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银川市1346名儿童乳牙(牙合)错(牙合)畸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错(牙合)的患病率为13.15%,汉、回、满等三种主要民族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6岁组儿童患病率低于其它年龄组,错(牙合)中反和深覆(牙合)的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3.
[牙合]创伤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咀嚼系统损害疾患,[牙合]创伤主要是由于咬合力与牙周支持力不平衡所致,是引起咀嚼系统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咀嚼系统的损伤也是多方面的。通过调[牙合]等手段实现[牙合]重建是治疗[牙合]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恒牙期前牙反牙合大多影响面形,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影响,所以有必要采用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5.
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中(牙合)堤的制作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牙列期和混合牙列早期的前牙反(牙合)合对青少年正常的颅颌面部生长发育危害较大,因而需要尽早矫治[1].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适合多数前牙反(牙合)合病例的矫治.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为:矫治器以固位体的作用而相对固定在上颌牙弓;(牙合)堤的作用是使反(牙合)合的前牙脱离咬合锁结;然后逐步调节加力弹簧缓慢地推上前牙向唇侧移动,最终解除上颌前牙的反(牙合)[2].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中(牙合)提的制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牙合)堤的双侧均衡和戴入后的完善咬合接触方面,常常需要耗费较多的临床调磨时间.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重度牙(牙合)磨耗的咬合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老年人重度牙[牙合]磨耗咬合重建方法的探讨。方法:采用序列治疗法,利用牙[牙合]垫逐渐升高颌位至正常垂直距离,再在此基础上修复缺失[牙合]牙,结果: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咀嚼功能得到了改善。咀嚼肌群与颞下颌关节无不适.结论:通过序列治疗,利用牙[牙合]垫逐渐升高颌位至正常垂直距离,再进行缺失牙的修复是改善重度牙[牙合]磨耗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平面导板(简称平导)技术对深覆[牙合]错[牙合]畸形矫治结果的影响。方法 30例深覆[牙合]非拔牙患者,制作并戴用平导,待咬合打开后再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在固定矫治器使用前,用平导技术可在2-3个月打开咬合,缩短疗程,减少了因下颌矫治器不能粘结或容易脱落带来的麻烦。结论 深覆[牙合]非拔牙患者的矫治中早期应用平导技术有助于提高矫治效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牙(牙合)模型的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修复和正颌外科.在口腔正畸临床和研究中,牙(牙合)模型的测量分析内容逐渐丰富,测量方法也更加精确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92名重庆地区恒牙(牙合)初期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值及标准差,并分析牙弓形态特征,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精少年牙颌模型92副(男45副,女47副),用数显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为男性大于女性.男女牙弓形态成卵圆形.结论: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形态有其独特特征,临床矫治时应考虑本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 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更有效地选择矫治反(牙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6例恒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深而反覆盖浅,下牙列基本整齐、磨牙关系基本中性的病例,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具有深反覆(牙合)的恒前牙反(牙合),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矫治,简化了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方法 从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几方面进行探讨.结论 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由带环、颊管、唇弓以及固定在唇弓上的各种形态的金属臂组合成一个固定矫治器,与定位(牙合)板形成牙颌正畸术后的固定装置,用以维持术后的重建(牙合)关系和促进颌骨断面间的愈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并可在术中检验新形成的牙颌形态是否达到模型外科所拼对的要求,有利于术后(牙合)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矫治前牙重度开(牙合)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2例恒牙期前牙重度开(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进行矫治.结果与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相比,其压低后牙,升高前牙,平均每月升高前牙咬合为(1.02±0.12)mm,升高咬合时间缩短为(6.24±1.23)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固定矫治器结合牙(牙合)垫矫正前牙重度开(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简单牙合架排列全口义齿的实用性.方法 100例患者采用拜耳牙或塑料牙排牙热处理法.结果用简单牙合架排列全口义齿其前伸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偏小与切道斜度不相适应.结论使用简单牙合架排牙有较大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2× 4”矫治技术中弓丝弯制的方法及原理。方法 替牙牙合时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2 4例 ,使用粗弓丝 ,在其弓丝上弯制各种曲形 ,并根据不同错牙合类型 ,处理各种曲与牙齿、带环关系 ,防止出现磨牙旋转移动等异常。结果  2~ 6个月纠正反牙合 ,2 4例替牙牙合时期反牙合患者得以早期矫治。结论 本方法矫治时间短 ,效果明显 ,操作简单 ,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替牙期661名儿童(牙合)的调查分析,探讨暂时性错(牙合)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和替牙期暂时性错(牙合)各种表现的构成比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其发生率高达93.19%,且与年龄有关,从6岁起逐渐升高,8岁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呈曲线分布。暂时性错(牙合)五种表现的构成比以恒前牙轻度拥挤最多,恒中切牙间隙最少。五种暂时性错(牙合)除第一恒磨牙偏远中关系外,其它四种的发生率均与年龄有关,且与牙(牙合)的生长发育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咬(牙合)创伤相关患者的诊断治疗分析,深入了解咬(牙合)问题在牙体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与咬(牙合)创伤相关的患者14例做临床分类调查,并对患牙行调(牙合)治疗。结果:除1例患者拔除,1例患者失访,其余12例均症状得到缓解或痊愈。结论:咬(牙合)创伤在牙体疾病发生及预后起很大作用。应重视对咬(牙合)的调整,以期预防咬(牙合)创伤疾病,使咬(牙合)调整成为口腔牙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