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议汗法     
汗法主要包括解表发汗、解肌发汗、解表透热、解肌透疹、解表舒筋、解表通窍、解表明目、解表治疮、解表散水、解表益气。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汗法并不局限于表证,若能合理用之则能辨治诸多疑难杂病,如解表发汗可治疗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解肌发汗可治疗免疫能力低下、脾胃不和等,发汗散热可治疗风疹、疖痈、疮疡等,解肌透疹可治疗荨麻疹、毛囊炎等,解表舒筋可治疗软组织损伤、腱鞘炎等,解表通窍可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解表明目可治疗结膜炎、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等,解表治疮可治疗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解表散水可治疗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等,解表益气可治疗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2.
党中勤教授治疗胆石症多从肝辨治,以正本清源,确立"疏肝利胆、理气通腑、清热利湿、消石排石"的治疗大法,自拟"利胆排石方"作为治疗胆石症的基础方。临证时,党教授常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转归不同阶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加减运用。若结石直径较大者,加牡蛎、半边莲、石见穿等;右胁疼痛较甚,或放射至后背疼痛者,加徐长卿、鸡矢藤、姜黄等;腹胀者,加枳实、厚朴、大腹皮等;便秘者,加火麻仁、桃仁、大黄等;便溏者,加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炒山药等;纳差者,加焦麦芽、砂仁;失眠者,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若肝胆湿热偏重者,加茵陈、虎杖、栀子、大黄、车前子等;肝郁化火明显者,加栀子、黄芩、夏枯草、大黄等;若火郁日久,耗伤阴津者,加生地黄、白芍、知母等;若瘀血明显者,加五灵脂、蒲黄、白芍、莪术等;肝气乘脾者,加陈皮、防风、炒白术等;若肝气犯胃明显者,加陈皮、半夏、生姜等。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常用藏药材生等的基原及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查阅历代藏医药文献及汉译本著作,对藏药生等的名称、基原、产地及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发现生等最早记载于《四部医典》。经本草考证,12世纪前古籍文献中未见生等的优劣之分,12世纪起以品种和颜色分为赞旦生等、吉尔巴生等和松生等;搜集文献发现,其基原品种涉及无患子科、鼠李科、三尖杉科、豆科、苏木科、红豆杉科等6个科的16种植物;结合历代藏医文献及汉译本著作,判断上品藏药生等可能为产于印度、缅甸、非洲以及中国广东、云南、浙江、广西、台湾等地生长的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干燥茎枝。其他属地方习用药,多基原藏药生等以赞旦生等、吉尔巴生等、松生等入药使用是权衡生态资源和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由于藏药特色资源日益匮乏,今后此类现象会更加明显,应加强开展藏药传统药性、现代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植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叶熙春对痰饮病的辨治规律及其用药经验。方法:针对158例痰饮病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出频次≥10的症状40种、频次≥20的药物72种,再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对有意义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58例痰饮病的常见症状23种,有咳嗽、咯痰、形寒、胸闷等;常用药物有40种,如茯苓、桂枝、葶苈子、苏子、杏仁、甘草、陈皮、半夏等;症状二联有25组,如形寒和肢冷等;三联有26组,如形寒、痰多和气逆等;四联有9组,如气逆、咳嗽、痰白和痰多等;药物二联有8组,如苏子和半夏等;三联有17组,如苏子、陈皮和茯苓等;四联有5组,如陈皮、茯苓、炮姜和半夏等。结论:痰饮病核心症状有咳嗽、咳痰、气逆、形寒、胸痛等,核心药物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陈皮、半夏等,核心方为苓桂术甘汤、二陈汤等,治疗用药多以温化痰饮等功效的药物,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水肿辨治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代医家对水肿从病名及分类、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均有论述.在古代文献中,水肿又有水、水病、水气等病名,分为四水、五脏水、十水、阴阳水等,可由外感六淫、湿热相兼、水渍妄行、疮毒归内、瘀血阻滞、久病劳损等致病.在治则方面,古人除运用发汗、利小便、逐水等法外,根据病因论治,或清热解毒,或活血利水,或理气化水等,并重视补益脾肾.另外,古代文献也有放血、针灸、食疗、导引等法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赵政  色佳鸿  石光 《中医药导报》2021,27(1):207-210
偏头痛的非头痛症状主要有眩晕、平衡障碍、嗅觉敏感、视觉异常等头面部症状,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身心症状,恶心呕吐、纳少等胃肠症状,以及颈部疼痛、皮肤痛觉敏感等其他疼痛症状,分别对应中医的眩晕、郁病、不寐、多寐、呕吐等。非头痛症状主要病因有痰饮、瘀血、阳气不足及气血不足等,再结合偏头痛本身辨证,复杂了偏头痛的辨证。病因中痰饮与偏头痛非头痛症状息息相关,痰饮上蒙清窍可见头痛、眩晕、嗅视觉异常,滞于胃肠可见恶心、呕吐、纳少等症状,痰浊扰心可出现睡眠障碍、情志障碍等,阻滞经络可出现诸多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秦皮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临床用量为3.75~41.4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用量为9.2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燥湿治疗皮肤病(湿疹、黄水疮、尖锐湿疣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睾丸炎、肾盂肾炎等)、代谢类疾病(痛风、高尿酸血症等)、小儿惊痫发热等,为3.75~30 g;收涩止痢治疗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生殖系统疾病(不育症、不孕症等)等,为6~41.4 g;除湿止带治疗带下病(盆腔炎、阴道炎等),为10~20 g,其中丸剂为9.25 g;清肝明目治疗眩晕耳鸣、眼疾(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玻璃体混浊等),为6~41.4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燥湿常配伍灯芯草、苦参等;收涩止痢常配伍白头翁、黄连、乌梅等;除湿止带常配伍黄柏、苦参等;清肝明目常配伍白头翁、决明子等.  相似文献   

8.
食物与忌口     
《科学养生》2010,(9):14-14
当食物影响疾病的治疗,助邪伤正、添病益疾时要忌口。如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疖、中风、头晕目眩等症症,不宜食用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鸡蛋等。又如各种出血性疾病:崩漏带下、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尿血、痔疮等病症,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烧酒等。又如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不宜食用白酒、豆类、薯类等。  相似文献   

9.
安胃煎是著名老中医、教授夏锦堂先生经验方,由白芍、甘草、蒲公英、徐长卿等药物组成,主要治疗气滞、血瘀、胃热等所致之胃脘痛、嘈杂等证.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加减.如恶心、呕吐加陈皮、半夏、竹茹等;纳呆、胀满者加木香、砂仁、焦三仙等;嗳气吞酸加浙贝母、桑螵蛸等;病发日久,兼舌质暗者加桃仁、红花等.笔者应用此方治疗慢性胃炎2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速效救心丸是由川芎、冰片等药组成的滴丸型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痉镇痛等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改善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的良药.近年来,经临床实践证实,该药还有不少应急妙用.  相似文献   

11.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比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但是“上火”也分很多种,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相似文献   

12.
王镁  王丽娜  郝明 《世界中医药》2011,6(6):483-484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又称De Quervain病、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是甲状腺疼痛的常见病因,初期常表现发热、颈部胀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可出现心悸、出汗、腹泻等甲状腺毒症,中期可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一过性甲减症状,  相似文献   

13.
文摘荟萃     
(1)化瘀清肺法:常用于肺炎、慢阻肺伴感染、支气管哮喘及肺脓疡等之热瘀壅肺者,拟《千金》苇茎汤化裁,药如苇茎、桃仁、虎杖、丹参、大黄、丹皮、赤芍、杏仁,苡仁、冬瓜子等。(2)化瘀祛痰法:用于慢阻肺等之痰瘀阻气,肺气不降者,处以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地鳖虫等化瘀,复入瓜萎薤白半夏汤通阳泄浊。(3)化瘀逐饮法: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气液胸等,拟葶苈大枣泻肺汤、泽泻汤及五苓散等方加活血化瘀药,体实加控涎丹。(4)化瘀止血法:用于支扩、肺结核等咯血留瘀者,拟张锡纯活血丹加大黄炭或生大黄、牛膝、茜根、藕节炭等。(5)化瘀软坚法:用于肺结核球、尘肺结节、肺部良性或恶性肿瘤等肺之积,拟血府逐瘀汤、藻药散等。(6)化瘀活络法:用于肺炎、咯血等病后期之气血瘀阻,肺络不和,拟香附旋覆花汤、金铃子  相似文献   

14.
胃窦癌、胰头癌等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胃十二指肠梗阻,临床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消瘦、进食困难等症状,患者生存质量差,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许多患者因全身情况差或有心肺等基础性疾病而不适于外科转流、姑息切除等治疗,而且外科手术有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吻合口再狭窄等缺点.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与微观证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球 《河南中医》2007,27(1):13-15
慢性肾脏病不仅包涵IgA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还包括紫癜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肾损害,以及伴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疾患。本病属中医肾热病、肾风、肾水、肾劳等范畴。临证当首分虚实,虚证用补肾、滋肝、健脾、益气等法以理虚,实证用熄风、利水、祛痰、化瘀等法以治实。见微知著,细心辨证,据证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浅析小儿咳喘的常用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翠华  胡燕 《陕西中医》2000,21(8):375-376
收集近年常用的100首治疗小儿咳嗽的有效方剂,经分析发现止咳平喘药(杏仁、桑白皮、百部等),化痰药(桔梗、半夏等),平肝息风药(地龙、蝉蜕、僵蚕等),清热解毒药(黄芩、连翘、射干等),活血药(桃仁、丹参、当归等)其他(麻黄、桂枝等)均为临床常用药,并为临证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年话白芷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等作用。白芷别名香白芷、泽芳、芳白芷等,主产于浙江杭州、河北安国、四川遂宁、河南禹州等地。近年来,山东、安徽等地都有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8.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等作用。白芷别名香白芷、泽芳、芳白芷等,主产于浙江杭州、河北安国、四川遂宁、河南禹州等地。近年来,山东、安徽等地都有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大多由湿热、血瘀、肝郁、气滞等多种病因所致。郑邦本教授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以治病求因,扶正祛邪、病证结合、攻补兼施,肝脾同治等为主要学术思想,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综合疗法,将治疗肝病的中药主要分为降转氨酶、降黄疸、抗纤维化、抗病毒、调节免疫等5大类。如肝郁症状明显者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血虚证候明显者选用四物汤,或单药阿胶、鸡血藤等,或采用自拟经验方升血方;脾虚者选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兼痰湿者选用二陈汤,或厚朴、莱菔子、苍术等化湿除痰之品。  相似文献   

20.
陈大舜教授认为失眠多为虚证,临证常用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补气药,当归、阿胶、熟地黄等补血药,麦冬、炙甘草、沙参等补阴药和益智仁、杜仲、川续断等补阳药。失眠的病机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阴,陈大舜教授常用赤芍、知母、黄连、玄参、栀子、黄芩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清热燥湿药物釜底抽薪,使阴阳平衡。失眠以安神为主,安神重在调和,陈大舜教授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运用黄芪、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等补益气血药物调和气血;运用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等调和脏腑;通过调节阳跷、阴跷脉功能、平抑冲脉,调和经络,则气血平和而寐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