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丽梅  李蕾  初京波 《山西中医》2012,28(12):44-45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已发现多种可降血糖的中药。每味中药的抗糖尿病活性成分及机理各不相同,但有些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明显,与西药治疗糖尿病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从中药中寻找高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的活性成分,已经成为研究开发降血糖新药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皂苷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近年关于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表明,进一步从天然药物中筛选皂苷类成分,研究开发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先导化合物或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单味中药降血糖作用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特点,为降血糖新药的筛选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分析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单味中药发挥疗效的活性部位及其作用特点。结果: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和途径表现为具有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特点,有着化学合成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因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单味中药有降血糖的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中2种功效的中药可能是未来降血糖中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药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刘东波 《中医药学报》2012,40(4):123-127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中药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多糖、萜类、不饱和脂肪酸等都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有着西药无法替代的优势,药效持久,副作用小。因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五倍子降血糖有效组分的药理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蒲旭峰  杨奎  侯世祥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9):1470-1473
 目的筛选中药五倍子降血糖作用的有效组分,比较提取工艺对降血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并结合化学处理与柱色谱分离,获得五倍子各不同组分,以四氧嘧啶致家兔高血糖模型及链脲佐菌素致小鼠糖尿病模型对各组分的降血糖活性进行比较;并以对链脲佐菌素所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为依据,比较提取工艺对降血糖活性的影响。结果五倍子石油醚提取物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其中脂肪油类成分为降血糖有效组分;进一步的化学与柱色谱分离均导致降血糖活性降低;溶剂提取与CO2超临界提取所得五倍子油降血糖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五倍子石油醚提取物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其有效组分为其脂肪油。  相似文献   

6.
中药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近况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中药降血糖活性成分主要分为皂苷、多糖、黄酮、生物碱4大类。该文综述了这4类具有降血糖活性的中药成分对于实验性高血糖动物模型的降糖效果和降糖机制,总结了其近5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展。为降糖活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药物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研究、黄酮类的抗糖尿病性病变并发症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及刺梨活性成分对糖尿病保健的生物医学效应综述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概况 ,内容涉及 :影响血糖升降的中药、具有防治糖尿病开发前景的植物资源、降血糖的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机理研究以及中医治疗糖尿病辨证论治研究等。建议今后加强研制适合中医药实验的动物模型 ,加强辨证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研究 ,确立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 ;在机理研究方面 ,应加强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特别是对受体后缺陷的研究 ;加强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金清  白晓华  邓亚飞  李学刚  袁吕江 《中草药》2012,43(7):1371-1375
目的筛选木香中降血糖活性部位及主要成分。方法制备木香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提取部位;用HepG2细胞消耗葡萄糖模型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各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降血糖活性强的醋酸乙酯部位用柱色谱法继续分离、精制,得2个化合物,经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木香醋酸乙酯部位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从木香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且两者均可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显示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结论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可能是木香的降血糖活性成分,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降血糖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丛慧源  王颖  邓雁如 《中草药》2015,46(16):2484-2491
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和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是蔷薇科(Rosaceae)2种近缘的药用植物,具有明确的降血糖活性,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材应用于临床。基于药用植物亲缘学(pharmaphylogeny)的理论,总结二者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而比较二者活性成分的共性及差异,并对物质基础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总结。结果表明,2种近缘中药共有的生物合成途径占到60%,刺蒺藜苷、槲皮素等共有成分及翻白叶苷A、蔷薇酸等差异性成分同时也是活性成分,而特征成分及其量的差别可能引起功效及作用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防治冠心病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  解静  李琳  徐一兰  高树明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9,50(19):4620-4627
冠心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及疾病负累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药在对冠心病的认识及诊治方面显示出优势明显,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中药对冠心病的疗效确切,防治冠心病的中药研究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发挥其效用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保障,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中药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为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研究思路。对防治冠心病中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及质量标志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何毓敏  张长城  袁丁 《中草药》2009,40(8):1182-1185
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局限性,引入"价值工程"中为产品评价提供的简便实用的物元分析数学模型,以中药材为例简述基于谱效关系建立中药质量评价物元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首先以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作为合理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依据,以物元模型来分析和评价中药的质量,提供了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新模式,以期为保证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科学对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何天目  张建永  李晓飞 《中草药》2019,50(16):3962-3970
中药的肾毒性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有效监测与防治。目前,生化及病理指标检测是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但存在灵敏度差、有创伤等问题。近年来,代谢组学因其系统性优势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且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要实现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仍需要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对目前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肾毒性的毒效学、生物标志物及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肾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挥发油传统功效与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挥发油作为芳香中药的特色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作用于局部或全身以防治疾病。中药挥发油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大量医药典籍和传统中药复方中多有收载,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关键物质基础。目前,中药挥发油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中药挥发油传统治疗理念及应用方法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相关典籍的挖掘和梳理,系统性不强。以中医药古籍为工具,从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活性两方面对中药挥发油在中药材中的分布、传统应用方法、性质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探讨中药挥发油应用开发前景,以期为中药挥发油的历史传承及现代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悦  刘爱迪  范旭东  岳天祥  朴寄纲  李范珠 《中草药》2021,52(17):5358-5368
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易复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手段为主。然而手术治疗难以彻底切除,且放化疗对患者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表现出良好的脑胶质瘤抑制效果,但大部分药物存在溶解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低,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中药治疗脑胶质瘤仍存在药物靶向性差和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各类药物递送系统以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中药靶向递送系统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深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浓度及滞留时间,提高中药的脑胶质瘤靶向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综述可用于脑胶质瘤防治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国内外中药靶向递送系统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制剂及给药系统的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及其评价、中药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中药制药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具有组成不稳定、有机污染物种类多、不同厂家废水差异较大等特点,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因此,中药制药过程废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是综合防治水污染、净化水环境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中药行业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药制药过程所产生废水的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清洁生产的"一级处理-用于药效组分回收的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基本思路。鉴于膜科学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近年来用于制水和污水处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提出膜分离技术是中药制药过程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要选择之一,也是中药制药行业建立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集成技术群的有效途径,为中药制药废水的减排和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研究,对手诊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糖尿病诊治、预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阐释了手诊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探究中医局部诊法在诊断、预防常见多发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饮食干预是糖尿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荞麦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作用被逐渐认识。主要介绍了荞麦的营养价值、荞麦对糖尿病的干预机制、荞麦在糖尿病人食品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荞麦中的芦丁、槲皮素、荞麦碱等是近年来的大多数研究的关注点;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胰岛素信号传递途径的调节、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性的减弱等等;关于荞麦食品在预防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膳食实验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药透皮贴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慧  佘一鸣  韩立云  刘素香  陈常青 《中草药》2017,48(13):2787-2792
中药透皮贴剂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无创伤、提高患者顺应性,以及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发生的肝脏首关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优点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研发人员的关注。近年来,中药透皮贴剂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对中药透皮贴剂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