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乐葆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西乐葆超前镇痛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髋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凝血功能、血流变参数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于术前24、12 h,给予西乐葆200 mg。对照组术前不给药物。术后8、24、36、48、60、72 h 2组均给西乐葆200 mg。围手术期行疼痛评估,髋关节活动度记录,睡眠满意度调查,术后需要镇痛药物援助情况记录,不良反应观察。入院时、术毕及术后48 h检测血流变参数。入院时及术后第3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2组间用药前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最痛时的程度、术后3 d内平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需要镇痛药物援助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睡眠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全血黏度各切变率术毕时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48 h观察组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升高(P<0.01),并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2组间入院时及术后第3 d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西乐葆超前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及睡眠状况,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将拟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病史的138例胸腰椎患者(胸腰椎骨折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为术后塞来昔布镇痛方案组,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镇痛方案组,C组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围手术期超前镇痛方案组.3组患者病种分布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下胸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分别按照各自组内用药方案予以镇痛.记录每例患者术后6、12、24、48、72h的疼痛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用量C组显著小于A组和B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C组显著少于A组(P<0.05),C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效果良好,其镇痛作用强于单纯应用塞来昔布或帕瑞昔布钠,并可显著减少追加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在骨关节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CIA)和B组(芬太尼PCIA),A组61例中又分为A1组:静脉组30例(40 mg/次1次/12 h静滴)和A2组:肌注组31例(40 mg/次1次/12 h肌注);B组29例(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在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静脉组和肌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PCA多模式镇痛在减少芬太尼用量的同时可显著缓解术后48 h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前静脉注射40 mg帕瑞昔布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12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进行术后1、6、24 h的VAS评分,检测术后1、3、6 d的血清IL-6、hs-CRP水平以及ESR等炎性指标。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术后3、6、12 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3 d的血清IL-6、hs-CRP水平以及ESR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6 d帕瑞昔布钠组显著低于术前,术后6 d对照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帕瑞昔布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能显著改善术后疼痛症状、减少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改善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序贯应用帕瑞昔布+塞来昔布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TKA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术后前3 d每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之后改为每12 h口服塞来昔布200mg至术后6周,对照组序贯使用生理盐水和相同外观的安慰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 d及1、2、4、6周静息及活动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炎症指标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2周内凝血功能指标值等。[结果]试验组术后前3 d静息VAS评分及术后各时间点活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4周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周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沉、术后1周内C反应蛋白、术后2周内IL-6、术后前3 d 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KA术后序贯应用帕瑞昔布+塞来昔布镇痛效果满意,能促进术后早期关节功能康复、减轻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缩短术后住院周期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7 d四组被动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四组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浸润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TKA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与CFNB+LIA+CCT无统计学差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帕瑞昔布钠对肿瘤术后患者吗啡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不同方式给药对肿瘤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15 min、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关腹时、术后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不用帕瑞昔布钠作为对照.三组术后均应用吗啡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PACU(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术后2、4、12、24、48 h的VAS评分,48 h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患者在PACU要求镇痛人数较C组显著减少(P<0.05);A、B组患者首次需求镇痛时问较C组延长,而A组明显长于B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48 h吗啡用量显著减少,且A组少于B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肿瘤患者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能够在减少吗啡用量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切皮前给药比关腹时给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塞来西布超前镇痛对外固定支架骨节段转移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外固定支架骨节段转移术治疗的胫骨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48、24 h观察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 mg,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术后12、24、36、48、72 h两组患者均口服塞来昔布200 mg,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调查患者的镇痛满意度与睡眠满意度,记录额外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的情况和不良反应.取患者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外周血2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前列腺素(PG)E2浓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2、4、8、12 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满意度与睡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额外镇痛药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均少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后24 h血清PGE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固定支架骨节段转移术中采用塞来西布超前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睡眠状况,减少术后额外镇痛药物应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369-1374
[目的]探讨磨钻配合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1年12月116例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A组58例单纯采用腰椎间盘镜下后路神经根管开窗减压术,B组58例采用磨钻配合腰椎间盘镜下后路神经根管开窗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男66例,女50例;年龄612011年12月116例腰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A组58例单纯采用腰椎间盘镜下后路神经根管开窗减压术,B组58例采用磨钻配合腰椎间盘镜下后路神经根管开窗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男66例,女50例;年龄6180岁,平均[(65.5±3.9)岁];病程680岁,平均[(65.5±3.9)岁];病程6179个月,平均[(70.9±5.2)个月]。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29分法对功能进行评分,评估术后1、3、6个月,1、2年的疗效,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09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个月,1、2年的平均JOA评分与术前平均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JOA评分的下腰背痛症状和日常活动受限度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JOA评分的下腰背痛症状和日常活动受限度术后6个月,1、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影像学显示无1例发生腰椎失稳现象。B组和A组出血量、单节段手术时间、术后起床时间、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钻配合腰椎间盘镜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是有效的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性结构破坏更小,降低了损伤硬膜和神经根的风险,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时硫酸镁对瑞芬太尼用苣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80例ASA I或Ⅱ级,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硫酸镁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平均每小时用量及术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及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1),术后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BCS评分增高(P<0.01),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延长(P-C0.01).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使用硫酸镁能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并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喷他左辛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和小剂量喷他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30例。两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当晚睡眠情况、补救性镇痛药物用量、术后5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4小时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手术当晚SRS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补救性镇痛药用量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喷他佐辛、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镇痛方案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镇痛效果好,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用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应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LC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前30~45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手术结束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曲马多100 mg.记录患者术后安静时疼痛VAS评分,并观察恢复情况.结果 A组清醒后即刻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B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B组下床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A、B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40 mg对LC未显示出超前镇痛作用,术后应用帕瑞昔布与曲马多超前应用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3.
塞莱昔布超前镇痛在骨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塞莱昔布超前镇痛与骨科手术术后疼痛、镇痛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以及与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的关系。方法将80例骨科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塞莱昔布组(观察组)和安慰药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h及此后12、24h给予塞莱昔布或安慰药。采用联合腰麻,术后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行镇痛评估,记录术后镇痛药的总用量,观察不良反应。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2浓度。结果两组间手术结束时、术后1、12、24、48hVAS差异无显著意义。但观察组术后2、4、8h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8h静脉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血清中PGE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塞莱昔布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减压后的神经根周围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痛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单纯髓核切除术,其中36例髓核切除后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甲基强的松龙80m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治疗组),另40例行同样手术,但在减压的神经根周围以生理盐水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h、1d、3d、1周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时在神经根周围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性疼痛,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手术患者3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术后镇痛分别为A组:PCIA芬太尼1mg/100ml;B组:术毕前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PCIA氟比洛芬酯100mg 芬太尼0.8mg 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术毕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PCIA氯诺昔康16mg 芬太尼0.8mg 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减少;B、C组镇痛后4、8、24hVAS低于A组(P<0.05)。氟比洛芬酯镇痛起效快,氯诺昔康起效慢,但镇痛更持久(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两药在术后镇痛上时效不同,两者与芬太尼复合应用均能提高PCIA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开胸术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0~77(58.10±7.00)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序列分成三组,各组在基础镇痛(阿片类联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方案上,根据联合镇痛方案不同,分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n=40)、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B组,n=40)及持续硬膜外镇痛组(C组,n=40),比较各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追加镇痛药物的差异。结果术后第0 d,三组方案联合基础镇痛均能有效控制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A组(2.02±0.39)分,B组(2.13±0.75)分,C组(2.03±0.6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0~2 d与术后第3~4 d(停止基础镇痛),A组与C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0.28)分vs.(1.93±0.53)分,(3.20±0.53)分vs.(3.46±0.47)分,P0.05]。术后第0~2 d与术后第3~4 d相比,各组内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08±0.28)分vs.(3.20±0.53)分,B组(2.42±0.73)分vs.(5.45±0.99)分,C组(1.93±0.53)分vs.(3.46±0.47)分,P0.05]。追加镇痛药物剂量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00±64.08)mg vs.(225.38±78.85)mg,P0.05],B组高于A组和C组[(343.33±119.56)mg vs.(220.00±64.08)mg,(343.33±119.56)mg vs.(225.38±78.85)mg,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是开胸术后早期控制疼痛的理想方案。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毕单次注射帕瑞昔布钠是否增强布托啡诺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B组),均在术毕前30min静注布托啡诺0.015mg/kg、昂丹司琼8mg,术后行PCIA(布托啡诺0.15mg/kg、昂丹司琼16mg稀释至100ml);P组术毕前30min同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4、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4h的VAS评分、追加镇痛药人数及术后4、24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4h,P组有2例需追加镇痛药,显著少于B组(12例)(P<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加用帕瑞昔布钠可增强单用布托啡诺镇痛时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实现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的120例TKA,随机分为A、B、C、D 4组。A、B组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D组不使用PCIA;A、C组术后6 h口服西乐葆400 mg,此后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至术后2周或VAS评分3分;B、D组术后6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此后每12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连续3 d后改为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如镇痛不足追加吗啡注射。记录48 h内镇痛药物的总用量,每日记录患者VAS评分、术后引流量及膝关节活动度、睡眠满意度,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P0.05);术后12 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活动状态下,术后3 d内B、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P0.05)。4组均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使用PCIA的A、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并发症显著增加(P0.01)。4组术后引流量、睡眠满意度及术后第2、3、7 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KA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可取得满意临床镇痛效果,帕瑞昔布结合PCIA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不增加失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2004-2006
[目的]观察超前消炎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欲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镇痛泵组采用术后静脉镇痛泵。分别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72 h的静息时VAS评分,术后1、2、3、7、14d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的例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前镇痛组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镇痛泵组(P0.05),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镇痛泵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镇痛泵组(P0.05)。[结论]超前消炎镇痛能够明显消除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1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90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并按照性别、病程、病变节段、吸烟史以及术前Leeds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LANS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配比分成A、B、C组(n=30);试验期间9例患者因未完成研究或失访剔除研究。每组各27例纳入最终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变节段、病程、吸烟史以及术前LANSS评分、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均从术前3 d至术后14 d口服塞来昔布;A组术前3 d开始加用普瑞巴林至术后14 d,B组术后14 d内加用普瑞巴林。服药期间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行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以及LANSS评分;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ODI评分;术后3个月记录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例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期间,在增加普瑞巴林剂量时A组1例出现严重头晕,B组1例出现嗜睡,均停药并剔除研究;另有2例(A组1例、C组1例)出现口干,B组1例出现乏力,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1 d,A组LANSS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B、C组(P0.05);术后1个月,A、B组LANSS评分、ODI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术后3个月,A、B组LANSS评分、ODI评分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7例患者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A组1例(3.7%)、C组6例(22.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评价标准,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2.6%、88.9%、85.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术围手术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术前口服普瑞巴林能减少术后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