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用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门诊的 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 ,其中腹针治疗组 40例中男 1 5例 ,女 2 5例 ;年龄 31~ 61岁 ;病程 2个月~ 1 2年 ;临床症状主要为单侧上肢疼痛、麻木、酸困者 2 7例 ,双侧有症状者 1 3例。牵引对照组 40例中男 1 4例 ,女 2 6例 ;年龄 32~ 62岁 ;病程 2个月~ 1 4年 ;单侧有症状者 2 9例 ,双侧者 1 1例。所有病例均经 X线颈椎片及 CT检查 ,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排除颈椎结核、肿瘤、颈椎间盘突出及其他类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7例 ,并与 2 0例对照组比较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 7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37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9例 ;年龄 33~ 70岁 ,平均年龄 5 4岁 ;病程 2个月~ 13a,平均 2 a;颈椎 X线或 CT片显示有生理弯曲改变者 2 0例 ,颈椎骨质增生者 32例 ,颈椎间盘突出者 9例 ;脑血流图均有椎动脉血流速降低。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 32~ 6 9岁 ,平均年龄 5 3.6岁 ;病程 2个月~ 12 a 6个月 ,平均 1a 11个月 ;颈…  相似文献   

3.
赵凯 《北京中医药》2007,26(12):795-79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临床表现不一,故分型众多.笔者采用手法推拿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完成观察内容的患者,共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30岁以下者2例,31~40岁26例,41~50岁35例,51~60岁28例,61岁以上7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36例,3个月~1年者10例,1~2年22例,2年以上30例.98例患者均进行颈椎X线正侧位及双斜位检查,其中有颈椎曲度改变者50例,椎间隙狭窄者36例,椎间孔狭窄者58例,椎体骨质增生者63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4.
近3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治疗配合大抒穴穴位注射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100例,男58例,女42例;30~40岁8例,41~50岁32例,51~60岁47例,61~70岁13例;病程3个月40例,6个月14例,1年18例,2年21例,3年7例。  相似文献   

5.
王万霞  顾月兰  李国桥 《河北中医》2002,24(10):750-750
1999~ 2 0 0 1年 ,我科采用颈椎 1号内服配合电脑自控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 78例 ,并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1 5 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 ,并经颈椎X线 (或CT)检查确诊。1 .2 一般资料 全部 32 8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 78例 ,男 96例 ,女 82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2岁 ,平均 45岁 ;病程 7日~ 1 1年 ,平均 4.5个月。对照组 1 5 0例 ,男 82例 ,女 68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0岁 ,平均 43岁 ;病程 1 0日~ 8年 ,平均 2 .8个月。 2组…  相似文献   

6.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希法 《中医正骨》2001,13(12):28-28
自 1998年~ 2 0 0 0年 ,作者运用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 8例 ,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 ,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49岁 ;发病时间短者 7天 ,长者 4年 ,平均 3个月。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者 5 2例 ,右上肢串麻作痛者 30例 ,左上肢串麻作痛者 38例。压顶试验症状明显加重者 45例 ,病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者 6 8例。 X线片示颈椎有不同程度增生退变者 6 6例 ,伴颈椎间隙变窄者 2 0例 ,颈椎生理弧度变直者 48例 ,颈椎轻度滑移者 2例。 CT示 C4~ 5椎间盘突出者 3例 ,C5~ …  相似文献   

7.
乐北治  叶耀 《中医正骨》2000,12(3):37-37
颈椎病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 ,病程缠绵反复 ,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近 2年来 ,我们探索性地运用复方龙马自来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0 7例 ,在症状缓解方面收到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7例中男 44例 ,女 6 3例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3个月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49岁。临床表现为颈椎强痛者 79例 ,肩臂疼痛 10 1例 ,手指麻木 95例 ,头痛头晕83例 ,压顶试验阳性 6 5例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43例 ,肌力下降者 6例。 X线摄片生理曲度改变 98例 ,C4~ 7前后缘增生 79例 ,椎间孔变小 43例 ,钩椎关节增生 2 9例。以上病…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52.25岁;病程1个月以内1例,1~6个月4例,7个月~3年10例,4~6年10例,6年以上5例。化验: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口眼?斜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治多次不效而遗留的后遗症。中医称之为面瘫,辨证分为三型:风寒型、寒盛型、热盛型。其中风寒型一般较易治愈,热盛型仅遗留面肌功能不全,而不会遗留人中沟歪向病侧和面肌抽搐等后遗症;只有寒盛型才会出现人中沟向病侧歪斜、面肌抽搐、痛侧眼裂小于对侧等口眼?斜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000~2005年本院门诊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11~20岁者5例,21~30岁者7例,31~45岁者4例;病程3个月~6个月者6例,6个月~1年者6例,1年~2年者4例;发病部位左侧者10例,右侧者…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横突孔周围组织受挤压 ,致椎动脉或椎动脉神经丛受刺激而引发的以眩晕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笔者自 1 989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先后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 1 5 6例 ,并对比了不同手法进行推拿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三组。标本兼治组 87例中男性38例 ,女性 49例 ;年龄 36~ 70岁 ,平均 5 0 .7岁 ;病程 7天~ 1 8年 ,平均 39个月。治标组 38例中男性 1 8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35~ 68岁 ,平均 48.2岁 ;病程 5天~ 1 6年 ,平均 38个月。治本组 31例中男性 1 3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35~ 71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116例均为2012-03~0213-03本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龄2~4岁者60例.5~8岁者76例,9~13岁者20例;病程2~3个月者36倒,4~6个月者55例.7~12个月者22例,1年以上者33例。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食欲不振者。诊断标准:(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氦—氖激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椎病按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病人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49例 ;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2 0岁 ;非体力劳动者 46例 ,体力劳动者2 9例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年。对照组 74例病人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46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6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7天。所有病人经X线摄片或CT ,核磁检查显示颈椎前缘、后缘骨质增生 ,生理曲度垂直或椎间隙狭窄的改变。2…  相似文献   

13.
扬刺、排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臂综合征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 ,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各型颈椎病中 ,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商发病率最高 ,约占总数的 70 %左右 ,笔者自 1 998年 6月以来 ,采用扬刺、排刺为主 ,配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该病 60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病人均系门诊和住院病人 ,年龄最小者2 4岁 ,最大者 75岁 ,在 40~ 60岁之间最多 ,约占本组病人的 60 % ;病程最长者 1 1年 ,最短者 1个月 ;颈痛者 1 2例 ,患肢疼痛者 1 7例 ,麻木者 1 5例 ,麻痛并具者 1 6例 ;全部病人均经X线和CT确…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目前尚缺乏理想疗法。我们于 1 999年1月~ 2 0 0 0年 1 2月采用康为智能电针 (烧山火法 )治疗本型患者 3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共 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观察组 ,男 2 1例 ,女1 9例 ;年龄最大者 65岁 ,最小者 2 8岁 ,病程最短者 1个月 ,最长者 2 3个月。对照组中男 2 0例 ,女1 0例 ;年龄最大者 63岁 ,最小者 30岁 ;病程最短者 1 .5个月 ,最长者 2 1个月。病情轻重基本相同。两组间基本情况经统计处理 ,P >0 .0 5 ,具…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2月~2006年10月,笔者随师临诊,采用导师经验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蕴结型)8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其中年龄30岁以下者33列,30岁~40岁者43例,40岁以上者12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8个月。患  相似文献   

16.
肖为民 《国医论坛》2001,16(5):31-32
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对 1 1例颈捩伤继发颈椎反屈患者采用牵引配合中药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兹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例中 ,男 2例 ,女 9例 ;年龄 1 0岁~ 2 0岁 8例 ,31岁、48岁、63岁各 1例 ;病程 1个月以内 2例 ,1个月~ 2个月 6例 ,2个月以上~ 3个月 3例 ;有高处坠落史者 3例 ,跌仆史者 5例 ,交通事故者 3例。1 .2 症状体征  1 1例均表现为颈部僵硬 ,活动受限 ,其中 7例局部压痛或诉颈部有疼痛 ,所有病例 X线片均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且呈反屈 ,未见骨折及骨病征象。颈椎曲线深度 - 1 0 mm以下 2例 ,-1 0 mm~ -…  相似文献   

17.
自 1 995年至今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8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8例中 ,男性 32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56岁 ;病程半个月~ 1 5年 ,平均 8个月。全部病例均有 C6~ C8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痛温觉减退 ,上肢及手指麻木症状。 1 6例伴疼痛 ,1 2例有手部肌肉萎缩 ,2 2例握力减弱。病在双上肢者14例 ,在左者 30例 ,在右者 1 4例。 1 6例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 ,2 2例合并颈型颈椎病。38例压头试验阳性 ,44例引颈试验阳性。 46例拍颈椎 X线片 ,32例作颈椎 CT检查显示颈椎骨生理弯曲变直 ,…  相似文献   

18.
四物汤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6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10月~2003年5月,笔者以四物汤化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6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35例,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29~58岁,平均39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2个月。对照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均38岁;病程1周~8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有不同程度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眩晕或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耳鸣、颈枕痛等。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检查多伴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张,或伴有钩椎关节增生。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2治疗方法实验组用四物汤为主方。白芍20~40…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综合征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内服中药、刺络放血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8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6例患者中 ,男 5 0例 ,女 36例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35岁 ;以 4 0~ 6 0岁为多见 ;病程最长者18年 ,最短者 2个月。1 2 诊断标准 颈项部疼痛 ,颈项强直 ,活动受限 ,患侧肢体呈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肌力减弱 ,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颈椎棘突旁…  相似文献   

20.
疏肝法治疗2型糖尿病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和危害性大的特点。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型轻中度2型糖尿病2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46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2.4岁;病程3 d~18个月,平均8.2个月;空腹血糖7.0~12.5 mmol/L,平均10.2 mmol/L;餐后血糖11.3~17.8mmol/L,平均15.6 mmol/L。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6~75岁,平均50.5岁;病程7 d~20个月,平均8·8个月;空腹血糖7.4~11.9 mmol/L,平均10.8 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