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肢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下肢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2.4)d,65例患者中,取得92.30%的护理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下肢颜色变化、水肿以及疼痛感等,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采用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强化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76%,对照组19.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71.43%。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更迅速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案与效果,从而促进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n=80),结合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对照组、试验组分组。对照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中落实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并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两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0.00%、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2.50%、3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时,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其实施干预护理,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预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下肢骨折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预防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和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26.67%),8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78%),护理满意度为82.22%(37/45),住院时间为(7.89±1.34)d;研究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6.67%),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00%),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住院时间为(5.27±1.23)d,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高凝状态,可显著降低下肢浮肿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预防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2月期间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9%;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0.43%。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7%,满意3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开展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源自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33%相较于对照组20.00%低,护理满意度评分(94.5±2.1)分相较于对照组(81.8±2.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也可以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5.26%,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分析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 0. 05)。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5±0.47)m Pa/s,护理干预后为(1.75±0.24)m 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22±5.23)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8.20±1.45)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8±0.45)mPa/s,干预后(1.20±0.17)m 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9.55±5.29)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0±1.28)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7.50%,两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术前和护理干预后、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液粘稠度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切实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康斯文  孟妲 《中医正骨》2013,(12):84-85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积极、系统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男11例,女21例;年龄58~83岁,中位数72.5岁;膝骨关节炎1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14~28 d,中位数19.5 d;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肿瘤介入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肿瘤介入术治疗患者66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1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在住院后两个月内的治疗效果,判断患者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高达17.46%。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为3.17%。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下肢骨折术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以循证护理为例。方法从该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病案库中随机抽取6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体征与症状。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发生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也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有效循证护理干预,可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有效预防,将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30例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骨科收治的盆骨骨折或下肢骨折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一般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一般的预防护理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防,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分别在术后24 h、术后1周时的Autar评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1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1周时的Aut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和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骨科手术患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时骨科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7年2月为时间段,对期间在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数字表随机发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给予强调并发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各数据回馈显示,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7%(2/48),参照组为22.92%(11/48),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加速其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活血利水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选取同期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对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对两组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患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14d行超声检查,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够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