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76年3月在肇庆召开广东省中药麻醉协作组会议后,我们应用中药麻醉抗休克共12例,不管是出血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一、临床资料: 12例中男10例,女2例;其中消化道出血4例,胆道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8例。 12例中用于手术麻醉抗休克8例,不需手术、单纯抗休克4例。二、休克诊断标准:按照1975年第三次全国中草药麻醉抗休克资料介绍: ①四肢厥冷,肤色苍白或发绀。②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或不能触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急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式及产妇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因胎盘早剥而紧急行剖宫产术28例,总结分析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处理措施、对产妇的抢救治疗措施等。结果选择气管插管全麻22例,椎管内麻醉6例,6例产妇术中出现大出血,经予以充分扩容抗休克及相应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是产科严重的急症,气管插管全麻对产妇及胎儿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合理及时的成分输血可提高大出血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我地区于1965年应用洋金花提取物——东茛菪碱抢救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中毒性肺炎和极重型乙脑呼吸中枢衰竭获得成功后,1971年6月又在徐州应用洋金花麻醉成功经验的启发和鼓舞下,用东茛菪碱和樟柳碱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外科休克病例,发现中药麻醉具有抗休克和麻醉的特殊双重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抗休克麻醉”类型。兹将1971年6月~1972年12月,在临床应用的65例资料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4.
阮浩神  宁捷 《广西医学》2007,29(11):1804-1805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需紧急手术,但患者往往存在严重低血容量,内环境失衡,氧供需平衡失调,甚至重要器官功能受损等情况,给麻醉处理带来很大困难,麻醉医师必须面对这种挑战.现将我院2002~2006年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78例的麻醉处理和抗休克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舒翔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10-111
目的探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麻醉及急救。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45例,应用氯胺酮、异丙酚抢救。结果45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抢救治疗均获成功。结论应用此麻醉方案具有用药简单、快速、抗休克、可控性强、镇静止痛完善、术毕易苏醒、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 东莨菪碱(Scopolamine,SCOP)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全身麻醉、抗休克、抢救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眩晕、巴金森病与镇吐等,而在心脏病的治疗尤其心脏急救中的应用报道甚少。我们自1985年以来,将其用于各种心脏病的抢救共66例,效果良好,今报告如下: 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4例、自发型心绞痛8例、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震医疗救援现场麻醉处理的特点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树地震现场444例伤员的麻醉方法、麻醉用药、麻醉效果,以及抗休克、重症监护治疗、心肺复苏等情况。在麻醉下实施手术207例,心肺复苏21例,抗休克、重症监护及疼痛治疗216例,伤员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及挤压综合征。无常规监测和供氧,仅通过肉眼观察伤员的呼吸、口唇颜色及触摸动脉搏动,应用腕式血压计及掌式氧饱和度仪分别监测血压及氧饱和度。结果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实施手术的207例伤员均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无1例发生严重麻醉意外。7例3~6岁患儿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术,其中4例在苏醒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结论高原地震现场的麻醉方法选择和麻醉管理,应首选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此外,可采用咪达唑仑和少量芬太尼等无需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配备口咽通气道、简易呼吸囊等简易的辅助通气工具以保持有效通气,防止并及时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维持麻醉平稳并进行妥善的呼吸管理,既能保证手术快速进行,又能满足灾区现场急救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腹症继发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与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年龄(72.4±9.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或Ⅳ级,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救治措施包括抗休克、抗感染、补液、维持有效动脉压、维持酸碱平衡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带气管导管送重症医学科(ICU)加强治疗。8例患者病情危重,休克难以纠正,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心源性猝死1例,63例恢复良好。结论急腹症继发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的病情较危急,给予合理的麻醉处理及一系列恰当及时的治疗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围麻醉起对呼吸、循环的支持,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并发症及麻醉处理.结果 全组低氧血症患者18例休克得到纠正,颅内高压得到改善,围麻醉期死亡2例.结论 快速通畅呼吸道,积极扩容抗休克,合理脱水降颅压,及时处理合并症,应用护脑短效麻醉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和麻醉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4年~1996年间共收治严重创伤且急诊手术患者58例,其中以车祸致伤,颅脑外伤占多数,均为复合损伤,伤情复杂,麻醉处理比较棘手。麻醉关键在于快速有效地扩容抗休克,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术中严密监测和管理,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对休克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而需接受长时间创伤性大的手术,在麻醉处理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院麻醉科自1959年7月-12月止在各种大手术中应用冬眠麻醉凡100例。旨在进一步观察冬眠麻醉抗休克作用,并对其适应症等问题加以探讨,兹将实际应用中的体会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喻宏 《中外医疗》2013,32(20):57-58
目的探讨8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麻醉情况以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0例,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对麻醉处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组80例患者中,痊愈64例,占80%;好转12例,占15%;死亡4例,占5%。4例死亡的患者均为术后死亡,其中3例死亡原因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术后导致肝昏迷,1例为胃癌晚期患者。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如果运用内科的方法不能奏效,患者的休克状况不能逆转,应做好手术止血抢救休克的准备,并及时进行扩容抗休克,选择好恰当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院180例老年急腹症病人的麻醉情况,强调术前准备应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抗休克为重点。选择对生理干扰少、麻醉效果确实的方法和药物,以最少的药物剂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术中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稳定、防止缺氧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自从1972年广大革命医务人员开展中草药麻醉以来,在临床麻醉上得到很大的进展。现在还应用于治疗各种休克病者,对于某些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的外科抢救手术,既可达到麻醉的要求,同样收到治疗休克,改善微循环和缺氧效果,增强肌体抗休克能力,疗效显著。半年来,我们临床应用中草药麻醉共80例,在使用过程中,重点观察下面三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1.辅助使用草药肌松剂(黔桂千金藤)时,呼吸道通气功能改变情况。 2.术野刨面渗血增多情况和克服办法。 3.休克病员麻醉时注意事项(另文介绍)。一、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自l2~69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68例严重宫外孕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本组均系急诊抢救手术。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为1~3小时,最长也只有数十小时。入手术室前BP_3≤10.67kPa 23例(33.82%)、HR≥100bpm37例(54.41%)、休克指数(SI)≥1.040例(58.82%)。出血量≤800ml7例(10.29%)、800~1600ml32例(47.06%)、>1600ml 29 例(42.65%)、最大出血量达4,000~5,000ml硬膜外阻滞麻醉45例(66. 18%)、静脉复合麻醉23例(33.82%)。经围术期积极扩容、纠酸、抗休克、手术止血等综合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术后无麻醉并发症。围术期病死率为零。我们认为准确估价失血量,积极扩容抗休克、合理选用麻醉、尽快剖腹止血是治疗严重宫外孕休克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瑛  王蕾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9):1070-1072
目的:分析和总结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救和麻醉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70例口腔、颌面部严重创伤及手术的急救与麻醉。结果:术前1例病人气管切开,术毕拔管后3例病人发生口腔颌面部出血,出现呼吸困难,2例病人术后气管切开。结论:此类病人急救的关键在于通过气管插管迅速准确的建立通畅的呼吸道;迅速吸净创面、口腔、呼吸道的血液、分泌物、异物;因麻醉机和麻醉医生远离病人的头部,术中时刻警惕气管导管的位置,有无脱落、梗阻;同时注意血容量,积极扩容抗休克治疗;麻醉苏醒期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注意手术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拔管后有无气道梗阻及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7.
孟继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38-939
休克患者在外科急诊手术较为常见。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须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术中输液的护理相当重要。我院在抢救这类患者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1静脉选择以上肢静脉为首选,其中以贵要、头静脉、手背静脉为常用,既便于麻醉者管理,也较少引起血管痉挛。休克患者外周血管收缩,严重者须行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同时方便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保持2 ̄3路静脉通道,其中有一路放置三通,便于静脉用药。2麻醉选择麻醉对病人术中输液有较大影响。麻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边麻醉边进行抗休克治疗、紧急复苏…  相似文献   

18.
我院对225例休克病人行麻醉手术,经麻醉前的合理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术中和术后处理及时,仅30例死亡。首先,术前和术中积极抗休克,适量快速补液和输血。休克病人麻醉选择原则:(1)尽量减少对循环、呼吸及肝肾功能的抑制;(2)积极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3)发挥几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9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手术均成功,出血量大于1000ml,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日益提高,在积极有效的抗休克及麻醉监测同时,腹腔镜下治疗失血性休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苏高盛 《华夏医学》2007,20(1):62-6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和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麻醉期对其呼吸、循环的支持,给予降颅压和治疗并发症以及麻醉处理。结果:全组低氧血症患者11例休克得到纠正,颅内高压得到改善,围麻醉期死亡1例。结论:快速通畅呼吸道,积极扩容抗休克,合理脱水降脑压,及时处理合并症,应用护脑短效麻醉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和麻醉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