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3-06~2015-07该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r T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针灸及运动等康复治疗。r 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r 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FIM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高,NIHSS评分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r TMS组FuglMeyer、FIM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 TMS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新型的安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DM患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组A和研究组B,健康人员40例作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A的FPG、2h PG以及HbA_(1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B高于参照组,P0.05。2hPG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FPG、h_2PG、HbA_(1c)可作为DM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尿微量清蛋白(m Alb)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2型糖尿病组40例(A组)、冠心病组38例(B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组42例(C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及m Al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C、TG、m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C、TG、mAlb水平高于B组,HDL-C水平低于B组(P0.05);B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G、mAlb水平低于C组,HDL-C水平高于C组(P0.05);A组患者HbA_(1c)、mAlb水平低于C组,TC、TG、HDL-C水平高于C组(P0.05)。B、C组患者LVEF低于A组、对照组,LA、LVPW高于A组、对照组(P0.05);B组患者LVEF高于C组,LA、LVPW低于C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C、TG、HDL-C、mAlb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0.08、-0.10、-0.11、-0.09、-0.11、-0.13,P0.05),与LA(r值分别为0.13、0.09、0.11、0.10、0.08、0.13、0.11,P0.05)、LVPW(r值分别为0.14、0.10、0.11、0.11、0.10、0.12、0.12,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脂、血糖、m Alb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有关,血糖、TC、TG、mAlb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可导致患者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空腹血糖(FPG)、Hb A1c、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发生率;根据是否诊断为MCI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MCI组与正常组,对比两组FPG、Hb A1c水平;以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与MOCA评分、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Hb A1c及MCI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MCI组FP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5)。Hb A1c与MOCA及MMSE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 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与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且患者的认知功能随着Hb A1c水平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不同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对照(NC)者240名,T2DM组350例。收集两组病程、BMI、FPG及HbA_1c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HbA_1c与心血管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FPG、TG、TC、LDL-C、24h平均脉压(PP)、左室重量(LVM)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NC组升高,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HDL-C较NC组降低(P0.05)。7.0%≤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TC较6.0%≤HbA_1c7.0%亚组升高,E/A、LVEF降低(P0.05)。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DBP、TC、TG、LDL-C较7.0%≤HbA_1c8.0%亚组升高,E/A、LVEF、HDL-C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24hPP、LVM及NTproBNP呈正相关,与E/A及LVEF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T2DM和HbA_1c控制差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HbA_1c的关系。方法选取387例T2DM患者,根据HbA_1c水平分为HbA_1c≤6.0%组68例、6.0%HbA_1c≤7.0%组165例和HbA1c7.0%组154例,比较3组间HbA_1c与NLR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NLR随HbA_1c水平升高而增高[(2.09±0.57)vs(2.17±0.51)vs(2.68±0.48),P0.01]。NLR与HbA_1c水平呈正相关(r=0.509,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bA_1c水平的危险因素为NLR及FPG。结论 NLR、FPG与T2DM患者HbA_1c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病人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特点及其与康复效果和预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2例住院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性质分为出血组和缺血组,病人入院时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改良巴氏指数(MBI)、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Sheikh躯干控制测定法(Sheikh法)、Fugly-Meyer平衡量表(FMB)和Fugly-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其功能损伤情况,治疗1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价病人的功能独立性,随访第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病人预后生存质量,评价各量表评分与FIM评分、FIM评分与WHOQOLBREF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出血组MBI、Sheikh法和FMB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康复治疗后出血组ESS评分、MMSE评分和FMA评分低于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出血组FIM总分、WHOQOL-BREF生理和心理领域评分均低于缺血组(P0.01)。出血组入院时各量表评分与FIM评分存在线性相关(r0.3);缺血组除MMSE评分与FIM评分不存在线性相关,其余各量表评分与FIM评分均存在线性相关(r0.3)。出血组ESS、FMB和MMSE评分为有意义自变量,缺血组ESS、MBI、FMA和MMSE评分为有意义自变量;FIM评分与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呈正相关(r0),出血组病人FIM评分与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程度高于缺血组(r_(出血组)r_(缺血组))。结论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病人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存在差异,与康复效果及预后生存质量的相关程度不同,临床应根据卒中病变特点制定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联合Bobath康复疗法对老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卒中类型分为A组(缺血性脑卒中,n=72)和B组(出血性脑卒中,n=48),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患者分为A1组(n=36)和A2组(n=36),将B组患者分为B1组(n=24)和B2组(n=24)。A1、B1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obath康复疗法,A2、B2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obath康复疗法+tDCS技术治疗;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y-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Sheikh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10(IL-10)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FMA评分、Sheikh评分、MoCA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2组患者FMA评分、Sheikh评分、MoCA评分高于A1组,NIHSS评分低于A1组(P0.05);治疗后B2组患者FMA评分、Sheikh评分、MoCA评分高于B1组,NIHSS评分低于B1组(P0.05)。(2)治疗前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血清hs-CRP、SOD、IL-10水平及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2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水平低于A1组,血清SOD、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高于A1组(P0.05);治疗后B2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水平低于B1组,血清SOD、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高于B1组(P0.05)。(3)治疗后A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轻于A1组(P0.05),而B1组与B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S技术联合Bobath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躯体控制能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外,t DCS技术联合Bobath康复疗法还有助于减轻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血糖、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T2DM组)240例及健康对照组(NC)80名。T2DM组再根据年龄及HbA_1c分别分组,分析25(OH)D、FPG、FIns、FC-P、TG、TC、HDL-C及LDL-C水平。结果T2DM组25(OH)D低于NC组(P=0.032),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较NC组升高(P=0.029)。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60岁亚组,高于45岁亚组(P=0.041),HbA_1c≥10%亚组高于7%亚组(P=0.038)。≥60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25(OH)D、FIns低于45岁亚组(P=0.021、0.033、0.027、0.031);60岁亚组FC-P低于45岁亚组(P=0.042);≥60岁亚组HbA_1c高于45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P=0.031、0.039)。HbA_1c≥10%亚组及HbA_1c 7%~10%亚组FPG高于HbA_1c7%亚组(P=0.021、0.037),HbA_1c≥10%亚组FPG高于HbA_1c 7%~10%亚组(P=0.028);HbA_1c≥10%亚组FC-P较HbA_1c7%亚组和HbA_1c 7%~10%亚组降低(P=0.022、0.029);HbA_1c≥10%亚组及HbA_1c7%~10%亚组25(OH)D较HbA_1c7%亚组降低(P=0.017、0.032)。25(OH)D与HDL-C、FIns呈正相关(r=0.637,P=0.032;r=0.352,P=0.048),与年龄、HbA_1c呈负相关(r=-0.270,P=0.001;r=-0.237,P=0.04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_1c是25(OH)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0.016)。结论 T2DM患者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年龄增越大、血糖水平越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雌二醇(E2)水平对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12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老年男性126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治疗1 w、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IL-8、CRP和E2水平及同期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8、CRP和E2水平与NIHSS评分和Mo CA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IL-8、CRP和E2水平、NIHSS评分均升高,Mo CA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IL-8、CRP和E2水平、NIHSS评分均降低,Mo CA评分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8、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85,0.762;P0.05),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778,-0.752;P0.05);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2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低(r=-0.848,P0.05),与其Mo CA评分则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8、CRP和E2水平均与其NIHSS评分和Mo CA评分密切相关,降低血清IL-8和CRP水平和提高血清E2水平可能有利于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0)与B组(n=50)。A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B组患者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血清血栓烷素B_2(TXB_2)水平、血清C肽(CP)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AI-1、TXB_2、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血清PAI-1、TXB_2、CP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PAI-1、TXB_2、CP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随访,观察组患者采用互联网医疗。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FPG、HbA_(1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S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提高,SDS评分、SAS评分、FPG、2hPG、HbA_(1c)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患者的2hPG、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大于对照组,FPG、2hPG、HbA_(1c)、SDS评分和SAS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基础治疗组(A组)41例,西医基础治疗加灯盏花素加中医康复治疗组(B组)40例,西医基础治疗加现代康复治疗组(C组)4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判断疗效主要指标,对上述3组患者短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A组、B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4.15%、52.50%和38.10%,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Gas)水平与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5例,分为HbA_1c7%组(n=110)及HbA_1c≥7%组(n=75),分析Gas水平与HbA_1c、FPG、TC、LDL-C、HDL-C、Ins使用率、降糖药物使用率的相关性。结果 HbA_1c7%组FPG低于HbA_1c≥7%组,血清Gas-17、Ins使用率等指标高于HbA_1c≥7%组(P0.05或P0.01)。两组BMI、DM病程、SBP、DBP、TC、TG、LDL-C、HDL-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as-17与FPG(r=-0.318,P0.01)及HbA1c(r=-0.507,P0.01)呈负相关。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_1c是Gas-17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Gas水平与血糖控制呈负相关,对血糖控制的评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旭  张飚  曹沁梅 《山东医药》2015,(10):11-13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 B)与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Apo B/Apo A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91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71例(低评分组)、7~14分58例(中评分组)、≥15分62例(高评分组)。各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TG、TC、Apo B、Apo A1水平,计算Apo B/Apo A1。分析TC、TG、Apo B/Apo A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po B/Apo A1:高评分组>中评分组>低评分组(P均<0.05)。高评分组血清TG水平低于低评分组(P<0.05)。Apo B/Apo A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42,P<0.05),TG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220,P<0.05),TC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 Apo B/Apo A1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T2DM患者81例及健康人30名(NC),按HbA_1c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HbA_1c9.0%组51例、HbA_1c≥9.0%组30例,检测各组NT-proBNP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HbA_1c9.0%组及HbA_1c≥9.0%组NT-proBNP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HbA_1C≥9.0%组更低[(2.01±0.56)vs(1.83±0.23)vs(1.65±0.24)pg/ml,(3.91±0.18)vs(3.72±0.29)vs(3.41±0.30),P0.01]。与NC组比较,HbA_1c9.0%组及HbA_1c≥9.0%组FPG增高,HbA_1c≥9.0%组更高[(5.17±0.96)vs(6.82±1.93)vs(9.17±2.69)mmol/L,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FPG、HbA_1c、BMI、HOMA-IR呈负相关,(r=-0.281、-0.279、-0.332、-0.233,P0.05),与HOMA-β无相关性(r=0.1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bA_1c是NT-proBN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可能参与血糖的调节,糖尿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下降,并与血糖控制水平呈负相关,且受年龄、BMI影响,NT-proBNP增高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产前HbA_(1c)水平分为观察A组(HbA_(1c)6%)与观察B组(HbA_(1c)≤6%),40例非糖尿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A组HbA_(1c)及CRP水平观察B组对照组,(P 0.05);观察A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间对比,(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HbA_(1c)与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母婴结局密切相关,为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昭霞  路屹  骆嵩 《山东医药》2022,62(3):76-78
目的 分析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低水平组、HbA1c中水平组、HbA1c高水平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的R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6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A组(合并心房颤动,n=51)与B组(未合并心房颤动,n=55);根据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将A组患者分为A1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0 h,n=24)与A2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介于3.0~4.5 h,n=27),将B组患者分为B1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0 h,n=26)与B2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介于3.0~4.5 h,n=29)。所有患者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组与B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组(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B组(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1组与B1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1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1组(P<0.05);治疗期间A1组与B1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 A2组与B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2组患者mRS评分高于B2组(P<0.05);治疗期间A2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B2组(P<0.05),而A2组与B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远期预后有影响,且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病3.0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未增加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而发病3.0~4.5 h行静脉溶栓治疗则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