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血管性痴呆(VD) 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急、慢性低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记忆、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迷失方向情绪障碍及解决问题、思考、推理、计划和执行任务等执行功能障碍,而执行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大于记忆功能障碍[1]。目前,VD被认为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造成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常见原因[2]。与AD不同的是,VD是唯一可进行预防的痴呆类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负担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跌倒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后急性期,14%~65%的患者经历过跌倒,在出院后的6个月内该比例上升至73%[1]。脑卒中后跌倒会导致老年人恐惧行走[2]、骨折[3]、住院时间延长[4]、残疾、死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脑卒中后的生活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能力下降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基线认知能力有关[1]。由于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增长,增龄是认知障碍最重要的且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之一[2]。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比非抑郁症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认知能力下降[3],且认知障碍与抑郁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可能是抑郁和焦虑的先兆[5]。目前关于抑郁症病人认知障碍的机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了解抑郁症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抑郁症伴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指导该疾病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主要残疾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健康问题[1]。缺血性脑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脑卒中病例的80%[2]。IS常见的不良预后结局包括功能残疾、死亡、脑卒中再发和心血管事件,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5.
<正>癫痫是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病,同时癫痫患者常常共患其他各种疾病[1]。癫痫共患病是指癫痫患者同时患2种及2种以上非因果关系的疾病,同时分别达到各自疾病的诊断标准。而癫痫患者的共病患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很高,其中癫痫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双向联系,二者互为危险因素[2-3]。癫痫患者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4-5]。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后痉挛状态(PS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定义,较为常用的定义是Lance教授提出的: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MNS)在内的运动障碍,表现为牵张反射异常兴奋并伴随速度依赖,常导致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和姿势异常等异常肌肉活动[1]。据统计,在所有轻至重度脑卒中患者中,多达42.6%会发展为PSS,而中到重度运动障碍的慢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达97%的患者存在肢体痉挛[2,3]。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病因,也是造成伤残调整寿命年第三大常见病因。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是我国疾病致死首要原因[1-2]。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中60%~80%为脑梗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脑卒中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能够及时接受治疗,故脑卒中死亡率较前二十年有所下降,但幸存者中仍有75%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3]。有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全世界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至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704万,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1]。一半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1年发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脑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2]。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导致全球2/3的脑卒中发生,以及一半的冠心病发生,因此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1-3]。在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死于高血压,并且脑卒中、冠心病等导致的死亡有极大一部分与高血压相关[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8.70%,有2.6402亿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3.05%,有1.9064亿人,非常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5]。  相似文献   

10.
<正>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超过185万的新发病例和85万死亡病例[1~3],但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在世界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二[4]。CRC的发病多是散发性的,患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5]。CRC起源于结直肠上皮细胞,病因尚不清楚,但是触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只是CRC病例的小部分,而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导致的CRC占据了大多数[7],  相似文献   

11.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85%[1],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2],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非常低,约为16%[3],是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原因[4]。临床上,大部分NSCLC诊断时已为晚期疾病[5],故对参与NSCLC发生发展相关分子及其功能意义认识的提高,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1 前 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更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1-2]。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近200万人次[1,3],其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管理及二级预防做出巨大努力,总结出相应的指南及共识[4-5]指导临床实践,但仍不能有效阻止脑梗死发病的增长趋势[1,6]。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也是世界第二大死亡病因, 2020年WHO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 1600 万人患脑卒中,其中,近500万人死亡,约 500 万人致残[1]。有关研究资料显示,75% 左右的脑卒中存活病人存在大脑功能障碍,其中肢体功能障碍者所占比例最高。脑卒中不仅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这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类型,全世界有房颤患者3 350万例且每年增加500万例[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2],参与房颤的发生与进展。现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是正常血压者的2倍,且>15%的高血压患者伴有房颤[3]。高血压导致房颤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其中高血压引起心房心肌病及其机制是房颤发生的研究新热点。2016年,  相似文献   

15.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色素沉着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 PPNAD)是一种少见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占所有库欣综合征的0.6%~1.9%。PPNAD由Chute等[1]于1949年首先报道,是儿童、青少年ACTH非依赖的库欣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确诊病因,其也是卡尼综合征(Carney complex, CNC)[2]较主要的成分之一,大约60%以上PPNAD的患者可诊断为CNC[3]。CNC最早由Carney于1984年报道,特征表现为PPNAD伴有皮肤斑点样色素沉着、心脏或其他器官(皮肤和乳腺)黏液瘤和高功能内分泌肿瘤等。PPNAD既可孤立存在,也可作为CNC组分之一,是CNC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常作为诊断CNC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类由多种病因造成大脑小动脉、分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最终导致一系列临床、影像综合征[1-3]。CSVD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占痴呆的45%,显著地提高了未来脑卒中发病率[4]。CSVD临床表现包括脑梗死、腔隙综合征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早期因缺乏特异性而不易被发现,主要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做出相应诊断[5]。  相似文献   

18.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学特点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异常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1]。PD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老龄化、遗传及环境等因素[1-2]。目前,关于PD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发现多巴胺代谢失调、细胞自噬、凋亡、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的最直接原因[3]。  相似文献   

19.
<正>3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和50%的85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主诉之一是眩晕[1]。老年人中枢性眩晕的常见脑血管事件是小脑缺血性卒中,其中约10%仅以孤立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2]。当老年人小脑梗死以孤立性眩晕为唯一表现时,往往很难在接诊早期与前庭周围性病变引起的眩晕区分,但是这两种情况在治疗策略和疾病严重性方面明显不同,因此准确识别两者非常重要[3]。虽然Essen卒中风险评分>3分是小脑梗死的重要预测因子[4],  相似文献   

20.
郭静  闫祥云  陶莲德 《临床肺科杂志》2023,(7):1110-1113+112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1],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社会造成一定经济负担[2-3]。营养不良是COPD常见的肺外症状之一,国外研究显示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0%~60%[4-5];国内约为30%~80%[6-7],可见,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与COPD患者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