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干预、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关注社会和家庭支持,采用KDQOL-SFTM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分,于护理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KDTA和SF-36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KDTA的7个分支领域和SF-36的6个分支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施行专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以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0d后HAMD评分、HAMA评分和干预30d后SF-36评分.结果 干预10d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应施行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8例,根据患者心理障碍类型不同,有针对性进行个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28例,按血液透析常规护理,2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8周后以汉密顿量表及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通过汉密顿量表评分其总分值明显下降(P<0.01),SF-36健康调查其分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2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行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饮食营养搭配指导,对照组没有严格饮食指导及食谱,同时治疗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1),透析依从性、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情绪稳定性等均有改善(P<0.01).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干预,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及互动式集体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3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设为对照组,由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按照预先制订的周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3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设为试验组,由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按照预先制订的周计划进行个体及互动式集体健康教育,每周1次,共6周。了解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钾浓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清钾浓度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个体及互动式集体健康教育改变传统灌输式单向交流方式向双向交流方式转化,使患者自觉改变不正确的饮食行为,进而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钾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患者身体上会存在某些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医疗费用昂贵,这些因素往往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使多数患者产生不同的负性情绪反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院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使用MOSSF-36(SF-36)量表[1]进行生活质量的跟踪测评,证实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内容包括舒适环境、心理护理、动静脉瘘和置管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等。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和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SF-36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和依从性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10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液透析病例干预后的遵医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面对应对和回避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屈服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每组(P<0.05)。结论将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采取恰当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收集患者的透析前后的整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及体重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对个体化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值和体重增长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血肌酐、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趋于正常值。研究组患者血肌酐与个体化护理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与低血压研究组干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及其他的并发症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早、中期A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对病人及家属进行AD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家居安全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及情感支持、康复训练指导及遵医行为指导等.两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测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SF-36综合评分为570.1分±141.9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 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早、中期A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和生理影响.方法 将7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并按医嘱服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采用SCL-90量表在干预前、后3天内分别对两组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常规、肾功能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与干体重的比值.结果 干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生活质量、Hb、RBC、HCT以及透析前血Ca2 显著高于对照组;透析前BUN、血PO3 4、血K 水平以及IWGR%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透析前的S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病人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确诊的社区慢性肾衰病人,依据所住小区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生活满意度、抑郁、自护能力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肾衰病人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降低抑郁及并发症发生,有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肾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肾损伤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是降低失肾率和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护理方法,以降低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18例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透析500次。观察组9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9例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相对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科学、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DN患者及其重要,能够减缓疾病进展的速度,从而达到减轻并发症影响、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将8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取Zung抑郁评定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SDS、SAS均高于干预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SDS、SAS均高于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后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排尿情况,减少排尿异常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麻醉下肾穿刺活检术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前指导患儿进行一系列检查,做好对患儿和患儿家长有针对性的与肾活检检查相关的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协助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协助息儿摆好穿刺体位,配合医师进行操作,并密切观察静脉复合麻醉后患儿的生命体征。术后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并做好体位、饮食等方面护理干预。结果:35例静脉复合麻醉下肾活检患儿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7例患儿在术后1-7d内出现肉眼血尿,2例尿潴留,1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腰腹部疼痛,其他患儿只有轻微的腰痛、腹胀。经常规处理后,术后2~10d上述表现均消失。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保证静脉复合麻醉下肾活检的顺利进行,对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增加患儿术后舒适度起到了重要作用。静脉复合麻醉下的。肾穿刺活检术对肾脏疾病的患儿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行冠脉介入检查及治疗前水化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好水化治疗的护理,密切监测介入后的病情变化。结果105例患者经水化治疗后,血肌酐(Scr)为71.4~184μmol/L,无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加重或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好转出院。结论做好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前水化沿疗的护理,是避免患者肾功能不全加重或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磷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肾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奇数)按照常规护理处理,而研究组(偶数)按照预见性护理干预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血液透析达标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磷血症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血液透析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高磷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达标率、护理满意率,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高磷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后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80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专科护理措施;对照组仅行一般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全程护理干预明显减小了患者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两组比较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后排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