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处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254例,其中11例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对颅内感染者在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前,通过腰椎穿刺置管鞘内注射可在鞘内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并持续引流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鞘内注射;10例病情严重者拔除分流装置,行脑室外引流。结果 11例患者,1例经腰椎穿刺置管鞘内注射抗生素后治愈,10例不断调整引流装置同时脑室内注入抗生素后治愈。结论脑脊液脑室外引流、鞘内或脑室内注射抗生素,以及必要时拔除分流装置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治疗狼疮脑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狼疮脑病患者应用500 mg甲基强的松龙静滴,连续3 d,同时甲氨喋呤及地塞米松各5 mg鞘内注射,1周1~2次,观察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指标。结果缓解13例,有效2例,死亡1例。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是治疗狼疮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无腰穿禁忌症的 2 0例结核性脑膜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结果  14例痊愈 ,5例好转 ,自动出院 1例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辅以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鞘内注入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脊髓型多发性硬化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以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为主 ,表现为不全或完全性中枢性截瘫或四肢瘫。对 MS的治疗目前倡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短程疗法为主 ,但对脊髓型 MS部分病例单纯静脉给药疗效不理想。我们用大剂量地塞米松鞘内注入方法治疗 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 :常规腰穿 ,留取 CSF 5~ 10 ml送检 ,缓慢稀释注入地塞米松 5~ 2 0 mg+生理盐水 2~ 3ml,再注入 1~ 2 ml生理盐水。使患者仰卧 ,头部仍睡枕头 ,臀部略垫高 4~ 6小时 ,使胸段脊髓处于较低位置 ,因脊髓型 MS多以胸、颈段损害为主 ,此姿势有利于药物作用于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3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998~2002年于我科治疗的48例MS患者按主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鞘内注入地塞米松(DXM)组、甲基强的松龙(MPS)冲击组及常规使用激素组。比较治疗后各组不同时间的Kurtzke扩充致残量表(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减少数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鞘内注入DXM组治疗早期EDSS评分减少较其它两组显著,尤其对于脊髓受累为主的MSEDS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结论鞘内注入DXM与两种常规方法比较见效快,建议用于脊髓受累为主的急性期MS。  相似文献   

6.
鞘内阶梯浓度用药治疗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31例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盐酸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20mg、40mg、60mg、80mg、100mg、120mg、140mg逐日递增,共7d。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各项指标明显异常,治疗2~3d后逐渐改善,5~7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前与治疗后3~7d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根据肿瘤位置不同,采取后正中入路327例,颈前入路6例,腰椎侧方入路2例,胸椎肋间侧方入路1例。术中行电生理监测31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20例,近全切除16例。无手术死亡。发生脑脊液漏4例,经腰大池置管引流后均在1周内痊愈。出院时症状好转310例,无变化21例,加重5例。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采用显微手术技巧大多可获全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腺苷鞘内用药对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表明腺苷鞘内用药可以改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 ,其原理可能是激活脊髓腺苷A1受体活性。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腺苷静脉与鞘内用药均可以改善疼痛症状 ,但腺苷鞘内用药对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很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探讨了腺苷鞘内用药对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 8例 ,带状疮疹后神经痛 3例 ,所有病人都为诊断明确并有固定的痛觉敏感部位的住院病人。其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0~ 6 5岁 ,病史 1~ 10年。穿刺前一天禁用吗啡类药物。1.2 穿刺及用药 L2~L3或L4~L5间隙…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我院从 1 991年 5月至 2 0 0 1年 1 2月经血管内采用不同的入路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TCCF) 4 0例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9例。年龄 1 1~ 62岁 ,平均 31岁。均为外伤后发病。临床表现 :全部病人均有血管性杂音 ,38例出现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眼球运动受限及视力下降 ,2例为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 ,2例反复鼻出血。入路及栓塞过程 :经动脉途径 :一般应用双侧股动脉插管。一侧置入 8F鞘 ,另一侧置入 5F鞘。经 8F鞘将导管引导管置入患侧颈内动脉 ,经 5F鞘置入造影管。根据造影所显示瘘口位置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不同的给药途径,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颅脑手术后并发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性颅内感染患者56例,分为3组:(1)静脉给药组:稳可信500mg静滴,q12h;(2)鞘内给药组:通过鞘内注入稳可信0.3mg/(kg·d)+地塞米松1mg,鞘内注射,q12h;(3)静脉+鞘内给药组:按以上两种方法联合给药。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静脉给药组、鞘内给药组、静脉和鞘内给药组,治愈率分别为26.7%、60.0%和61.9%;细菌清除率分别86.7%、100%和100%,疗程分别为22.8d,15.2d和11.5d。结论万古霉素对术后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疗效确切,鞘内给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鞘内注入万古霉素,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28例,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8例,有效率71.4%;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糖及氯化物明显升高,颅内压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鞘内注药的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CSF置换治疗SAH的疗效。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 5mLCSF,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后加地塞米松 5mg鞘内注入。结果  48例经置换CSF后头痛能迅速缓解 ,平均为 4 9天 ,而对照组 42例平均为 1 4 9天 ,P <0 0 5。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的发生 ,置换组1例 ,而对照组 4例。2例在置换时产生脑疝是由于放CSF过快所致。结论 应用置换CSF治疗SAH是一种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有效方法。放CSF过快可影响疗效 ,诱发脑疝 ,当压力 >3 0kPa时不应放CSF ,宜用生理盐水直接等量置换可避免脑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合并出现结核瘤,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临床症状缓解,CSF恢复正常,影像学示脑部病灶消失。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来说,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脊髓炎无特效治疗,且疗效多不理想。我们应用鞘内注入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脊髓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除3例系乡镇医院外,其余20例系本院神经内科1996-02~2006-02的住院与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符合急性脊髓炎的诊断标准,男16例,女7例;年龄19~61岁,平均39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们采用早期双鞘内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 12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 3~ 74岁 ,平均 5 3 8岁 ,急性起病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其中昏迷 5例 ,嗜睡 5例 ,谵妄 2例。所有患者均经CT证实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排除脑实质等其它器质性疾病 ,且经腰穿证实为血性脑脊液。所有病例均在发病 2 4小时内行脑脊液置换。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除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镇静止痛、止血剂、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脑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地塞米松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分别记录2组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周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5例椎管内巨大脊神经鞘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椎管内脊神经鞘瘤是临床常见肿瘤,它占整个椎管肿瘤的1/4,超过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的1/3[1]。我们通常把临床少见的、累及多个脊髓/椎体节段的脊神经鞘瘤理解为巨大型椎管内脊神经鞘瘤。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5例巨大型椎管内脊神经鞘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年龄28~56岁,平均41.2岁。首发症状均有根性疼痛,病程1.5~4.5年,平均2.8年,均有长期按颈椎病、腰椎病治疗病史。住院时所有病例的根性疼痛症状均已缓解,病人主诉头痛、走路不稳2例,肢体麻木伴无力3例。5例都有肢体肌力下降和深、浅感觉减退,…  相似文献   

19.
鞘内抗生素冲洗治疗手术后颅内感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含1‰氯霉素的生理盐水鞘内冲洗及万古霉素20mg鞘内注射的方法治疗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多发性硬化症患者4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23例,注射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冲击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EDSS评分、治疗总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注射组治疗总费用平均为(6 890.98±1 321.11)元,住院时间平均为(10.6±2.4)d;冲击组治疗总费用平均为(1 2440.20±2 124.13)元,住院时间平均为(20.3±2.1)d;治疗5d时注射组EDSS评分减少明显多于冲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