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按 FAB 分型为 M_3)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15%。虽然 M_3对化疗非常敏感,但仍有10~20%病人因致死性凝血障碍而过早死亡。作者报告全反式维甲酸(RA)在体内、外诱导分化 M_3白血病细胞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用全反式维甲酸(RA)或并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OM)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0例,其完全缓解率(CR)为70%.单用RA15例,CR66.7%,CR 时间为56±17.1天;并用小剂量HOM 5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达CR 时间为55.3±19.2天.  相似文献   

3.
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入院时和病程中80%(13/16例)的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发生严重出血。经配合包括肝素抗凝、新鲜血及血小板输注,并用地塞米松、脱水和防治感染等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渡过危险期,有效保障 RA 诱导分化作用的发挥,全部病例取得骨髓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近期疗效.方法13例老年APL患每天予ATRA25—60mg/m^2。直至完全缓解(CR)。结果1、ATRA治疗的CR率高,达84.6%.2、ATRA治疗存在一定副作用,伹老年患均能耐受。3、APL缓解后治疗以A了RA与化疗交替较宜.结论A了RA治疗老年APL疗效明确,CR率高。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院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与小剂量三尖杉酯硷(H)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治疗对象:8例APL患者均符合FAB诊断标准。男5例,女3例,年龄12~56岁,平均38岁,均为初治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出血现象。骨髓涂片中早幼粒细胞占46~89%,POX均强阳性. 二、治疗方法:8例均采用RA,每日30~60mg,分三次服,同时用H0.5~1.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滴,持续至完全缓解. 三、疗效标准:根据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疗讨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 APL)或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的特殊亚型。APL 约占急性白血病的6%,占急粒的13%。另据一组1,409例急性白血病分类,APL 占3.5%,但一组238例20岁以上成人急性白血病中,APL 占7%。本文对 APL 的实验诊断的若干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和特异性表达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PML-RARα)融合蛋白为发病特点。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都能引起PMLRARα融合基因下降,是治疗APL的有效药物,但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发病占AML的10%~15%.1997~2004年,我院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复发和难治性APL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常规剂量的肝素抗凝治疗,副作用大,可加重原有出血倾向,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本文报道9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的结果。一般资料:自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共收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始治疗使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用药疗效以及生存率进行观察.同时选取45例单用全反式维甲酸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中,有39例(81.25%)得到了临床的完全缓解(CR),诱导治疗期间的死亡率为18.75%.在对患者进行平均3年的临床随访发现,有3例患者死于维持治疗阶段.对照组CR仅为64.44%.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患者的初始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率高,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以柔毛霉素(Daunorubcin)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约50%病人取得缓解,平均缓解期为26个月,失败的病例主要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之出血,多发生于治疗开始后5天之内,占25%;或者由于败血症,发生于第2~3周,占25%。经柔毛霉素治疗后,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之存活期,显较其他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为长。自1967年以后,作者用柔毛霉素治疗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所用方案为:柔毛霉素2毫克/公斤/天或60毫克/平方米/天,注射4天,休息3  相似文献   

12.
砷剂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砷化物治疗肿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865年Lissauer首先用亚砷酸钾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1992年起单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取得良好效果,完全缓解率达65%。对复发、难治病例亦有良好疗效,且与维甲酸(retinoicacid,RA)无交叉耐药〔1〕。1 砷剂治疗APL的两种作用及其机制95%以上APL病例有t(15;17)染色体易位。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白血病(promyelocyticleukemia,PML)基因编码的PML蛋白是一转录因子,其N-端有3个半胱氨酸富集区,具生长和转化抑制活性,位于核…  相似文献   

13.
万军 《内科》2007,2(4):632-63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8%,95%以上的患者具有特征性染色体t(15;17)(15q22;17q21),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并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其临床特点是骨髓及血液中有大量早幼粒细胞,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基于以上特点,APL的治疗与其他AML的治疗相比较有许多不同。现将APL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诱导分化治疗1.1维甲酸(ATRA)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和上海维甲酸研究协作组,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  相似文献   

14.
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的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由于3例患者的生存期都只有数周,因此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5.
加用异搏定缓解初治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二例张慧英钱志尧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出现白血病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临床不能得到完全缓解,成为难治性白血病这一棘手问题。我们对2例初治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维甲酸等多次化疗无效,加用异搏定治疗,得到完全...  相似文献   

16.
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安徽阜阳地区医院血液科(236004)解悍东,周杰,时新颖安徽阜阳地区血液病研究所沈孟贤,张夏,杨桂斌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已经肯定。但...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继续治疗的观察解放军第三○三医院张新华,朱凌,黄汉英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缓解后如何治疗仍待探讨,1990年1月以来我院应用多方案序贯轮换进行缓解后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具有独特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具有特征性的t(15;17)染色体异位及PML/RARa融合基因,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属于维生素甲类化合物(retinoids)家族,基本结构或生物活性类似于维生素A,由环已烯、侧链及极性基团三部分组成。因为羧基方向不同而分为两种异构体,即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顺式维甲酸(cis-RA),其生物活性是通过核内可被配体饱和的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和维A类化合物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而介导的。自1988年我国学者应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以来,极大地推动了RA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室和临床的研究。现已证实,RA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又发现,RA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砷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超过2400年的历史[1-2]。1970年开始在临床上将其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使三氧化二砷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一个里程碑[3]。目前三氧化二砷也应用于急性非早幼粒性白血病(ANPL),骨髓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