量兴奋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于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疗效较好。不良反反常见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呼吸加速、偶见皮肤坏死、指尖发绀、坏疽。现将多巴胺静脉滴注致下肢干性坏疽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因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充皿性心力衰竭于1994年9月19日入院。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对症治疗,于1994年11月20日出现心源性休克,予以持续静滴多巴胺,开始为10%葡萄糖液250ml+硝酸甘油5mg+多巴胺40mg,30~40滴/min,后加大为10%葡萄糖液250ml+多巴胺120~200mg,20滴/min持续静滴。11月22日,右足背持续静滴多巴胺处,下肢出现颜色变黑的皮肤坏死灶,范围10cm×4cm,坏死灶略低于周围皮肤,与正常组织交界明显,周围无明显水泡,足背动脉无法触及搏动。即予以普鲁卡因小腿局部套式封闭,并给予丹参液、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生理盐水下肢创面湿敷  相似文献   

12.
甘秀天  滕立初 《华夏医学》2005,18(4):572-573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来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23cm×14cm,最小18cm×9cm。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修复效果好,随访6~24个月,局部功能完全恢复,皮肤无缺损。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美观,部位隐蔽,可切取面积较大,容易切取,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部位周围皮下组织渗漏性损伤,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造成组织及皮肤坏死,临床上造成这一后果的常见药物为多巴胺[1].2009~2010年静滴多巴胺药物造成不同部位静脉周围组织渗漏性损伤8例,采用奴弗卡因局部封闭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在长时间、高浓度滴注过程中,穿刺部位常出现炎性反应,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样改变。近年来,我科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坏死,经护理痊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0~75岁,平均61岁,均为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多巴胺用量每分钟10~40μg/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侧腹壁皮瓣带蒂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外伤后缺损及疤痕挛缩畸形的矫正,获得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年龄18~35岁。手背部皮肤撕脱伤1例,手掌部皮肤软组织外伤后致疤痕挛缩畸形2例,腕部及部分前臂区软组织撕脱伤后疤痕愈合1例,腕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2例。缺损范围:6cm×4cm~14cm×8cm,平均10cm×6cm,切取皮瓣面积约大于创面10%左右。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 典型病例 男,19岁。1年前劳动时被机器挤伤右手掌部,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撕脱,在当地医院行游离植皮术,因创面感染,致皮片坏死,后经抗感染治疗及充分引流,局部疤痕愈合,形成掌挛缩畸形,手功能明显受限。入院后将瘢痕切除松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衰和休克的常用手段,主要是利用其受体兴奋作用达到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纠正心衰[1].但因静脉输注维持时间长,新生儿静脉血管表浅细小,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穿刺部位皮肤常出现皮肤苍白、紫红,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造成新生儿痛苦及易导致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因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 ,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 ,造成修复困难[1] 。作者自 1996年 1月以来 ,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13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其中男 9例、女 4例 ,年龄 7~4 6岁 ,右足 8例 ,左足 5例 ,致伤原因 :摩托车车轮挫伤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6例 ,车祸致小腿下 1/ 3皮肤缺损 4例 ,跟腱处 2例 ,重物砸伤踝前及足背皮肤缺损 1例。缺损面积 :8cm× 5cm~ 15cm× 11cm ,急诊修复 11例 ,延…  相似文献   

18.
钙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临床上钙剂有止血、脱敏、镇静、抗惊厥、平衡电解质、中和胃酸等作用[1],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应用钙剂的问题(通常是葡萄糖酸钙)。钙剂是一种高渗溶液,对局部血管有刺激,如果渗出到血管外,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可致局部组织坏死,需要特别注意。现将我院儿科近3年静脉使用葡萄糖酸钙出现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补钙治疗的患儿205例,发生钙剂外渗导致局部皮肤发红或轻度肿胀37例。外渗后均采取50%硫酸镁湿敷1d~5d后。经硫酸镁湿敷2d~3d后局部皮肤恢复正常,外观无异常30例。有6例发生皮下钙盐沉积,输液局部皮肤略发红,皮以下有白色的小斑点略高于皮肤,1个月后回访吸收。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有1cm×1cm的黑色结痂,1个月后回访,留一较正常皮肤略发亮的光洁瘢痕。2护理体会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比如选择头部的正中静脉和颞侧浅静脉,血管直径较大,比较直,易于固定,患儿可以四肢灵活的运动,且能够长时间给药,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穿刺过的血管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的损伤,液体易从未来得及修复的穿刺针眼处渗出;做好家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石庆光 《华夏医学》2001,14(6):932-933
我院外科 1987年 9月至 1998年 8月共收治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5例 ,其病因均与医源性有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 5 7岁 ,病因分别为疖肿抓破后外敷草药、艾火烧灼、臀部不洁肌注、局部封闭以及腹部损伤致肠断裂修补术后各 1例。 T39℃以上 3例 ,WBC:(12 .44~32 .6 )× 10 9/ L,全部病例有嗜睡、神志淡漠等毒血症表现。感染部位 :左上臂及手背 1例 ,右腿 2例 ,右臀 1例 ,腹部 1例。病变范围最大为右大腿、小腿全部皮肤坏死 1例 ,最小为右臀5 cm× 5 cm。 4例病变部位皮肤青紫 ,血泡。2 治疗与结果经确诊后即予…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护理难题,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的常用药物。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巴胺常用于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寒冷综合征早产儿及其他伴有尿量减少的疾病引起的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新生儿静脉细,病情危重期间末梢循环差,在静脉输注的过程中,多巴胺渗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甚至坏死[1]。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滴注多巴胺外渗致左下肢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