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机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醒脑静(XNJ)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于缺血前和再灌流前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醒脑静保护组(B组)静脉注射XNJ 1 ml/kg.观察血、脑组织中TNF、IL-1 β、IL-6水平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缺血30分钟时A组TNF与IL-1 β较缺血前升高(P<0.05),而A组IL-6和B组三种指标升高不显著(P<0.05).再灌流30、60、120分钟时三种指标A组(P<0.0 01或P< 0.01)与B组(P<0.01,P<0.05或P>0.05)均较缺血前升高,但升高水平B 组明显低于 A组(P<0.05或P<0.01).再灌流120分钟后脑组织匀浆中TNF、IL-1 β、IL-6表达水平B 组亦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B组明显较轻. 结论家兔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血、脑组织中TNF、IL-1 β、IL-6水平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呈明显改变.醒脑静对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缺血前、缺血期及再灌注后大鼠的顶叶皮质及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期与缺血产相比较无显的差异;再灌注1h后,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增加、着色显加深;再灌注2h后,顶叶皮质阳性细胞才出现数目显增加、着色显加深的现象。结论:IL-1β与全脑因-再灌注损伤有密切的关系,海马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较大脑皮质更敏感、更早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Sal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28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红花注射液组(SalⅠ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60、120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8浓度,实验结束取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I/R组不同时点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SalⅠ组(P<005,P<001),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SalⅠ组不同时点血清IL-8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P<001),其超微结构异常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SalⅠ能有效降低IL-8的水平,这可能是它减轻CIRI的又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细胞因子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 ,假手术对照组 (C组 ) :未予心肌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 ;咪达唑仑组 (M组 )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测定各时点心肌IL - 6、TNF -α、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PK)浓度 ,在光、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M组TNF -α在I1、R1升高 ,但显著低于IR组 (P <0 0 5 ) ;IR组 ,心肌TNF -α含量是M组的 1 87倍 ;M组血清IL- 6水平在R2 时才增加 ,且明显低于IR组 ,心肌组织IL - 6含量也显著低于IR组 ;M组LDH、CPK增高程度及心肌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低于IR组。结论 咪达唑仑通过抑制TNF -α和IL - 6的合成或释放 ,从而对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分为运动预处理组(n=8)、模型组(n=8)、假手术组(n=8)。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 h、24 h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改善(P0.05),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区皮质病理损伤减轻,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缺血区变性和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脑室注射(icv)IL-1β及抗体后,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大鼠模型。于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的6—9d,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对大鼠海马CAl区正常神经进行计数。结果:①给IL-1β预处理的缺血大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其在:Morris水迷宫内的逃逸潜伏期、游泳距离延长,但游泳速度却无改变;②各组比较,学习功能未发现显著性变化;③给IL-1β预处理的缺血大鼠,海马CAl区损伤神经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β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海马CAl区神经元严重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缺血前、缺血期及再灌注后大鼠的顶叶皮质及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期与缺血前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再灌注1h后,海马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着色显著加深;再灌注2h后,顶叶皮质阳性细胞才出现数目显著增加、着色显著加深的现象。结论IL-1β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密切的关系,海马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较大脑皮质更敏感、更早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严重脑外伤患者血浆NO、ET、IL-6和IL-8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水平的变化 ,探讨它们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Green法、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NO、ET、IL - 6和IL - 8水平。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NO、ET、IL - 6和IL - 8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O、ET、IL - 6和IL - 8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和血脑屏蔽的影响。方法 复制清上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Evans),采用ABC-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IL-6,IL-8的含量及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中Evans蓝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高压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HBO+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结论 HBO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部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对正常脑组织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动态变化评价其意义,方法:对发病6h内AMI患者48例进行溶栓治疗。测定患者溶栓前、溶栓后0.5、1、2、4、12、48h及1周血浆TNF-α、IL-6浓度。结果:36例再通,12例未通。溶栓前TNF-α、IL-6浓度都升高。溶栓后未通组TNF-α、IL-6均于48h达高峰。峰值都大于再通组。再通组TNF-α高峰不明显。IL-6于12h达峰后回落。结论:AMI患者血浆TNF-α、IL-6动态变化反映AMI炎性反应。再灌注挽救心肌而减轻的炎症足以抵消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L-1β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IRA组),每组10只。四动脉结扎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IR组。IRA组电针大鼠曲池、足三里穴,各组均于再灌注6 h后取脑,ELISA法测定脑组织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和IRA组比较,IR组脑组织内IL-1β显著升高(P<0-001),而IRA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显著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L-1β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5在解放军第三О四医院完成。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卡巴胆碱治疗组20只、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20只、假手术对照组5只。卡巴胆碱治疗组在部分阻断肠系膜上动脉2h后肠内注射卡巴胆碱30mg/kg。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用自制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50%,4h后恢复灌流。假手术对照组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各组分别于阻断前及阻断后2,4,8h,1,2,3d测定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实验兔40只,卡巴胆碱治疗组18只、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17只、假手术对照组5只。①家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明显升高。②肠内注射卡巴胆碱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术后1d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6含量在阻断4及8h显著降低,与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显著。③肠缺血再灌注组与卡巴胆碱治疗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卡巴胆碱能明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和释放,而对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甚微。表明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海  刘煜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68-969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中药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6,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IL-6表达在12h时显增高(P<0.05),实验组在再灌注6h时表达显增高(P<0.05),12h时仍显增高(P<0.05),对照组TNF-α缺血早期表达即增高,再灌注12h时最显,而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TNF-α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6作为一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内生拮抗剂,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种芎嗪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使IL-6的表达提前,可能是川芎嗪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内进行.取13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n=15):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 h、6 h、12 h、24 h组,缺血再灌注3 h、6 h、12 h、24 h 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大鼠的足三里、内关,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每组IL-8、IL-10浓度;并对每组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IL-8:缺血再灌注3 h表达开始增加,6 h达高峰,12 h开始下降,24 h恢复正常;IL-10:缺血再灌注3 h表达下降,12 h开始升高,24 h升高达高峰.其中缺血再灌注3 h、6 h和12 h组IL-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缺血再灌注3 h、12 h组和24 h组IL-10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脑缺血再灌注3 h、6 h、12h 电针组IL-8及IL-10与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缺血后3 h、6 h、12h,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IL-8及IL-10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 电针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IL-8水平和升高IL-10浓度,而减缓其介导炎症反应进程,减轻由炎症反应造成的脑损伤,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2只。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建立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组织IL-1β、IL-6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血清、脑组织IL-1β、IL-6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预处理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5在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完成。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卡巴胆碱治疗组20只、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20只、假手术对照组5只。卡巴胆碱治疗组在部分阻断肠系膜上动脉2h后肠内注射卡巴胆碱30mg/kg。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用自制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50%,4h后恢复灌流。假手术对照组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各组分别于阻断前及阻断后2,4,8h,1,2,3d测定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实验兔40只,卡巴胆碱治疗组18只、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17只、假手术对照组5只。①家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明显升高。②肠内注射卡巴胆碱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术后1d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6含量在阻断4及8h显著降低,与肠部分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显著。③肠缺血再灌注组与卡巴胆碱治疗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卡巴胆碱能明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和释放,而对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甚微。表明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流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本实验在兔幕上脑组织缺血再灌流模型成功的基础上,分别检测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流组动物1)脑组织匀浆中SOD、MDA、TNF、IL1及牛磺酸水平,2)血浆中TNF、IL-1水平,3)细胞凋亡的染色情况,4)电镜下病理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流组较正常组出现了明显的早期细胞凋亡改变,而且氧自由基及TNF、IL-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证明在脑缺血再灌流时发生了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其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有关,二者都可通过直接损伤DNA和/或非染色体途径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 方法将7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头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将模型组及头针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再灌注模型。头针组大鼠于脑缺血再灌注后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进针,同时接通韩氏穴位神经治疗仪给予电刺激,每天1次;假手术组大鼠手术操作方法同模型组,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观察术后第24,48及72小时时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及血浆中IL-1β、IL-10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头针组大鼠NSS评分在术后第72小时时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头针组缺血脑组织白细胞浸润数量在术后第48小时及72小时时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头针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IL-1β含量在术后第72小时时显著低于模型组水平;头针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IL-10含量在术后第48小时及72小时时均较模型组水平明显提高(P<0.05)。 结论头针治疗能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及血浆中IL-10表达,下调促炎性因子IL-1β水平,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浸润,从而对脑缺血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IschemiaandReperfusion,I/R)损伤家兔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大耳白兔,耳缘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麻醉,用自制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SMA)50%,4h后恢复灌流。随机分为卡巴胆碱组、肠部分I/R组、假手术对照组。卡巴胆碱组在部分阻断SMA2h后肠内注射卡巴胆碱(30mg/kg)。各组分别于阻断前及阻断后2,4,6,8h,1,3d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且于阻断后2,6h,1,3d处死动物取回肠组织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NF-α及IL-6含量明显升高;肠内注射卡巴胆碱后,血浆TNF-α含量在术后1d显著降低,IL-6含量在阻断4,6及8h显著降低,与肠部分I/R组相比差别显著;卡巴胆碱组在术后1d肠组织病理学损害较肠部分I/R组明显减轻。结论:卡巴胆碱能明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肠部分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家兔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大耳白兔,耳缘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麻醉,用自制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SMA)50%,4h后恢复灌流。随机分为卡巴胆碱组、肠部分I/R组、假手术对照组。卡巴胆碱组在部分阻断SMA2h后肠内注射卡巴胆碱(30mg/kg)。各组分别于阻断前及阻断后2,4,6,8h,1,3d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且于阻断后2,6h,1,3d处死动物取回肠组织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NF-a及IL-6含量明显升高;肠内注射卡巴胆碱后,血浆TNF-a含量在术后1d显著降低,IL-6含量在阻断4,6及8h显著降低,与肠部分I/R组相比差别显著;卡巴胆碱组在术后1d肠组织病理学损害较肠部分I/R组明显减轻。结论:卡巴胆碱能明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肠道部分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