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仙仙 《临床医学》2011,31(12):73-74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1 909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采用Auto DELFIA 1235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得出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三种疾病的风险值,高风险者采用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三维B超进行确诊。结果筛查的11 909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1976例,阳性率为16.59%,经染色体检查或三维B超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9例,18-三体综合征3例,NTD 0例,其他缺陷异常10例。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是减少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血清标志物对南通地区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DS)血清学筛查在检出DS等缺陷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对5046例孕中期孕妇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进行检测,并结合孕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等数值进行分析,计算胎儿患DS、神经管畸形(NTD)及18-三体综合征(ES)的风险概率。对于高危孕妇结合B超检查、羊水培养及染色体分析等进行确诊。结果筛查高风险孕妇总计340例,其中286例筛查阳性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1-三体综合征7例,18-三体综合征3例;NTD高风险胎儿进行B超筛查,确诊为神经管缺陷3例。结论开展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能有效减少DS等缺陷儿的出生,在控制先天缺陷儿的出生和提高人口素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标记物二联筛查对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对来自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的12 586例孕14~21周的孕妇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CG)浓度的检测,结合孕周、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或B超确诊。结果 12 586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孕妇486例,筛查阳性率为3.86%。其中232例孕妇接受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l一三体综合征3例,18一三体综合征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5例,88例神经管畸形(NTD)高风险孕妇中经B超检查发现2例NTD,低风险孕妇追踪随访发现唐氏综合征1例。结论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二联筛查并结合产前诊断是预防先天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中期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及神经管的作用。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DELFIA),对孕15~21周孕妇血清AFP、Free-β-HCG,uE3的浓度进行检测,对高风险孕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进行羊水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筛查高风险432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280例,18三体高风险64例,NTD高风险88例。344例进行了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2例。88例NTD高风险孕妇中,共检出无脑儿和脊柱裂等10例。结论:在孕妇中进行产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陈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692-4693
观察孕中期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在检出胎儿异常中的价值。选取就诊的孕妇7806例,孕15~21周,均为单胎孕妇,对所有孕妇进行血清游离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查,后根据孕妇的孕周、年龄、体重等,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相应的风险值;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相应遗传咨询,并在患者自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及羊水细胞学检查,并跟踪随访到出生时;对18-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进行筛查。对7806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得到高风险者392例,相应的风险率为5.02%;通过产前诊断,确诊18-三体综合征1例,唐氏综合征2例,神经管畸形4例;在跟踪随访过程中,发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流产、畸形、死胎、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31例;神经管畸形5例,羊水染色体异常3例,内脏畸形4例,皆经过引产后证实;唐氏综合征2例。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能对胎儿的缺陷进行有效筛查,减少畸形儿的出生,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标志物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对2555例孕中期(14~22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β-HCG和uE3 3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是否双胎、有无糖尿病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风险概率,对南风险孕妇进行染色体检查确认.结果 2555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10例,占筛查总数的8.2%;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6例,占筛查总数的1.0%;神经管缺陷高风险29例,占筛查总数的1.1%.高风险孕妇中有207例自愿进行了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或胎儿脐血染色体检查,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2例,异常率为5.8%.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联合筛查胎儿先天缺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7.
2616例孕中期孕妇的血清特异性标志物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影响其风险值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2616例孕中期(14~24周)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3-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其中AFP、β-HCG使用电化学发光法,uE3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T21$SOFTw筛查软件评估风险。建议唐氏综合征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神经管缺陷高风险者接受高分辨超声检查。结果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73%、0.34%、1.11%;高风险孕妇经产前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1例,神经管缺陷2例,其它染色体异常疾病3例。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是减少患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在筛查软件中应对诸多影响因素予以校正,而孕周的准确与否对筛查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筛查结合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对诊断唐氏综合征(DS)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7 942例14~21孕周的孕中期女性血清标本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水平,同时结合孕妇的产前检查资料,应用相应软件计算胎儿DS、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18-三体综合征(Trisomy18)的风险,并对高风险孕妇进行外周血无创基因诊断检测。结果 7 942例孕妇中,低风险孕妇7 499例,高风险443例,其中阳性检出率5.58%(443/7 942)。DS阳性307例,阳性率3.87%(307/7 942);NTD阳性125例,阳性率1.57%(125/7 942);18-三体阳性13例,阳性率0.16%(13/7 942)。35岁以上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的阳性率较35岁以下者更高(P0.01)。结论孕中期采用血清标志物筛查结合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对DS的诊断效果明显,适时终止妊娠,降低DS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近3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孕中期母血清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佛山地区产前筛查出生缺陷检出情况,为减少出生缺陷、提高生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母血清三联标志物(AFP、Free β-hCG、uE3),通过产前筛查专用计算软件2T-Risks进行分析计算,并建议对高风险人群进行B超检查及羊水穿刺分析.结果 筛查8659例对象中发现高风险孕妇639例,发生率为7.38%,其中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高风险81例,爱德华兹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2例,神经管畸形(NTD)高风险79例,年龄高风险457例,确诊唐氏综合征(DS)8例,爱德华兹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3例,神经管畸形(NTD)7例,死胎1例,其他胎儿畸形3例.对低风险人群进行随访,未发现有胎儿出现畸形等出生缺陷情况,未出现假阴性.结论 孕中期母血清产前筛查可明显减少胎儿出生缺陷,孕中期母血清产前筛查结合B 超及羊水穿刺检查可提高出生缺陷的检出率,可作为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岳允蒸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88-4788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24例孕中期(14+5周~21+6周)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测定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使用T21*SOFTw筛查系统软件评估风险。建议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形分析及高分辨彩超进一步确诊。结果 324例孕中期孕妇高风险总发生率为4.93%,其中唐氏综合征高危风险发生率为3.74%,18-三体综合征缺陷高危发生率为:0.32%,神经管缺陷高危风险率为0.92%。结论孕中期孕妇年龄偏大(〉35岁)和血清AFP、β-HCG水平异常升高是胎儿发育异常的高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学结合超声检查在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非整倍体产前筛查的孕中期孕妇201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三联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联合胎儿超声检测的方法对高风险孕妇进行诊断和筛查,并经积极的护理配合帮助孕妇进行产前信息的收集与核查,结合相关知识科普与宣传、心理护理提高孕妇对非整倍体畸形的认识程度以及检测异常孕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率。结果:2010例孕妇中,经血清学检测,共检出高危孕妇108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79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8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21例;经超声检测,共检出高危孕妇11例。对检测异常的胎儿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之后,可确诊非整倍染色体异常患者5例。结论:血清学结合超声检查对胎儿非整倍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检查,操作方便,诊断快捷,能扩大筛查目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胎儿非整倍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和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风险值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240例孕14~20周孕妇定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水平,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因素,得出每位孕妇DS、18三体综合征和NTD患儿出生的风险值。结果共筛出172例高风险孕妇,总阳性率为7.68%,其中有DS、18三体综合征和NTD患儿出生风险的分别占4.33%、2.00%和1.34%。随访的2201例产妇中,妊娠不良结局在筛查高风险组的发生率为6.40%,低风险组的发生率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血清产前筛查中,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产前筛查是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非偶联雌三醇(uE3)水平,探讨产前筛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595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 AFP、β-HCG、uE3定量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因素,计算风险值。随后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B 超检查。结果3595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70%(133/3595)、0.11%(4/3595)和1.44%(52/3595)。产前筛查189例为高风险孕妇,其中87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影像等产前诊断,确诊6例,其中 DS 3例、NTD 2例、ES 1例。结论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 DS、ES、NTD 患儿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两联法在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NT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对1 102例孕14~20+6周的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浓度检测,结合孕周、体质量、年龄等因素,使用产前筛查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筛查的1 102例对象中检出高风险孕妇62例,检出率为5.63%,确诊唐氏综合征2例,神经管缺陷2例。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AFP和Free-βHCG两者联合筛查,提高了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患儿的检出率,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率,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一血清学筛查、单一系统超声筛查及血清学联合系统超声在孕中期筛查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为主的染色体疾病中的效能,以期通过规范化的产前筛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为产前筛查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产前血清学筛查的单胎孕妇38 165例,于孕15~20周,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 HCG)和(或)游离雌三醇(u E3)浓度。根据随机配载的筛查软件计算出孕妇孕育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胎儿的风险值,唐氏综合征、18-三体筛查高风险孕妇知情同意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将孕15~28周行系统超声筛查的10 727例结果纳入研究,胎儿结构异常者为超声筛查高危,筛查高危孕妇知情同意后行进一步确诊。结果血清学筛查提示唐氏综合征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且愿意接受羊膜腔穿刺者1 708例,确诊胎儿核型异常6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0%。其中非整倍体共38例,包括唐氏综合征25例,18-三体8例;染色体结构畸变31例。10 727例孕期超声,先天结构异常236例,检出率为2.2%。超声筛查高危并接受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者共170例,胎儿核型异常的阳性率达到28.8%(49/170)。血清学筛查与系统超声筛查相结合,两者之一筛查高危并接受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者共1 819例,异常核型阳性率为5.7%(103/1 819)。与单一血清学筛查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学筛查与超声筛查均提示为高危者共59例,检出胎儿核型异常15例,异常核型阳性率为25.4%,显著高于单一血清学筛查,但与单一系统超声筛查效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中期行血清学筛查,是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筛查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为主的染色体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系统超声筛查效能高于单一血清学筛查,联合筛查效能高于单一血清学筛查,以血清学筛查为基础,联合超声筛查,可以提高产前筛查准确率。中孕期系统超声筛查能诊断大部分胎儿结构畸形,降低出生缺陷。同时超声筛查发现的一些结构异常可以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中孕期超声筛查对于18-三体有较高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孕中期妇女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风险值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2 240例孕14~20周孕妇定量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p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含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因素计算DS、18-三体综合征、NTD的风险值.结果 共筛出172例高风险孕妇,总阳性率为7.68%,其中DS、18-三体综合征和NTD风险者阳性率分别为4.33%、2.00%和1.34%.随访的2 201例产妇中,筛查高风险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6.40%,高于低风险组的1.38% (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的主要因素.产前筛查是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中期妇女(14~20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NT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AFP、f-βhCG及uE3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利用上海腾臣唐氏软件计算胎儿患DS、18三体综合征和NTD的风险概率。结果对3 320例孕妇筛查结果进行分析,DS高危孕妇155例,阳性率4.67%;18三体综合征高危孕妇27例,阳性率0.81%;NTD高危孕妇57例,阳性率1.72%。经羊水穿刺确诊DS25例,经B超确诊NTD 9例。结论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的宫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孕妇血清中AFP、f-βhCG及uE3标志物检测可有效地筛查出DS高危孕妇,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降低唐氏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15~20+6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及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NT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AFP及F-βHCG的浓度(二联法),结合孕妇、孕周、年龄、体质量、是否双胎、有无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等因素,采用珠海AppleTree评估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open)NTD的风险度。结果对3 527例孕妇筛查结果进行分析,DS高危孕妇235例,阳性率6.66%,18-三体综合征高危孕妇16例,阳性率0.45%,OPEN-NTD高危孕妇42例、阳性率1.19%。经羊水穿刺细胞培养确诊DS4例、18-三体综合征1例,经超声确诊OPEN-NTD 3例。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可为低龄孕妇的胎儿筛查出染色体病的产前预报,是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垫江地区2631例唐氏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检测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2631例孕妇中期(孕14周至21周6 d)进行检测血清中 AFP、β-HCG、uE3,结合孕妇年龄、孕周、B 超胎龄、体质量、双顶径、孕次、产次、是否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相关疾病家族史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进行风险概率评估,对提示高风险孕妇再进行染色体检查确认。结果2631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34例,占5.09%,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1例,占0.42%,开放性脊柱裂高风险33例,占1.25%。结论孕妇孕中期进行血清 AFP、β-HCG、uE3标志物筛查,对胎儿先天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35岁以下的孕妇,采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定孕中期(15~20+6周)血清中甲胎蛋白(A FP )、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采用配套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出唐氏综合征(21-三体)、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ONTD)的风险值。筛查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穿刺确证。适应羊水穿刺及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的孕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产前诊断并行羊水穿刺。结果年龄小于35岁的孕中期孕妇2117例中筛查出高风险145例,筛查阳性率6.8%。其中有124例经过羊水培养对胎儿染色体进行分析,检查出1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以及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69例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的及51例适应羊水穿刺的孕妇中发现8例染色体异常。结论遂宁市孕中期产前筛查异常率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在孕中期进行产前筛查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