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涵铭 《新医学》1995,26(1):7-8
改善心肺脑复苏预后的措施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急诊科(200040)杨涵铭抢救突然心跳呼吸停止即心肺复苏术(CPR),CPR的最终目标是保护脑功能完整,使病人恢复正常社会生活能力,所以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心跳停止4~6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病...  相似文献   

2.
S-100蛋白在预测心肺复苏后病人脑损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恢复自主循环,但仅有少数病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良好。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在于脑复苏,如何评价CPR后脑损害的程度以及探索脑复苏的有效手段,是危重病急救医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焦点。有文献报道,25%~50%的心脏骤停病人血流动力学能够获得稳定,但出院率仅为2%~1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持续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急救医学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救医学的若干进展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曾淑勤急救医学创建于50年代。50年代肺复苏获得成功,60年代心脏复苏获得成功,至70年代提出了心肺复苏(简称CPR)的理论与临床应用,开始了急救医学的新阶段,到80年代又完善为心肺脑复苏(简称CPCR),[...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脑循环障碍所致全脑或局部脑缺血引起的脑功能降低综合征。在我国约占老年期痴呆的30%~50%。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VD病人48例,对应用培磊能治疗的24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DSM-R(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VD的诊断标准。(1)患有脑卒中伴有局灶性体征,如偏瘫、失语或同向偏盲等。(2)伴有痴呆: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伴有记忆和2个以上认知功能缺损(定向、注意、语言、视空间功能、运动自控行为),并经神经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在脑复苏的康复作用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高压氧协助治疗86例脑复苏病人的情况。结果 早期(12h内)参与抢救36例,治愈33例,好转3例,治愈率91.67%;晚于12h再进行高压氧治疗50例,治愈2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包括死亡4例),治愈率为6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治疗<4疗程52例中治愈26例占50%;>4疗程34例中治愈28例占86.78%,<4疗程与>4疗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是治疗脑复苏的重要手段;早期应用能显提高治愈率;疗程越长,治愈率越高。昏迷病人不要过早失去信心,要适当延长治疗的时间,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成功16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citation,CPCR)是急救医学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脑的功能和生命力决定人的生命质量和寿命。因此,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应是保持全身器官和脑功能的平衡和稳定。现结合近年来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16例研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均为1990~1996年急诊抢救观察的病人,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肺心病1例,因室性心…  相似文献   

7.
ICU综合治疗脑复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综合治疗措施对脑复苏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78例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病人住ICU期间所采取密切监测、循环支持、呼吸支持、保护肝肾功能、亚低温及高压氧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措施,统计分析这些措施跟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基本正常出院22例(28%),遗留严重并发症或植物状态25例(32%),放弃治疗或死亡31例(40%)。脑复苏成功共28例(36%),结论:通过ICU密切监护,全面及时多器官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的正常稳定可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脑通治疗慢性脑功能不全疗效观察陈京涛,孙秀珍,王振国本文对36例慢性脑功能不全(CCI)病人采用脑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27例,女性g例,年均为50-79岁,平均64.3岁。病例选择:对治疗病人拟诊CCI后进行详问病史,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或处理办法。方法:总结分析本科2007年1~12月间82例(564次)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使用情况。结果:电极贴与病人皮肤未充分接触为最主要原因(占28.95%),其次为病人对疼痛不耐受、焦虑情绪(分别占25.0%,19.74%)。结论:强化操作培训,加强对病人的宣教.可有效减少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操作失误。  相似文献   

10.
王春菊  蒋鹏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55-1056
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针对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70年代强调心肺复苏术(CPR)要考虑到脑,由于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故目前把CPR扩展为CPCR,现对CPCR的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肺脑复苏失败3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心肺脑复苏失败306例临床分析,探讨复苏失败的原因,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对306例患的年龄,原发病,复苏方法,致死原因及1,2期初步成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产现均较严重,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梗,肺心病共206例(67.32%),50岁以上227例(74.18%),1,2期复苏初步复苏成功98例(32.03%),均进行了脑复苏,最长持续19h,98例初步复苏成功50岁以上仅32例(32.65%),致死原因,脑疝形成112例(36.60%)占首位,其次循环衰竭69例(22.55%),呼吸衰竭58例(18.95%)。结论:心肺脑复苏失败与原发病,年龄,复苏开始的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致死原因均较严重,脑复苏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由于脑缺血和CA复苏后脑综合症引起脑功能受损[1]。有效地防治神经功能并发症在心肺脑复苏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CA复苏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近年来提出的特异性脑复苏方法。1CA复苏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CA复苏后脑再灌流过程分为4期,即多灶性无再灌流、反应性充血、延迟性持续低灌流期及后期的变化。多灶性无再灌流的发生与脑微循环改变和低灌流压有关,其程度主要决定于脑缺血时间的长短。猫CA5、15、30min,经常规CPR恢复自主循环后30min内测定脑无再流区分别占7%±11%、30%…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国家,每年大约有0.04%~0.13%的人死于心脏骤停。心脏停搏后几乎不存在大脑功能的完全恢复,入院进一步治疗的复苏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仅为11%~48%。就成功复苏而言,脑功能能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重要指标。目前,复苏后亚低温控制已列入心肺复苏指南。国际将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称为亚低温。近20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在院前心肺复苏(CPR)中的疗效。方法:在103例心脏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标准肾上腺素组(A组)38例,血管加压素组(B组)34例,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C组)3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心肌酶变化。结果:B组(44%)、C组(42%)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16%),B组(38%)、C组(39%)24h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13%),C组出院存活率(23%)高于A组(8%)、B组(12%);脑复苏率3组无差异;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复苏后心肌酶变化3组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加压素比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还可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急诊医学中各种新技术的进展和对猝死病理变化的研究,明显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虽然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的成活率已达20%~40%[1],但脑功能恢复却不理想,多因忽视密切观察病情使病人错过良好的治疗机会所致。为此,本文旨在强调提高护理质量,采用预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研究心肺复苏(ROSC)成功后72h内脑功能、脑灌注的动态变化趋势和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五指山猪30只,致颤8min后按标准心肺复苏,复苏成功28只,随机分为低温组(14只)和常温组(14只)。低温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运用血管内降温法进行亚低温治疗(33℃低体温维持12h后以0.5℃小波动复温),常温组不干预体温,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基础状态及ROSC后6、12、24、72h行脑组织PWI检查。结果低温组72h成活率(78.6%与42.9%,P〈0.05)、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常温组(45.27分与119.50分,P=0.001),表明复苏后两组平均通过时间均延长,局部脑血流量、脑血容积下降;低温组平均通过时间、局部脑血流量数值变化较常温组幅度小,脑组织缺血程度较常温组轻。结论ROSC后早期脑组织即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复苏后6h损伤最严重,PWI技术可以对复苏后脑组织循环和灌注进行动态监测,亚低温疗法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复苏后生存率,改善脑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心肺脑复苏术(CPR)经过40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心博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尤其是生存率很低,在我国,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2%,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是我国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心肺脑复苏术的药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心肺复苏术(CPR)的建立已经40年了,心肺复苏的目的是防止突然的意外死亡。恢复智能,因为复苏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故自80年代中期发展成了心肺脑复苏术(CPCR)。  相似文献   

19.
严重卒中患者约占总卒中人数的20%,他们的治疗正面临重大挑战。因此,掌握有益于他们功能恢复良好的重要因素对于病人评估、制定治疗计划、指导病人和家属十分重要。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84例严重卒中幸存者,入院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等级(SSS) <15分。研究方法是:按病人出院时Barthel指数(BI)积分,分为功能恢复良好(BI≥50分)和功能恢复较差(BI<50分)两组。护士在病人急症入院后第一天、每周和出院时记录SSS:积分,评价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在第一周、每周和出院时,由护理人员进行BI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心肺脑复苏现场成功率可达39%(19%-59%),但最终只有5%~10%的患者出院存活,自主循环恢复后(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心功能不全是复苏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约占三分之一至49%不等。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参附注射液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改善复苏后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