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褥期产妇配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既往无精神病史、无性格障碍、无内科合并症的产妇配偶210名。采用产后2天新生儿父亲一般资料调查表、产后42 d父亲照顾情况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10名产妇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发放问卷21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结果:200名产妇配偶在产后2 d有44名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2.00%,产后抑郁量表得分为(12.70±2.59)分;在产后42 d有33名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6.50%,产后抑郁量表得分为(12.24±2.32)分。产后2 d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低、人均居住面积小是影响配偶抑郁的最主要因素。产后42 d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孩子经常哭闹、孩子出生后您每天的睡眠时间短、人工喂养是影响配偶抑郁的最主要因素。结论:产妇配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给产妇配偶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以降低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587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产妇1959例,产后抑郁587例,发生率为29.96%,22~45岁。其中初产妇312例,经产妇275例,新生儿男婴87例,女婴500例。应用Ed 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1],总分12~13分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低落;严重焦虑、自责;经常无故哭泣;失眠、容易疲倦;精神不能集中,紧张、性情暴躁;对婴儿失去兴趣,不想照顾婴儿;更严重者会有自杀及妄想。2护理2.1心理护理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产后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产后抑郁发生的基本情况,探讨导致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44例健康儿母婴同室(母婴同室组)和117例疾患儿母婴分离(分离组)初产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产后抑郁的检出率较母婴同室产妇高(P<0.05);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社会支持较差,其中以缺乏社会客观支持为主(P<0.01);照顾喂养新生儿信心缺乏(P<0.05)、产妇认为自身与新生儿患病有关(P<0.01) 及生女婴(P<0.05)是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要给予更多关注,引导其客观认识新生儿的病因,帮助其树立新生儿喂养信心,同时教育产妇和家人要转变重男轻女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和干预剖宫产产后抑郁状况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该院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47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次分为2组: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评估产妇的一般情况,对其抑郁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初产妇组术后42 d抑郁评分较术后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1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组术后42 d抑郁评分与入PACU 1 h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产妇入PACU 1 h和术后42 d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褥期初产妇抑郁评分明显升高,医务人员和产妇家属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与产褥期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产妇1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主要照顾者、产后知识来源、喂养方式),评估其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是否合格,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与产褥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合格率为61.6%,现状不容乐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合格与不合格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分娩孕周、主要照顾者、产后相关知识来源、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主要照顾者、产后相关知识来源、喂养方式是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1%,有并发症的产妇营养知识评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的产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产褥期并发症发生与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受到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主要照顾者、产后相关知识来源、喂养方式多因素影响,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与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呈负相关,临床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减少产褥期并发症,保证产妇产后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育二胎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18年7-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和产后复查门诊,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一般情况问卷,对生育二胎产妇配偶行问卷调查。结果 220名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二胎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胎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包括居住条件满意度(OR:4.217,95%CI:1.15~15.47)、二胎出生后夫妻关系(OR:5.46,95%CI:1.25~23.89)、知觉压力(OR:1.39,95%CI:1.11~1.72)和社会支持(OR:0.663,95%CI:0.47~0.93)。结论 二胎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高,其受居住条件满意度,二胎出生后夫妻关系,知觉压力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影响。在二胎政策开放后,建议相关社区或医疗服务机构拓宽产后保健服务对象,增加男性产后抑郁的相关知识培训和教育,加强对男性产后心理健康问题评估和管理,以降低二胎产妇配偶产后抑郁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分娩后初产妇及其配偶抑郁情绪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分娩后初产妇及其配偶抑郁情绪状况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22例分娩后1周内的初产妇及配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分娩后初产妇及配偶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5.57%和11.48%,分娩后SDS总均分初产妇和配偶差异无显著性(P>0.05),配偶SDS总均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初产妇及配偶的抑郁均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而且配偶抑郁还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分娩后初产妇及配偶的抑郁情绪不容乐观,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分娩后初产妇及配偶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关注产妇的同时,也要关注其配偶,从而保障妊娠分娩事件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地区中心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后保健服务的56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问卷调查。结果:562例初产妇中,147例诊断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6.2%。其中低龄或高龄、内向型性格、意外妊娠、剖宫产、产后无人照顾、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积极评估,加强初产妇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抑郁症状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390名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知觉压力量表、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问卷和病人健康问卷-9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配偶照顾者的抑郁症状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 配偶照顾者抑郁症状可分为:睡眠障碍型(31.0%)、情绪-躯体抑郁型(12.8%)和抑郁低风险型(56.2%)。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配偶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感知压力和照顾者获益感是抑郁症状潜在类别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的抑郁症状存在3个潜在类别。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潜在类别配偶照顾者的抑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初产妇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医院分娩的126例初产妇为调查对象,调查产妇产后抑郁、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利用Logistic分析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是否为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因素,明确其相关性。结果:初产妇产后发生抑郁19例,发生率15.08%;自我效能低水平39例,中等水平45例,高水平42例;领悟社会支持低支持17例,中支持30例,高支持79例。产后抑郁初产妇自我效能低水平、领悟社会支持低支持度均高于产后无抑郁初产妇(P<0.05),自我效能高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高支持度均低于产后无抑郁初产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初产妇产后自我效能低水平、领悟社会低支持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分别与产后抑郁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初产妇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低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关键因素,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增加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经产妇和初产妇的产后宫缩痛、泌乳、排尿及恶露情况,以探讨提高产妇产后康复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0例住院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和有过大于孕28周引产或分娩史的经产妇在产后第1—第3天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同时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排尿及恶露情况。结果经产妇组产后第1天疼痛评分中位数为3.5分高于初产妇组,泌乳量、恶露排出量多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产后宫缩痛明显,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疼痛,促进产后康复;初产妇产后第1天泌乳量较少,应及时指导喂养技巧,增加乳量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选择剖宫产术分娩初产妇150例,调查产妇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150例产妇BSES量表平均得分为67.23±16.23分。技能平均得分为21.93±7.92分,内心活动平均得分为45.72±9.88分。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喂养认知度、产后抑郁情况、配偶支持度水平、乳头是否健康、产后泌乳量是影响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能高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护理对策应着对因施护,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3-7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8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情况;干预前后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干预后初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前2组初产妇及照顾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产妇及照顾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升婴儿喂养态度及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缩短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提高产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0例产后6周的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为(108.08±21.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孕妇学校学习、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后抑郁和年龄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产后6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变异的60.9%;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程度。  相似文献   

15.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长沙市部分产妇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3所医院住院分娩的430例产妇,使用产妇围产期一般情况调查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奁。结果43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者为101例,筛查阳性率为23.5%。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组与正常组在产妇的学历、职业、居住条件、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有教育程度低、无职业者、意外妊娠者、妊娠合并疾病者、初产妇、新生儿性别为女、剖宫产者。结论长沙市3所医院分娩的产妇产后6周内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敦育程度低、兀职业、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初产、新生儿性别为女、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产妇喂养和育儿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制定有利于产妇健康的相应对策。方法:选择109名符合纳入条件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12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98名初产妇产后12周喂养和育儿自我效能感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36)。影响初产妇喂养和育儿自我效能的因素为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家庭收入、费用支付、配偶态度。结论:影响初产妇喂养和育儿自我效能的因素很多,在护理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个性化护理,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导乐陪伴分娩与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玉芹  胡玉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1191-1191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初产妇443例中以参加导乐陪伴分娩者225例为研究组,未参加导乐陪伴分娩者218例为对照组,产后第3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4.2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所提供的服务和环境使初产妇心身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明显降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张、恐惧、疼痛引起的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18.
产妇在哺乳时乳汁不足或全无,不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其原因复杂多样,但产后抑郁等精神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作者自2012年4月至12月对72例缺乳的产妇进行调查,探讨产后抑郁与母乳缺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护理对策,试图为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产后抑郁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早期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及自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350例初产妇产后6w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其中轻度占90.6%,中度占9.4%。产妇的年龄、学历、婴儿性别、分娩过程、婆媳关系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夫妻关系、产后护理、居住条件、产后睡眠状况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产妇的职业、家庭收入、喂养方式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使产妇愉快地度过情感危险期,从而降低产褥期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初产妇443例中以参加导乐陪伴分娩者225例为研究组,未参加导乐陪伴分娩者218例为对照组,产后第3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4.2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所提供的服务和环境使初产妇心身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明显降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张、恐惧、疼痛引起的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