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心理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近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心理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6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入组分为心理康复组32例,非心理康复组32例。对照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差异性,共观察3个月。结果 心理康复组病人总体疗效、治疗依从性较非心理康复组好,治疗后两组PRS、SDSS评分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康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非常显的效果,对其近期结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昌平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阶段性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阶段性社区康复治疗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对照组仅上门随访.于入组前及康复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20个月分别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是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随着实施康复治疗时间的延长,BPRS、SANS、SDSS评分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效果的改善与社区康复治疗的持续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利培酮治疗的为研究组,氯氮平治疗的为对照组,用SDSS、BPRS、TESS分别评定病人的社会功能、疗效、副反应。结果研究组SDSS、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PR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康复较好,与其副反应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理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 :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以随机入组方式 ,心理康复组47例与非心理康复组51例对照观察康复效果。以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参加劳动率、SDSS等为康复指标。结果 :心理康复组的各项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依从性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药物依从性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病人随访6个月,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BPRS、ITAQ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依从性治疗能够增加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对恢复社会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康复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则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入组前与出院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康复组的BPRS、SDSS、SCL-90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松弛干预、行为矫正干预、运动干预等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效果,减少对患者本身及社会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并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自愿来院复查。两组均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量表(ADL)、服药依从性等比较。结果 1年后,干预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SS、ADL评分比一年前进步显著(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式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家庭式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the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BPRS、SDSS、GWB、SE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家庭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幸福感、自尊、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降低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领悟治疗和家庭干预,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治疗依从性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于随访结束时对患者进行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情况评定。结果入组时BPRS、SDSS、ITAQ评分及治疗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观察组BPRS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TAQ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另外,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病残率及患者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领悟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水平及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护理随访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维持治疗,护理随访组在每次随访时均给予护理随访,对照组仅予以治疗随访,于随访前和随访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随访组护理随访前BPRS评分、ADL评分、SDSS评分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随访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积极的意义,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末、及出院一年末进行BPRS SDSS评定.出院一年末进行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统计,并同50例未进性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组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半年末BPRS SDSS评分同非健康教育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末评分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一年末健康教育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蒲金玉  李燕  段艳蕊 《中国康复》2004,19(5):317-318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开放式管理模式(开放组)和封闭式管理模式的病房内(封闭组)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服药依从性等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入院治疗4、8周时开放组与封闭组BPRS和NOSIE总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出院时及出院后6及12个月末SDSS评分开放组显著低于封闭组(P<0.01);服药依从性亦优于封闭组(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作用,且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在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家庭康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6、12个月BPRS、SD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恢复健康,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护理随访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维持治疗,护理随访组在每次随访时均给予护理随访,对照组仅予以治疗随访,于随访前和随访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随访组护理随访前BPRS评分、ADL评分、SDSS评分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随访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积极的意义,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许瑞芹  方艳华  柏玲 《全科护理》2012,(31):2911-2912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文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均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病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干预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PRS、SDSS、NOSI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人文护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绎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承繁  柏彩云 《现代康复》2001,5(2):121-121
目的 探索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利培酮治疗的为研究组,氯氮平治疗的为对照组,用SDSS、BPRS、TESS分别评定病人的社会功能、疗效、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SDSS、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PR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康复较好,与其副反应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末进行量化评定.结果:8周末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社区独立技能训练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20例临床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内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1年末训练组BPRS、 ITAQ、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组服药依从性及自行管理药物的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1年内训练组复发率(9%)和再入院率(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和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独立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模式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模式在预防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给予为期18个月的精神分裂症健康管理模式,采用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筛选量表(SDSS)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康复出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各项评价指标的参照对比.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和服药依从性,BPRS以及SDS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在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随访调查中,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服药依从性,BPRS、SDSS和复发率等评定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 健康管理模式能够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病人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及SDSS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