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2-取代-3-氧代-齐墩果烷-12-烯-30-酰胺类化合物,以期提高该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方法对18β-甘草次酸的A环、11位羰基及30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2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研究其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LC-MS和IR确证,部分结构经13C-NMR确证。合成的化合物对PC-3细胞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活性,明显好于其母体化合物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GA),其中化合物9a的活性最强,GI50值为6.97μmol·L-1。初步构效关系表明:A环引入2-氰基-3-氧代-1-烯的化合物活性最好,2位引入羟亚甲基与2,3位骈合异口恶唑环类化合物活性相当,2位引入氰基的化合物活性较弱;30位羧基与哌啶及哌啶基哌啶成酰胺活性较好,与4-甲基哌嗪、吗啉和哌嗪成酰胺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乳香酸进行结构改造,增强其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和凋亡诱导活性。方法以乳香的提取物乳香酸乙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以台盼蓝排斥试验和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乳香酸类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5个乳香酸类化合物,其中11个化合物III、IIaI、IIbI、Va~IVd、Va~Vc、VIII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进行确证。对其中5个化合物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活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3-丙酰氧基-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12-烯-24-羧酸(VIIa)具有较强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槐果碱、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为原料,经过加成、氧化、酯化缩合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目标产物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利用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体外活性实验中,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甘草次酸及苦参碱,并优于对照药美法仑。结论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对肝癌细胞生长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制备18α -和18β -甘草次酸甲磷酰氮芥酯抗癌前药偶合物,并表征其化学结构.方法 以18β -甘草次酸为起始原料,经构型转化和拆分得18α -甘草次酸,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得到18α -和18β -甘草次酸甲酯,两者分别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代谢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连而获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得到了两种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乳香酸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乳香的提取物3-乙酰基-11-羰基-β-乳香酸(AKBA)为先导化合物,通过3位及24位结构修饰合成3-烷氧基-11-羰基-β-乳香酸酯类衍生物.初步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AKBA为起始原料通过氯化、水解、烃化共3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采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和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EB)双染色法,测定乳香酸类似物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的凋亡活性;采用MTT检测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NB4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共合成10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的活性较先导化合物有明显地提高;化合物2、3的细胞存活率也较先导化合物AKBA有一定程度地提高.结论合成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2、3的凋亡活性和细胞毒性优于AKBA,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合成甘草次酸C3、C30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位羟基、C30位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并采用SRB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甘草次酸衍生物,并利用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体外实验中,目标化合物对MCF-7和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甘草次酸,其中化合物GA-I1、GA-I2和GA-II1对MCF-7和A549两种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 G2细胞体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药物对肝癌细胞Hep G2、宫颈癌细胞He La、结肠癌细胞HT-29、心肌细胞H9C2、犬肾上皮细胞MDCK和血管内皮细胞HY926的细胞毒性,利用细胞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 G2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评价该化合物诱导Hep G2细胞的凋亡。结果 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具有较好的抑制Hep G2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8.28μmol/L,明显强于甘草次酸的活性(IC5050μmol/L)。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及其合成原料甘草次酸、3-甲氧基肉桂酸对非肿瘤细胞MDCK、HY926、H9C2细胞毒性较弱(IC5024μmol/L)。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浓度在12.5μmol/L时,对MDCK、HY926、H9C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05%、16.08%、4.66%,与对Hep G2细胞的抑制效果相比差异明显。不同浓度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 G2细胞Giemsa染色、H33342染色的细胞形态有明显差异。随着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浓度的升高,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加,而晚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提示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可以有效地诱导细胞早期凋亡,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对Hep G2细胞抑制效果最好,对非癌细胞MDCK、HY926、H9C2没有明显抑制效果,该作用主要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合成美法仑–甘草次酸复合物,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美法仑和18α-甘草次酸为原料,通过酯化、氧化、酰化和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3a和3b,结构经元素分析、MS、1H-NMR确证,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了其对正常大鼠肝细胞BRL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结果目标化合物3a、3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母体药物18α-甘草次酸和美法仑,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小于氮芥类药物美法仑。结论美法仑–甘草次酸复合物3a和3b抗肿瘤活性良好,具有开发成抗肿瘤候选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苦参碱和18α-甘草次酸作为载体对美法仑进行结构拼合,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槐果碱和美法仑为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反应合成了美法仑衍生物2;以18α-甘草次酸和美法仑为原料,经酯化和酰化反应合成了美法仑衍生物5,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MS、1H-NMR确证,并采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对体外活性较为显著的化合物2进行小鼠体内试验。结果目标化合物2和5的合成总收率分别为21.3%、18.1%。目标化合物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化合物5、18α-甘草次酸、苦参碱和美法仑。体内活性试验中,目标化合物2给药剂量为6、9μmol/kg时对Hep A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2.00%、62.12%,而6μmol/kg美法仑的抑制率为39.93%,化合物2的抑瘤效果优于美法仑,尤以高剂量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化合物2表现出体外、体内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一系列的甘草次酸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波谱测定。方法:对甘草次酸30位羧基进行修饰,合成甘草次酸甲酯和甘草次酸乙酯;对甘草次酸3位羟基进行修饰,合成甘草次酸甲酯-3-O-乙酸酯和甘草次酸乙酯-3-O-乙酸酯;对甘草次酸11位羰基进行修饰,合成脱氧甘草次酸和脱氧甘草次酸甲酯;对合成物进行波谱测定。结果:合成的甘草次酸衍生物经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的鉴定,均为目标化合物。结论:合成的甘草次酸衍生物可为其后续抗炎活性及毒副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α-甘草次酸对游离脂肪酸(FFAs)致HepG2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经线粒体途径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给予1mmol/LFFAs,油酸(OA)–棕榈酸(PA)(2∶1)建立体外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18α-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10、20、40μmol/L)组,阳性药(凋亡抑制剂Z-VAD-FMK,10μmol/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Bax蛋白激活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和胞浆的分布情况;Caspase-3酶活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Caspase-3活性。结果 18α-甘草次酸能保护FFAs致HepG2细胞活力下降,减少HepG 2细胞脂性凋亡数量;18α-甘草次酸能下调Bax蛋白激活,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阻止Caspase-3活性的增高,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18α-甘草次酸对FFAs致HepG2细胞的脂毒性中存在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的大黄酸衍生物1,8-二乙酰基大黄酸-(2-溴)-乙酯(大黄酸衍生物B),探讨其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大黄酸为原料合成了1,8-二乙酰基大黄酸-(2-溴)-乙酯,经UV、IR、NMR确定合成产物的结构,并利用HPLC测定其纯度。采用MTT法测定大黄酸和大黄酸衍生物B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经UV、IR、~1H NMR、13C NMR进行分子结构表征,确证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为1,8-二乙酰基大黄酸-(2-溴)-乙酯,纯度>98%。MTT结果表明,大黄酸和大黄酸衍生物B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10.60、25.78μmol·L-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结果表明,80μmol·L-1的大黄酸和大黄酸衍生物B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87±0.53)%、(48.84±2.20)%,且主要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结论合成化合物1,8-二乙酰基大黄酸-(2-溴)-乙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大黄酸,且具有阻滞骨肉瘤MG-63细胞周期进程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2-取代-3-氧代羊毛甾烷-24-酰胺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羊毛甾醇为起始化合物,对其A环和侧链24位双键进行结构改造,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PC-3和As PC-1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并合成了18个羊毛甾醇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MS、IR谱确证。药理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羊毛甾醇均有所提高,其中化合物9b、9g、9h、10d、10f、10g对PC-3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值小于3μmol·L-1;化合物9d、9e、9f、10d对As PC-1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值小于3μmol·L-1;化合物10d对PC-3和As PC-1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相当。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A环2位氰基取代优于碘代,侧链24位引入哌啶基哌啶、N-甲基哌嗪、3,5-二甲基哌啶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并合成查尔酮异甘草素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子宫颈癌活性。方法 利用Claisen-Schmidt反应原理,通过微波固相合成5种目标化合物,并进行结构表征。以SiHa(人子宫颈鳞癌细胞)和HeLa(子宫颈癌细胞)细胞株作为体外模型,利用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促凋亡作用。结果与结论 快速高效合成了5个查尔酮异甘草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谱确认。目标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甘草次酸3位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3位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以甘草次酸为原料,结合甘草次酸的构效关系,采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氨基酸类化合物或咪唑杂环类化合物与甘草次酸结构单元构筑的N-乙酰氨基乙酸甘草次酸酯、N-乙酰-DL-α-氨基丙酸甘草次酸酯、N-乙酰-DL-蛋氨酸甘草次酸酯、咪唑-4-羧酸-5-甘草次酸酯和咪唑-4-羧酸-5-(11-脱氧甘草次酸)酯等5种甘草次酸3位酯类衍生物,并经IR、1HNMR、MS等确证其结构.以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所合成的衍生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甘草次酸3位酯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抗炎活性接近于氢化可的松,部分化合物的抗炎活性高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合成4-氨基-1-吡喃糖基/呋喃糖基-1,3,5-三嗪-2(1H)-硫酮类化合物,评价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活性。方法以呋喃/吡喃糖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氮杂胞苷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目标化合物具有中等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流提取及多种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技术得到艾香素,并观察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和分离技术得到艾香素,并行结构鉴定。体外培养HeLa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性;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蔓荆子60%醇提物经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得到黄色固体物,经化学鉴别和波谱鉴定其结构为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艾香素)。艾香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eLa细胞活性,其IC50是79.9μmol.L-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艾香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蔓荆子提取分离得到的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即艾香素)具有抑制HeLa细胞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蒲公英总黄酮用于防治阿尔兹海默症(AD)的机制,探讨蒲公英总黄酮对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对海马神经元胞进行原代培养,经20 μmol·L-1 Aβ25-35诱导,细胞逐渐出现凋亡,用MTT法结合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总黄酮的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来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20 μmol·L-1 Aβ25-35组细胞比对照组活力下降,凋亡增加,MDA 含量上升,SOD 活性降低。与20 μmol·L-1 Aβ25-35组相比,各浓度下的蒲公英总黄酮均能够提高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内SOD活性,抑制细胞凋亡,降低MDA含量,同时上调Bcl-2表达,降低Bax和活化状态下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相关。结论:蒲公英总黄酮能够减少Aβ25-35诱导神经元细胞的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拮抗其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N-芳甲酰基-N’-取代嘧啶基硫脲类化合物,并初步测试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2-氨基-5-溴-4-取代嘧啶与芳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得到一系列N-芳甲酰基-N’-取代嘧啶基硫脲类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血清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的10个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及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b、6c、6g、6j 具有一定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科罗索酸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0~50μmol·L~(-1))科罗索酸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SPSS12.0统计软件包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检测法检测凋亡酶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科罗索酸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随药物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高,24、48及72 h的IC_(50)分别为45、34、28μmol·L~(-1)。科罗索酸诱导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凋亡酶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科罗索酸可上调Bax而不影响Bcl-2的表达。结论科罗索酸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